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这个嘛,我是没意见,关键看黛玉自己愿不愿意。&rdo;林海如听说有人请他女儿当老师,他这个教了一辈子书的资深教师有种后继有人的喜悦感。
黛玉见俩人的目光集中到了自己身上,当即点头答应了。周芸瞬即绽放出一个大大的笑容。她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没想到黛玉这一回如此爽快就答应了。有了黛玉这张王牌在手,她的培训班肯定会更加火热。
&ldo;那就这么说定了啊。薪酬的事,我绝不会薄待了你的。&rdo;周芸说。
&ldo;周阿姨,这个我们相信你。我明天就可以来授课。&rdo;
&ldo;那再好不过了。&rdo;周芸笑得合不拢嘴。
在回去的路上,林海如一边开着车,一边问黛玉:&ldo;这一回你怎么想着答应了?&rdo;之前周芸提起过几次,黛玉都委婉的回绝了。所以他感到有点好奇。
&ldo;我觉得周阿姨说得对,左右我无事,何不去教教那些女孩子。&rdo;其实黛玉正想着怎么挣钱,周芸的提议无异于瞌睡了立马有人送上了枕头。也不用整天在家里面对那个让人头疼的表兄了。
&ldo;这也好。只是你有要好好的备课。明天爸爸去陪着你。&rdo;说着又教给黛玉一套他总结出来的授课经验。
黛玉虚心的听着,一边点头附和。黛玉以前教过香菱学诗,她对自己还是很有自信的。
回到家后,小书房已经收拾好了。王芳莺和王亿却不在家。林海如和黛玉走后,王芳莺安慰了一回王亿,她知道林海如说的话是对的。便押着王亿把书房仔细的收拾了。然后才带着他出门去游乐场玩。
黛玉走进小书房。从书架抽屉里拿出修琴的那一套小工具。坐在古琴旁,一根弦一根弦极有耐心的安置好。林海如过来看了几眼,问需不需要帮忙?黛玉说她自己可以弄好。
一个小时后,黛玉把七根琴弦全都换好了,又细致的调教了音阶,古琴才算完全的修复了。黛玉做完这一切,走进客厅打开冰箱,拿出一盘荔枝走到阳台上的高脚椅子上坐下来。
时近正午,炽热的阳光如流火一般倾泻进整座城市。远处一栋高耸入云的大厦映着日光,散发着耀眼的金色光芒。黛玉是不怕热的,她只畏寒。荔枝很新鲜又甜,上一世里珍贵无比的荔枝,如今可以随意的吃。
黛玉素手剥着鲜红的荔枝皮,脑袋里构思着她的第一篇文章。林海如已经在厨房里忙活开来。切菜的声音传到黛玉耳边,是这个喧嚣而又孤独的城市里最温暖的声音。
到吃饭时,黛玉已经构思完毕。她想写一篇以孤儿院为题的叙事散文。这些想法她暂时没告诉林海如。吃过饭黛玉上床午睡了一小会儿,便爬起来走进房动起笔来。
黛玉把林海如送她的一支派克牌黑色钢笔吸满了墨水,又盯着花瓶里的百合花出了一阵子神。铺开从林海如那里拿来的方格子草稿纸,一个字一个字写了起来。她的钢笔字跟毛笔字的风格一样娟秀优美。
黛玉完全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一字一句蕴藏着极深的感情。窗外阳光慢慢西斜,房间渐渐暗下来。林海如来看了黛玉几次,黛玉一无所觉。终于在吃晚饭前写下了最后一句话。此时王芳莺带着王亿回来了。
正文第十七章全面开花
王亿玩了一天,终于没有精力再去招惹黛玉。王芳莺吃晚饭时一个劲抱怨今天的太阳太大,她都晒黑了。林海如知道王亿是亲自动手收拾了小房间,给他夹了个鸡腿,说了一番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话。说的王亿一愣一愣的。
吃过晚饭,黛玉拉着林海如进了小书房。林海如见黛玉神神秘秘的,心里疑惑。黛玉从书桌上拿起一叠稿子递给林海如。
&ldo;爸,这是我写的一篇文章,你看有什么要改的。我想拿出去发表。&rdo;黛玉带着点忐忑之情说。
&ldo;你坐在房间一下午原来是在写文章啊。好,爸给你看看。&rdo;林海如接过稿子,在旁边的椅子上坐下仔细看起来。
黛玉见林海如的脸色由平静到惊讶再到不甚欣喜。心里的惴惴不安感渐渐退去。她知道她这篇文章过关了。她原就自信满满,只是林海如经验丰富,他要说好,那才是真好。
林海如只觉黛玉的文章辞句清丽,感情丰沛,真挚动人却不落俗套。连看两遍,竟无一字可改。
他满脸笑容的说:&ldo;好,文章写得好极了。就是爸爸来写,也不见得能写得比你好。&rdo;说着拿着稿子摇了摇,&ldo;不用改,一个字也不用改!我敢说这篇文章不论寄到哪家杂志社,都能发表得了。&rdo;语气激动又得意。
黛玉听如此说,也就放心了。
&ldo;爸,我想寄给《散文》杂志。你看行吗?&rdo;
&ldo;行!你的文章跟这本杂志的风格倒也十分契合。我明天就帮你寄出去。我们就等着发表吧!&rdo;林海如笑着说道。
第二天一早,林海如开车送黛玉到了周芸的店里。时间还早,学生们都没到。周芸带着黛玉去上课的教室熟悉环境。教室设在琴房后边,共有三间。其中最大的那一间就是黛玉授课的古琴班。
周芸推开门让黛玉进去。只见偌大的房间里依次摆放着二十来架古琴。
周芸说:&ldo;咱们这个班一共50个学生,分成上下午各一班。年纪最大的12岁,最小的8岁。只有两个男孩。&rdo;
黛玉点点头。有过孤儿院生活的经历,她最善于跟小孩子打交道。她想起来她的教学计划还在背上的小背包里,便拿出来交给周芸过目。这些计划是林海如根据黛玉的想法,教她制作了出来。
周芸见纸上列出了每日上课的内容,重、难点等极为详细的教学计划和实施步骤。心里最后一点疑虑也烟消云散。林海如趁学生还没来,走去附近的一家邮局,把黛玉的文章寄了出去。如果文章被采纳,最快也要一个星期后才有消息。
林海如照着稿子把黛玉的文章内容输进了电脑里。再用a4的纸张把文章打印出来。他把原稿妥善的收放在书房里。他想着黛玉的原稿应该收藏起来,以后可以作为具有重大意义的纪念。
等他从邮局回到琴房。学生陆陆续续来了。路边停满了车。许多家长见授课的是个八九岁的女孩子,心里不太相信。就有家长质疑道:&ldo;周店长,我们送孩子过来,是认真希望他们来学东西,不是来玩的。&rdo;有人附和道:&ldo;是啊,我们花这么多时间精力,可不是闹着玩的。&rdo;&ldo;我们交了比隔壁班高出两倍的钱,你就给我们找个奶娃子当老师?!&rdo;
这种局面早在周芸的预料之中。她请黛玉就是想制造这种欲扬先抑的感觉,等到他们见识到黛玉的高超技艺,一定会印象深刻。
她不慌不忙的走到教室中间,面带微笑的说:&ldo;众位家长,弹古琴也算是一门艺术。艺术这东西,讲究天赋。我请的这位老师,虽然年轻,技艺却比我精湛太多。是我们古琴界数百年一出的奇才。大家如果不信,请先听一曲再作评论。&rdo;
黛玉面上始终挂着淡淡的神情,一瞥眼见林海如站在玻璃墙外对她做着鼓励的手势。她颔首微笑,作为回应。她今日穿着一身淡青近白色的绉纱古装。这是周芸给她准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