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时候,没有对比还好,但一有对比,你就知道你是mvp还是在线丢人。
要是没被点名就好了,但怕就怕天幕的单独点名,因为这个时候,要不意味着你要原地起飞,要么意味着你要丢大人。
而忽必烈,是后者。
忽必烈发誓,从此之后,海禁,就是他的一生之敌,他以后别管再怎么破防,都不会在海禁方面下手的。
他不要做那个第一。
……
但虞美人的点名并没有结束,因为接下来,虞美人要讲的,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衰弱期。
这不得一个接一个的破防。
反正明清两代的人已经完全谨慎起来了。
没有人比他们更能体会虞美人对海禁政策的意见,那真就是用一人之力达成沸反盈天的效果,炸得他们脑瓜子嗡嗡的。
而虞美人上次讲有关于海禁方面的内容,距离今日并不远,只有短短三四日的功夫。
没错,就在上次天幕的内容。
即使在讲明君,也不忘提醒他们,都是明君了,就少弄一些像是海禁一样的政策,是真的要人命。
但你说他们理解吗,他们是完全理解的,因为他们但凡对海那边的国家重视一点,他们也不会看见清末那么多让人脑溢血的内容了。
是以,他们对虞美人提出的“建议”,那是完完全全的支持,快说,大胆说,反正都已经是明君了,那为什么不让自己在历史上的名声更加英明一点呢,快、点、给、我、冲!
这一次也不例外,他们听故事,明清皇帝就听海上丝绸之路是怎么衰弱的吧。
别问明明虞美人还什么都没说呢,他们怎么就知道了,问就是海禁对海上丝绸之路能有什么好事呢,雍正可是连商人都给限制住了,这你不衰弱谁衰弱。
他们完全了解了。
……
即使所有人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听到后续,虞美人还是要给汪大渊一个收尾的。
所以,她并没有一下子进入到明清话题,而是继续说道。
[在最后的最后,我们不得不说一下汪大渊的《岛夷志略》一书,这本书不长,却记录了汪大渊去过地方的各地特征,风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们居住在怎样的房屋,靠什么为生,穿什么样的衣服,梳什么样的发髻,本地出产什么等等,都讲的特别细致。
这本书有多重要呢,在现代,被评为影响中国的100本书,且在很早的时候,就引起了西方学者的重视,自1867年以来,这本书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流传,被公认为对世界历史、地理作出伟大贡献。
汪大渊本人也因此被西方学者称为“东方的马可·波罗”。
至于马可·波罗是谁,我就不介绍了。
汪大渊去过很多地方,一路上,他目睹过风格奢华而诡异的佛教寺庙、君王的宫殿前的金象、白象、金孔雀、玉石猿猴。
更是见过在当时不被重视的宝贵资源——石油。
他被土着人围攻过,去到过结石病多发的地带。也遇见过利用印度洋冬季风,穿过了风高浪急的马六甲海峡。
一路上,经历了许多九死一生的考验,但汪大渊仍然热爱冒险?
他目睹过当地黑奴贸易繁荣,看见过埃及的尼罗河,他见证了元朝泉州港的极盛,记载了元朝华侨在海外的情况,将海外地理地形、山川、物产和风俗民情记载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