宦官的第二个外部特征是因男性性器官的退化而导致的声音尖细和皮肤细嫩,所以从整体形象上呈不男不女状,常常会使人产生女扮男妆的错觉。然而据历史记载,中年以后宦官的肌肤似乎比女性更容易松弛,面部皱纹特别多,看上去较其实际年龄更显衰老。而且由于性器官的退化,颏下的喉结不明显,声音也远比正常男性尖细。或许正是因为年轻的阉宦较正常男性白净秀美,很像女人,所以古代的皇帝会选其当男宠或娈童;由于他们的声音尖脆、音调极高,古代宫廷中的阉宦又常被用于唱戏。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男性如果是幼年被阉割,就会阻断第二性特征的出现;如果是成年被阉,男性所有的性器官也会因之退化,然而也不排除在生理表征上会有个别接近于正常人的特例。这大致表明,古代典籍中有关宦官外部生理特征的历史记载基本上是可信的。所以至少在外部生理特征上,宦官可以被看作是因遭受阉割而丧失男性基本生理特征的中性人。
宦官生理上的变化,也必然影响到其心理状态,进而对其性格特征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较为明显的有如下几点:
其一,自卑感
宦官其实都是一些因惨遭阉割而失去了生命本能的可怜人。他们尽管身处宫廷却位在贱役,皇帝、后妃以及皇子、皇孙们从不把他们当人看,即使是世俗人的话语中,他们也被鄙称为阉竖、刑腐、阉狗。所以他们面对的是生理的缺陷、卑贱的地位、家庭的排斥及社会的歧视,因而备感屈辱与自卑。司马迁在受宫刑后痛不欲生,屈辱无已,他写道:
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棰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
宦官的性格特征(2)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戮笑,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1
&ldo;乡党戮笑,污辱先人&rdo;,这是遭宫刑者的普遍感受。或许正是基于这种感受,他们对自身的生理残缺极为敏感,因而如果与宦官同座,看到无尾巴的狗应拐弯抹角地说是&ldo;鹿尾的狗&rdo;;若看到缺柄的茶壶或别的什么&ldo;欠缺&rdo;的物件,应一概视而不见,若无其事;对于切、割、斩之类的字眼尤其忌讳,若非说不可,一定要改用别的字代替。宦官们还有一个最大的忌讳,就是不能让非同类之人看到下身,否则即被认为是最大的侮辱。清代北京有一条&ldo;尽忠胡同&rdo;。这里靠近皇宫,胡同里剃头铺、裁缝铺、吸烟房、浴池一应俱全,宦官每当下值,便来此聚集,尤其是洗浴非这里不可。因为这里浴池的顾客都是宦官,连伺候的伙计都是阉人。
也是基于这种强烈的自卑心理,明代的一些宦官图谋&ldo;阳具再生&rdo;。据《万历野获编》记载,他们为了达到目的,竟然听信方士所说的&ldo;食小儿脑千余,其阳道可复生如故&rdo;的胡言乱语,窃买童男脑髓食之,并为此采取了极其残忍的手段,谋杀小儿无数。其行为着实卑劣无耻。
其二,发愤意识
宦官在经受阉割而成为宫廷仆役后,选择其他生活道路的可能性已经基本上被阻断了。在这一现实面前,有的宦官会万念俱灰,成为只求满足口腹之欲的行尸走肉,或饱食逸居,无所事事;或成群,饮酒赌博。但也有相当数量的宦官不甘向命运低头,并表现出强烈的发愤意识,其中有许多人因此而名垂青史。汉代宦官蔡伦对造纸工艺的改进,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与蔡伦大约同时代的宦官毕岚&ldo;作翻车渴乌&rdo;,&ldo;用洒南北郊路,以省百姓洒道之费&rdo;1。翻车渴乌后来用于农业生产,成为重要的提水灌溉机具,在古代农业生产中长期发挥重要作用。宋代宦官程仿多次主持兴修水利、防治水患的大型工程,为黄河的治理做出了重大贡献。明代宦官郑和多次率船队出海远航,历经三十余国,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在人类文化交流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
然而,在以官本位占主导地位的古代中国,宦官的发愤意识更多地表现为对权力的强烈追求,而且对于部分自宫宦官来说,入宫本来就是他们贪图富贵的主动选择,其目标十分明确。在这种情况下,宦官的发愤意识就变成了谋求权势的手段。秦代宦官赵高无疑是骂名千载的权阉,但他写的《爰历篇》却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它将常用杂字编次为便于诵读的韵文,适应了规范文字和学童习字的需要,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秦、汉时期教育的普及与发展。赵高正是以较为渊博的学识为晋身之阶,成为胡亥的师傅,并为其后的专权奠定了基础。事实上,古代出现的宦祸往往是与这种过分强烈的权势欲相表里的,并表现出自私、无耻,敢于冒险等种种极端性特征。此恰如王夫之所云:&ldo;人道绝而发已凋、音已雌矣,何恤乎其不冒死而求逞于一朝?&rdo;1此言确为至论。
其三,极端性格
由于是残余之身,所以情绪极不稳定,常常自我哀怜。平日里阉宦们动辄很伤感,因一点小事甚至无缘无故地生气郁闷,喝醉酒之后更是动辄变脸挥拳。然而正因其自身有缺陷,他们大多又心肠极软,颇具同情心,以至于有时会被人所利用。据《旧京琐记》记载,清代京城有位蒋姓商人,专为后宫置办果品,借了宦官许多钱,并长时间赊账。有一次宦官上蒋府讨账,蒋某躲了起来,而让其妻出来接待。宦官怒气冲冲闯进屋,拍案大声道:&ldo;今日如不还钱,当以性命相拼。&rdo;蒋妻先是忙着端茶倒水,柔声相劝,待宦官怒气稍平,便开始诉苦,泪水涟涟。她说家中如何艰难,又欠了多少债,说到伤心处泣不成声,说至最后竟是不如一死了之。宦官听着这番苦诉,很快就被感动了,情不自禁地跟着伤心落泪。后来,这位宦官边擦泪边说道:&ldo;这可怎么得了?我们多年的交情,怎忍坐视?&rdo;说罢,竟从怀中掏出一把钱交给女人,诚心诚意地安慰她道,&ldo;区区相助,且度数日,不要过于伤心。&rdo;蒋氏十多年里都是用这种方法,打发前来讨债的宦官,每次都很灵验。以至于《旧京琐记》的作者喟然而叹:这大概就是所谓妇人之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