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永乐大帝朱棣 > 第22章 将矛盾扩大化(第1页)

第22章 将矛盾扩大化(第1页)

朱标并不知道,朱棣在离开太子府后,一直紧紧地握着手中那把小刀,脸色异常严肃。一离开太子府附近,他立即下轿,让轿夫继续抬轿前行,而他自己则绕路前往徐府。

徐辉祖正好从外面回来,看见朱棣,原本以为他是来找徐妙云的,正要开口说妹妹今天随母亲去庙里进香。但看到朱棣手握一把小刀,脸色阴沉,他感到有些不对劲。以往自己给这位皇子脸色,他都没有这样的语气说话,今天这是怎么了?

朱棣对徐辉祖说:“徐辉祖,我以燕王的身份命令你给我准备一顶轿子送我回宫。”徐辉祖愣住了,他从未见过朱棣用这样的语气跟自己说话。但朱棣手中的刀再次紧绷,冷冷地盯着他。

徐辉祖倒吸一口冷气,他知道这小子肯定遇到了什么事。他明白这不是为了面子冲动的时候,而且深受儒家君臣礼法教育的影响,他也不至于为了这句话就发飙。他知道这小子肯定遇到什么事情了。

于是他正经地说:“家里没有轿子了,已经送妹妹和母亲去庙里了,我有一匹父亲送给我的马,我可以载你。”朱棣点点头同意了。

徐辉祖立即吩咐下人备马。下人把马拉出后,朱棣又说:“你平时练武吗?”徐辉祖点了点头。朱棣又问:“用的什么武器?”徐辉祖老实地回答:“是一把剑。”朱棣说:“带上。然后点起你父亲的亲兵护送我进宫”。朱棣的语气不容置疑。徐辉祖很想给他驳回去,但是他隐约明白如果驳回去,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对于自己、燕王、以及徐妙云的关系,徐达和皇上的关系肯定是负面影响。他是有点讨厌朱棣,甚至有点嫉妒。但就算抛开君臣礼法,不得不承认他对自己的妹子的真心和感情,如果今天自己一时冲动,那么接下来的事情更不会善了。于是没有回应,但是还是要求徐达留下的5名亲兵护送两人。

两人共乘一匹马迅速前往皇宫,一路上,朱棣沉默无言。当路过顺天府的时候,朱棣叫停了徐辉祖。他走到顺天府的堂鼓前,拿起一根鼓槌敲了起来。

他告诉衙役,去给你们的府尊说,要高声去喊,燕王朱棣在太子府遭蓝玉行刺,现在徐达大将军长子护送下回宫,希望顺天府调派人手加强护卫。

衙役愣了下,他不明白这小爷玩哪一出?只见朱棣拿起徐辉铸的宝剑放在衙役的肩上说,别逼本王动手杀人。徐辉祖在一旁立即大声吼道:“快去禀报,不要命了吗?”衙役立即吓得跑进府衙高声喊到燕王遇刺、燕王遇刺。

顺天府尹本来听闻鼓声就要升堂问事,听了呼喊立即赶了出来,见朱棣手持宝剑站在门口,一旁立着徐辉祖。他自然认识这两人,疑惑的看向徐辉祖,已经惊呆了的徐辉祖反应过来连连使眼色,要求府衙照办。他知道这次事情不简单,这已经不是自己送回宫就解决的了的。朱棣对顺天府尹说,你的府里应该有兵丁,但是我觉得我的人身安全在一个带兵将领的威胁下得不到保障,请大人立即通知兵马司前来在锣鼓巷集中护送,否则我就要击鼓鸣冤了。

如果京城,鸣冤鼓声一旦响起。传出去是皇子在一家客栈前击鼓鸣冤,整个朝廷都会震动。

顺天府尹心中一惊,他深知这已经不是他能够处理的事情了。上报朝廷?那得经过通政司,但这次事情大了,刑部、大理寺、御史、宗人府这些部门也都得知道。想到这里,他急忙派人去通知城防营,并派了府内七八个兵丁先行护送这位皇子离开。

这位皇子究竟受了什么委屈,居然要在这京城之中击鼓鸣冤?原来,这一切都与蓝玉有关。蓝玉是大将军,手握重权,又是太子的妻舅。势力庞大,连朝廷也要让他三分。但这位皇子却面对蓝玉这样的权臣,也毫不退缩。

此刻,兵马司的人已经赶到,他们看到皇子安然无恙,心中的石头也落了地。他们知道,这次的事情闹大了,京城必定会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京城的喧嚣中,大队人马护送着骑在马上的朱棣前往皇宫。人群中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个年轻的燕王身上,他的每一个举动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弦。而在锣鼓巷的路口,一场意外的相遇正在上演。

蓝玉,大将军的身份,威震天下的名声,却在此时与朱棣的队伍不期而遇。他望着这位本应早已抵达皇宫的燕王,心中满是疑惑。他原本派人跟踪朱棣,担心路上会出现什么意外,却只看到朱棣的轿子靠近皇城便离开了。蓝玉心中纠结,他与太子交好,不希望因为一场误会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于是,他决定与汤和商议,希望这位老友能够为他在皇上那里解释清楚。

此刻,他面对着朱棣的队伍,感到一丝紧张的气氛。尽管他知道朱棣的轿子已经安全抵达皇宫,却不明白燕王如何出现在这里,也不知道带着眼前这大队人马的真正意图。前面的士兵们也感到了蓝玉带来的压力,他们知道蓝玉的威名和跋扈,担心他会惹出不必要的麻烦。但是只听在马上的朱棣大声的对兵士说:“蓝玉于今日在太子府行刺袭击燕王,今欲阻燕王回宫,诸军听令,谁敢阻扰,格杀无论,若本王被伤,皇上被杀汝九族,若你等受伤,将是我朱家一辈子的恩人。徐辉祖,你监督众军,有后退或阻滞不行者杀。一切后果我燕王朱棣承担。一众都有,高喊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抽出宝剑指向前方。蓝玉听了此话,是又惊又怒,当即就要上前质问,只见前面众军士手中武器转向对自己。朱棣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如果他们不动,那么真的可能被杀全家。话音刚落,众军士的武器齐齐转向蓝玉,气氛顿时紧张到了极点。蓝玉惊怒交加,正欲上前质问,却被徐辉祖示意阻止。他清楚,此时的局势已经不是他能掌控的了。在前军的阻挡下,中军护送朱棣离去,朱棣离去前,用剑指着蓝玉,眼里充满了凌冽杀意。蓝玉是战场上出生入死的,自然见过这样的眼神,比之太子府更为凌冽。而且很显然这不是一个小孩能够有的,他如果不是在白天,很是怀疑是不是见鬼了。汤和闻讯赶来,急忙拉走蓝玉,并命令自己府前的卫兵退后,避免引起更大的冲突。这一切的发生,仿佛都在一瞬间。而那高举的宝剑和凌冽的眼神,却成为蓝玉心中难以抹去的阴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队人马护送着朱棣,终于抵达了皇城的门口。皇城的守卫见状,正要警惕地关上城门,却见朱棣从容地走了出来。他吩咐徐辉祖让队伍回去,并请他转告妙云,近日他无法前往府中看望。言罢,他坚定地走向皇城中,声音响亮地说道:“请禀报父皇母后,儿臣朱棣在太子府遭遇蓝玉袭击,恳请父皇母后庇佑。如果父皇母后不能庇佑,孩儿就流浪天涯以避祸。”值守军官一听,知道大麻烦来了,赶紧命人将燕王送回寝宫,自己去禀报。这声音回荡在皇城的每一个角落,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朱棣的勇敢和坚定,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到了他的决心。他并没有因为蓝玉的威胁而退缩,相反,他选择了挺身而出,向皇上禀报真相。

此刻的朱棣,已经不再是那个在太子府中遭遇袭击的孩子,而是一个决心扞卫自己和家族尊严的英勇王子。他的眼神坚定,步伐沉稳,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

而那高举的宝剑和凌冽的眼神,也成为了皇城中人们心中难以抹去的画面。他们都知道,一场关于权力、家族和未来的斗争即将上演。而朱棣,正是这场斗争中的关键人物。

随着朱棣的离去,皇城再次恢复了宁静。但那股肃杀的气氛却依然弥漫在空气中,预示着未来的风雨欲来。而这一切的背后,都是因为那个在太子府中遭遇蓝玉袭击的燕王朱棣,他的勇敢和坚定,已经改变了整个京城的格局。

朱元璋坐在御座上,正与刘伯温、李善长等重臣商议国事。正当他们讨论得如火如荼之时,值守的军官突然前来禀报。朱元璋一听,顿时大怒,拍案而起。他严厉地问道:“你再说一遍,蓝玉在太子府中行刺燕王?这是怎么回事?”

值守军官不敢怠慢,立刻将刚刚的事情一一道来。是燕王自诉此事,有徐达长子徐辉祖护送,顺天府和兵马司都参与了。

正当此时,又有太监匆匆进来禀报,称顺天府和兵马司紧急奏报。朱元璋赶紧拿来奏折一看,顿时心中一沉,知道此事非同小可。这件事又牵扯到了太子,这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护卫自作主张刺探情况那么简单了。而且矛盾已经被朱棣扩大化了。

整个皇宫的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朱元璋的眼中闪过一丝忧虑,他知道,这个看似普通的行刺事件,背后可能隐藏着更深的阴谋和纷争。而他作为一国之君,必须迅速而果断地采取行动,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朱元璋对同样震惊的李善长和刘伯温下旨道:“李相,你立刻去把蓝玉叫进宫来,不要正式宣旨,就说是请他来问问情况,先稳住他。路上顺便问问具体情况。”他又对刘伯温说:“刘先生,你立刻去把太子叫进宫来,也问问情况。你们都不要插话,立即去办。”

李善长和刘伯温领旨后,立刻动身前往执行。他们的心中也充满了困惑和疑虑,但他们都明白,此刻必须冷静应对,尽快查明事情的真相。

朱元璋坐在御座上,心中思绪万千。他知道,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不仅是对他作为一国之君的考验,更是对整个国家安定的一次严峻挑战。他必须迅速采取行动,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他又立即起身去找马秀英,朱元璋此刻的心是惶恐的,真的是如此,这个感觉只有他当年的父母以及爷爷饿死的时候才有的感觉,他那时很无助,不知道往后往哪走,后来当了和尚,又去投了军,南征北讨,杀敌无数,最终在一干文武的辅助下建立了大明朝,而今自己最爱的嫡长子,最信任的太子朱标和自己的四子又发生了间接的问题,也是第三人引起的。莫非又要重演前面那些王朝的夺嫡之争,他是知道自己两个儿子的底细的,不会干这种事情,但是他们的身边人呢?或者围绕在身边的人呢?马皇后此刻也得到了消息,正在准备去看朱棣,却见朱元璋一脸愁容的过来,明白肯定也是因为这事。

朱元璋简要的把顺天府和兵马司的奏报说了下。马皇后一听跌坐在椅子上,她不明白,这是为什么,这两孩子怎么玩这么大了?太子究竟是什么意思?蓝玉的平时在军中嚣张跋扈是出了名的,根本不把文官放在眼里。只讲义气。在册封皇后前,有前政权文官私下质疑过马秀英大脚。当场就让蓝玉给揍了。太子怎么还让他和朱棣动手?而朱棣却不直接回来禀报,反而把事情闹大,征召兵马护卫回宫。这是告诉天下人,太子纵容蓝玉行凶杀弟?文武百官如何看?百姓如何看?一向风评极好的太子,难道做不到兄友弟尊?容纳不了一个十二岁的兄弟?

朱元璋连忙宽慰说,自己已经秘密招太子和蓝玉进宫询问,相信事情会水落石出,当下还是要说服朱棣,不要把事情继续扩大化。一如既往的内部解决。马皇后痛苦的摇头说,皇上,你一向英明神武,你难道不知道这件事还能够像上一次那么简单解决吗?棣儿明显是刻意把事情闹大,要求一个说法和护身符。他不是要刻意针对太子,是要针对我们之前护卫刺探事件的大事化小啊。针对之前百官中那些过于维护太子地位的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的确,护卫的事情本就是一个意外,后来朱元璋他们总结了下,起初大概率应该是朱棣临时起意的恶搞,但是护卫自己乱了分寸攀咬了太子。而朱元璋和马秀英居然不做任何表态快刀斩乱麻处决了护卫就完了。而这一次估计朱棣不会轻易罢休了,但是此次牵扯的事情更为复杂。

此刻的朱标已经得到了朱棣强力手段以号称被蓝玉刺杀为由召集兵马护送自己进宫,大肆宣扬此事的消息,闹得这么大,惊动那么多人,作为太子,如果连这都不知道就失职了。此刻的尚在坐月子的常氏慌了,连忙求朱标帮忙求情。说这不过是误会,是自己舅舅的玩笑而已,值得燕王这样吗?朱标还没有回应便接到禀报刘伯温前来招呼自己进宫。朱标苦笑,看来自己还是小看了这个自己带大的弟弟。

蓝玉还在汤和的府邸,向汤和讲述了今天在太子府发生的事情。汤和与徐达,常遇春等人是蓝玉的前辈,所以蓝玉尽管凭着军功嚣张,但是在汤和面前还是不敢造次的,甚至有时也请教汤和。汤和听完就知道大事不好,指斥其糊涂。怎么和一个小子动手。还没有等问明原因。下人就禀报说李善长来找蓝玉。蓝玉再嚣张也知道此事闹大了。

皇宫大殿内,三方当事人已经到场。太子和蓝玉分别讲了今天的事情,蓝玉是避重就轻说是开玩笑。太子只能阐述事情,无法预设立场。汤和、李善长、刘伯温于一旁见证。朱棣则不发一言。大家其实明白就是蓝玉当时不爽,也想借此给朱棣一个教训,认为之前朱棣出风头压过太子了。但是没有想到朱棣年纪虽小却那么强硬,做殊死一搏,而且心胸也不宽广。出门后那么有心计大张旗鼓宣扬,从舆论上就压制住了太子和蓝玉。朱元璋从内心深处还是想高举轻放,准备呵斥下蓝玉,略施惩戒就算了,安抚下朱棣。都是从政治影响上考虑,目前建政时间不长,如果处罚重了,淮西集团肯定有所不满,本来就是小事情。蓝玉平常的鲁莽和跋扈众所周知,总不可能因此事重处蓝玉,甚至杀掉蓝玉。朱元璋的心态还没有过渡到后期大肆杀戮功臣集团。那时马秀英和朱标都不在了,已经没有能够握住屠刀的人了,刀出鞘则是血海无边。还有如果重处蓝玉,也给外人传递自己对太子不满的信号。

喜欢永乐大帝()永乐大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