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宋先生,过誉了。&rdo;肖志华摆着手谦虚道:&ldo;对于教育小孩子,我可没什么经验,随便聊聊而已,令媛可都十分聪明伶俐。&rdo;
&ldo;这一点也不过分。&rdo;宋耀如突然深深地叹了口气,说道:&ldo;那本小册子我准备先印三千本,可笑啊,天天喊学习欧美,却只看到欧美的皮毛,对欧美的社会、政治制度和民情根本没有深入的了解。对要学习的对象肤皮潦草,对要改造的目标也不甚了了,还高呼革命,革命,真是可笑。&rdo;
&ldo;革命没有错,只是现在过于理想化、简单化了。&rdo;肖志华解释道:&ldo;我也只是东抄西凑,希望国人真正睁开眼睛看世界,真正静下心来思考救国之路,而不是光凭着一股热血去蛮干。要知道,高尚的目标并不代表就有美好的结果。&rdo;
&ldo;太对了,跟你谈话总让人有顿悟之感,更是一个增长见识的捷径。&rdo;宋耀如略有遗憾地叹了口气,&ldo;若不是知道你会是大忙人,我真想让孩子们拜你为师。&rdo;
呵呵,肖志华也只好抱歉地笑了笑,被宋耀如拉回小客厅,商量出书事宜。
&ldo;志华,要不要把注释删掉,这个托克维尔,太陌生了,我看倒不如你的名字在国人中有影响力。&rdo;宋耀如拿着:&ldo;而且,我看可以把关于英国光荣革命的篇章去掉,这是否会被某些保守势力所利用。&rdo;
托克维尔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学家,前期热心于政治,后来对政治日益失望,从政治舞台上逐渐淡出,并逐渐认识到自己&ldo;擅长思想胜于行动&rdo;。他的擅长思想,是一种真正的擅长,一方面,他具有社会科学家所应有的冷静、理性、客观;同时,他又葆有着人文学者的那种热情、理想与信念。他将二者很好的融合为了自身的学术气质,这种气质恰恰是中国许多只能执其一端的学人所缺乏的‐‐或沉迷于工具理论而不问出路何在,或为宣扬个人理念而盲目事实。
肖志华认为他的政治理论对中国的政治建设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于是,精选了其著作《论美国的民主》、《旧制度与大革命》等的重要论述,编成了这本介绍美国的民主状况、法国大革命、英国光荣革命三大篇章的小册子,言简意赅,深入透彻。他希望由此在国人面前真正展现西方国家的政体模式产生的根本原因、社会基础和人文历史地理等因素,让国人从肤浅的喊口号学习,展到对本国强盛道路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ldo;宋先生,你没有通读本书,才有这种担心。&rdo;肖志华解释道:&ldo;本书我大量翻译引用了托克维尔的著作,将列强中最有代表性的美国、英国、法国的政体作了深入的介绍和阐述。说明了国情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国家展之路是不能照抄照搬的,而且社会如何和政体也并没有直接必然的关系。我要让那些以为中国只要君主立宪了或者民主共和了,或者议会制了,便万事大吉的人知道,这种想法绝对是错误的。&rdo;
宋耀如探询道:&ldo;那等我通读过后,咱们再作商量如何?明天,明天我就可以给你答复。&rdo;
&ldo;好的,我也不在乎这一天两天。宋先生请细读,希望不要因此给您惹上麻烦。&rdo;肖志华点头答应道。
&ldo;绝对不会,而且我也不怕这个。&rdo;宋耀如笑着挤了挤眼睛,说道:&ldo;我印的违禁品可比这厉害多了。&rdo;
&ldo;这我完全相信。&rdo;肖志华笑道:&ldo;如果能再办个报纸就好了,舆论的作用还是很大的。&rdo;
&ldo;那天你对苏报赞誉有加,我就觉得有些怪异。&rdo;宋耀如说道:&ldo;看来你是早有打算,苏报只不过是适逢其时。&rdo;
&ldo;也不尽然。&rdo;肖志华轻轻摇了摇头,解释道:&ldo;我略有些耳闻,苏报还算是个敢秉笔直言的好报。&rdo;
小修改
主角的学历由原来的生物医学、临床医学、法学改为生物化学、经济学、法学,这样后续情节更容易展。
第十五章创世纪的药物
1896年6月,《苏报》诞生于上海英租界。创办人胡璋是个画家,他用自己日籍夫人的名义注册,挂着日商的牌子,投身于十里洋场的报业竞争潮流中。开始,胡璋企图用小道消息、黄色新闻来吸引读者,可惜此种风格的小报在上海多如牛毛,《苏报》也逐渐沦入了&ldo;营业不利、难以为继&rdo;的境地,最后胡璋不得不将它卖给了因罢官而闲居沪上、想靠清议救国的陈范。
陈范曾任江西铅山县令,因为对地方教案&ldo;处理不当&rdo;而被免官。他亲眼目睹了清朝官场的黑暗、戊戌变法的失败,因此非常希望通过办报来呼吁国民救国图强。因此新版《苏报》一经推出,就以其&ldo;针砭时弊、力主改革&rdo;的办刊风格赢得了知识界的青睐。
&ldo;苏报的办报风格近期确实有很大变化。&rdo;宋耀如思索着说道:&ldo;志华的意思是想重新起炉灶,还是收购苏报?&rdo;
&ldo;我还没想好。&rdo;肖志华缓缓说道:&ldo;从美国定购的医疗实验器械近日就要到上海了,这样我将会很忙碌,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我尽量抽时间写些东西,就先投到苏报好了。&rdo;其实他对苏报的认识不过是源于历史上有名的苏报案,那件让满清政府第一次折戟的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