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永乐大帝后面是哪几个 > 第34章 失败的分而治之(第1页)

第34章 失败的分而治之(第1页)

徐辉祖上报,详细说明了北平的真实情况,同时也不建议对朱棣采取强硬手段,建议采用温和的分而治之的方式,在朱棣周边广封王,遏制朱棣的势力扩大。

朱元璋在接到了徐辉祖的上报后,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皇孙朱允文见状,小心翼翼地询问发生了什么情况。

朱元璋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说道:“徐辉祖上报说,燕王在北平的经济实力已经超越了大明半壁江山,粮食储备也逐渐与金陵地区相当。这对于我们大明王朝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朱允文听后,也感到事态的严重性。他沉思片刻,然后说道:“祖父,孙儿认为,我们可以采取以德怀之、以礼制之的策略。首先,我们可以派遣官员前往北平,宣扬皇恩浩荡,以德行感化燕王及其部下。同时,加强礼仪制度的建设,让燕王感受到朝廷的威严和尊重。”

“如果这样不行呢?”朱元璋追问道。

“如果以德怀之、以礼制之的策略无效,”朱允文继续说道,“那么我们可以考虑削减燕王的地盘,削弱他的经济实力。这可以通过调整行政区划、减少他的赋税收入等方式来实现。当然,在采取这些措施时,需要谨慎行事,避免引起更大的动荡。”

“如果这样还是不行呢?”朱元璋再次追问。

朱允文深吸一口气,坚定地说道:“如果削减地盘仍然无法遏制燕王的势力扩张,那么我们就只能采取更为极端的措施了。我们可以废置其人,甚至举兵伐之。当然,这是万不得已的选择,需要充分权衡利弊得失。”

朱元璋听后,微微点头,对朱允文的建议表示了初步的认同。然而,他深邃的眼眸中却闪过一丝疑虑。这位历经风雨、从草根崛起的皇帝深知,政治上的事情往往复杂多变,即使策略听起来再完美,执行起来也可能漏洞百出。

他叹了口气,缓缓说道:“允文,你的建议很好,考虑得很周全。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些策略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比如,以德怀之,燕王若是不受感化,又该如何?以礼制之,他若是公然违抗朝廷礼法,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削减地盘、废置其人,甚至举兵伐之,这些都需要有充分的理由和准备,否则只会引起更大的动荡。”

朱允文听后,陷入了沉思。他知道祖父的顾虑是有道理的,自己之前的建议虽然听起来完美,但确实没有考虑到执行过程中的种种困难。他需要更加深入地思考这个问题,寻找更加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朱元璋看着朱允文沉思的样子,心中也感到一丝欣慰。他知道,这个年轻的皇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只要他肯用心去思考、去学习,未来必定能够成为一位有作为的君主。

朱元璋心情烦闷,步履沉重地走到太庙。这里供奉着他深爱的马秀英和朱标的灵位。他站在两人的灵位前,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疲惫和孤寂。

他轻轻地抚摸着马秀英的灵位,自言自语道:“秀英,你最疼爱的儿子如今确实大有出息。他将封地建设得比金陵、扬州还要繁华,他治下的百姓丰衣足食,无忧无虑。他手握重兵,威震一方。可是……可是我们之间却充满了猜忌和防备。这是为什么?难道权力真的能让人变得如此陌生吗?”

朱元璋的眼眶湿润了,他痛苦地摇了摇头,又转向朱标的灵位,缓缓地说道:“标儿,如果你还在的话,也许这一切都不会发生。你的弟弟一直都很敬重你,视你为榜样。可惜……可惜你当初太过急躁了。如果那个密探没有引起他的警觉,也许就不会有今天的对峙和纷争。”

他沉默了片刻,仿佛在等待着什么回应。然而太庙里只有寂静的风声和他的叹息声。朱元璋继续说道:“标儿,如果你在天有灵,就告诉我应该怎么破解这个局面吧。我不希望我的儿子们为了权力而互相残杀,我不希望看到大明王朝四分五裂、各自为政。我只想让这个家团圆和睦,让大明王朝繁荣昌盛。”

朱元璋的声音越来越低沉,最后变成了喃喃自语。他在太庙里待了许久,仿佛在寻求内心的平静和慰藉。然而,他知道这个局面并非那么容易就能破解的。他需要时间去思考、去谋划、去行动。

朱元璋在深思熟虑之后,终于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他下诏设立宁藩和辽藩,分别将朱权和朱植封为宁王和辽王。这一举措的背后,是他对朱棣日益增长的势力的担忧,以及他希望通过分而治之的策略来牵制朱棣的野心。

朱元璋深知朱棣的才华和威望,在北平的经营下,他的势力已经逐渐超越了大明王朝的半壁江山。这样的局面让朱元璋感到不安,他担心朱棣的野心会进一步膨胀,最终威胁到大明王朝的稳定。

因此,朱元璋决定采取行动,他希望通过设立宁藩和辽藩,将朱权和朱植分别派往边疆地区,以此来分散朱棣的注意力,并削弱他在北平的影响力。同时,这也是对朱棣的一种试探,朱元璋想看看他对于这一举措的反应和态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诏书下达后,整个朝廷都为之震动。朱棣自然也接到了这份诏书,他对于朱元璋的意图心知肚明。他知道这是父皇对自己的一种牵制和试探,但他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满和反抗。相反,他选择了沉默和接受。

朱权和朱植抵达北平后,受到了朱棣的热情款待。朱棣表现得非常高兴,仿佛三位兄弟之间没有任何隔阂和猜疑。他设宴款待两位弟弟,席间谈笑风生,气氛十分融洽。

在送别朱权和朱植前往各自藩地的路上,时值冬季,沿途的雪景如画,美不胜收。朱植看着窗外的雪景,突然提议让朱棣作一首诗来助兴。他笑着说:“四哥年幼时曾以一首咏娃诗惊四座,又是大儒宋濂的弟子,文才肯定非凡。”

朱棣闻言微微一笑,他并没有推辞,而是凝视着路边的雪景,沉思片刻后缓缓吟道: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诗句中透露出一种苍凉和豪迈的气息。朱权和朱植听后都为之动容,纷纷称赞朱棣的文才不减当年。实质内心都被震惊了,这位四哥果然所图非小!霸气侧漏!

在送别两位弟弟后,朱棣站在雪地里目送着他们远去。他的眼神深邃而坚定,仿佛在告诉自己:无论前方有多少困难和挑战,他都必须坚持下去,直到实现自己的梦想。

两个藩王到达各自的王府后,他们很快发现情况与预期截然不同。原本在他们想象中的权力布局和实际现状有着天壤之别。首先,他们试图调动当地的驻军,但却发现自己根本无法指挥这支军队。

经过深入了解,他们惊讶地发现驻军的军制并非明朝传统的卫所制。相反,这里采用的是一种全新的编制,即两个镇为单位的边军。这种编制使得军队的指挥和管理更加集中和高效,但同时也削弱了藩王对军队的控制力。

更让他们震惊的是,这支边军的上级机构并非地方官府或朝廷,而是一个名为“北部战区”的直属机构。战区指挥部设在大宁,负责全面指挥和协调边军的行动。然而,这个战区指挥部却直接受北平征虏大将军营的指挥,也就是燕王朱棣的指挥。

这一发现让两个藩王感到十分沮丧和无奈。他们原本希望通过控制当地驻军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力,但现在看来,这个愿望已经落空。他们不仅无法调动驻军,甚至连对军队的影响力都微乎其微。

而这边完全没有朱权和朱植的政治力量,名义上两人是王爷。该享有的东西都能享有,可以去军中阅兵,有仪仗队。可以过问政务,但是朱元璋明确规定了藩镇不能再过问民政,朱棣那边是有一套成熟的文官体系控制了北平中枢以及部分县。所以那道圣旨对他来说就没有作用。而且他从一开始就没有过问民政事务!所以两个藩王就只能空有名头!

朱元璋在接到奏报后就明白分而治之久成了一句空话!而那两个藩王连招兵的钱粮都没有,更不用说建立军队了!

喜欢永乐大帝()永乐大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