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14世纪的中国朝代 > 第173章(第1页)

第173章(第1页)

汝既鲜兄弟,止一庶妹,当待以同胞,倘嫁中等贫家,须与妆田百亩。至庶妹母,奉事告年,当足其衣食,拨与赡田,收租以给之。内外出入,谨其防闲。此桑梓之义,五也。

汝资性不纯,吾失于教训,读书已迟,汝念吾辛苦,励志勤学。倘有上进之日,即先归养,若上进无望,须做一读书秀才,将吾所存诸稿、简籍,好好铨次。此文章一脉,六也。

吾苦生不得尽养,他日伺祖父母千百岁后,葬我于墓侧,不得远离。

尘埃落定

1627年9月30日,旧历八月乙卯日,天启皇帝朱由校以二十三岁之龄和并非致命之绝症正常死亡。

真是罕有之怪事。这么年轻,也无人谋害,根据史料,死因只是上溯两年之前发生的溺水事件‐‐‐当时乃是盛夏,他受惊之外居然受凉,并且健康状况就此崩溃,缓慢而不可逆转地走向死亡。他可能是有史以来身体抵抗力最差的小伙子,弱到让人无法理解,只能情不自禁地设想,必是天不佑彼,就像他所代表着的朱明王朝。

他死后两个多月,也即天启七年十一月,魏忠贤自杀。客氏入浣衣局后掠死。客魏两家均被抄家;魏忠贤侄魏良卿,客氏子候国兴、弟客光先伏诛、弃市,家属无少长皆斩。

大臣中爬至高位的阉党,只杀了一个人,崔呈秀。

阉党势力盘根错节,未能一遽而除。

崇祯元年上半年,魏忠贤扶植的内阁黄立极、张瑞图、施凤来等陆续被罢免。五月,毁《三朝要典》,销其版。崇祯二年三月,始定逆案,分处磔、斩立决、秋后处斩及充军、坐、徒、革职、闲住等罪名,计二百余人。而阉党人数,实远多于此。

拨乱反正过程中,令人唏嘘的一幕,是遇难诸臣后代奔走呼吁,以及他们揭露出来的凶残与黑暗。噩梦般的细节,见证、诠释了人妖颠倒、法度荡然、暗无天日的现实。

袁化中之子袁勋率先上书,拉开了遇难诸臣后代鸣冤的序幕。

几天后,黄尊素之子‐‐‐未来的明清之际的思想巨人黄宗羲,上书崇祯皇帝,陈述蒙冤者的惨状,和冤案对一个家庭的毁灭:

迨下镇抚司打问……酷刑严拷,体无完肤……一日,狱卒告父曰:&ldo;内传今夜收汝命,汝有后事,可即书以遗寄。&rdo;臣父乃于三木囊头之时【&ldo;三木&rdo;是脖子、手、脚上都上木枷;&ldo;囊头&rdo;是把头用口袋套住】,北向叩头谢恩,从容赋诗一首,中有&ldo;正气长留海岳愁,浩然一往复何求&rdo;等语。自是,而臣父毙命于是夕矣。

诬坐赃银二千八百两,臣痛父血【父亲流血而痛在臣身】,比【等到】遍贷臣之乡商于京者【故乡在京城做买卖的商人】,并父之同年、门生,差足交赃将完【钱快要凑够时】,而杀机遂决矣。{160}

难兄难弟:由校和由检难兄难弟:由校和由检(38)

由这份倾述父冤的奏疏,可以想见其父黄尊素的遭际,对黄宗羲反君权的思想的萌芽,起了很大作用。

杨涟之子杨之易,拿出了父亲在狱中被打得遍体脓血之时,蘸血所写绝笔书《枉死北镇抚司杨涟,绝笔书于狱神之前》。全文两千余字。杨涟自知必死,叩托于顾大章,万一得见天日呈于圣上。顾大章妥为藏匿,终于保留下来。

绝笔书将全部感受归纳为一句话:&ldo;公论与人心、天理俱不足凭。&rdo;杨涟讲述自己在狱中的情形:&ldo;一入都,侦逻满目,即发一揭【揭,揭帖、私揭等的简称,古代与公事有关的文书或信函】亦不可得,下情不通至于如此。打问之日,汪文言之死案絷,不容辩【意谓汪文言在案中死于拘禁,令人无从质辩】。血肉淋漓,生死倾【顷】刻,犹冀缓死杖下,见天有日,乃就本司不时追赃限之狠打【自己强忍酷刑,也从未想到自杀,为的是要等到拨云见日的一天】。此岂皇上如天之意、国家慎刑之典、祖宗待臣之礼,不过仇我者立追我性命耳!借封疆为题,追赃为由,使枉杀臣子之名归之皇上。&rdo;{161}

字字血,声声泪。

魏大中之子魏学漮、周顺昌之子周茂兰,也各上血书。魏学漮代表&ldo;惨死诸臣之子孙&rdo;,恳求崇祯皇帝准许将元凶魏忠贤、许显纯首级交与他们,献于&ldo;镇抚司牢穴前,呼其先人,哭痛浇奠&rdo;。{162}由于冤情似海,一时间,血书潮般涌来,以致崇祯不得不加以制止:&ldo;血书原非奏体,以后悉行禁止。&rdo;{163}

奸人就戮,阉党覆灭,忠正洗冤。在某种意义上,明代最暗无天日的一段历史或许可以说尘埃落定了。然而,事情本身虽然画上句号,它的影响却不曾终止。这样一种恶,投射于人心和社会的阴影,不会因为几个恶人受到惩罚而消失。表面上尘埃落定,内里的颓丧、不满和绝望,则留存于生活的每个细胞。

这就是新皇帝朱由检面临的根本性的悲剧局面。他精疲力竭以求重整朝纲,却发现从人民百姓到士大夫,没有人买账。最终看来,朱由检不过是试图以一人之力,去还晚近几代皇帝共同欠下的永远还不清的债。

他不明白事情是这样的,困惑、哀叹、愤怒、自怜。

他不知道,只有明朝灭亡,才是真正的尘埃落定。

这个皇帝不享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