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天,王同都在配制母液,我也跟着看了许久——因为我的岩心还没有抽空完,而我也没有什么别的事情,所以就学学别的同学在干什么。
另一个实验室的研究生坤哥下午过来,说是皮老师让他把油城6778地层水的配方拿给我。这个我知道,上午的时候南哥已经交代我了,让我配制矿化水。
矿化水不难配制,就是量出清水和各种矿化物的量,一一将矿化物加入到清水中,搅拌就搞定了。
下午的大把时间又是等岩心抽空结束。
又快到下午放学的时候,终于等到抽空机的尾端压力表达到接近-0。1mpa了,关了真空泵——这是抽空机的另一个名字,我在陈总管的帮助下,卸下岩心开始饱和污水,按南哥的推算,估计得4、5个小时才能饱和完成。
今天晚上岩心饱和水结束,而明天我就要开始饱和油了,据南哥说,饱和油更慢,估计16、7个小时才能饱和完。
一切明天见分晓吧。
晚上的时候我又来实验室看了看岩心,很明显的水迹,但是还没有饱和好。这时候坤哥又过来转一转,讲了一些他当年的实验经历,我听了受益匪浅,又问了一些其它问题。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老师和师兄面对时候打怵,我觉得问坤哥就没有太过于紧张,起码那些我似懂非懂的问题,厚着脸皮问了出来,比如我干的这个事儿是干啥的?
坤哥也是诲人不倦,他给我讲了油水驱替的原理,给我讲了我的毕设中最关键的驱替参数和目的——这些皮老师之前其实讲过一次,但是我真心没听懂。不是老师一概而过,而是有些东西我理解的太慢了,又后悔四年大学啥都没学。
临了,坤哥跟我说,后面的实验有时候需要很强的连续性,大概最长会连着干三天三夜,实验的过程中必须持续有一个人在进行记录,最短的是每隔一个小时就记一个数。
my
god!
其实我能理解,在科学研究领域,实验的可靠性和广泛性至关重要。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多组对比实验显得尤为重要。单一组实验,无论设计得多么精细,总有可能因为各种意外因素而导致结果偏离常态,出现特殊性。这样的实验结果,其科学价值将大打折扣,因为它可能无法代表更广泛的情境或条件。
例如,实验环境中的微小变化,如温度、湿度或是设备的微小差异,都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显着影响。通过进行多组对比实验,科学家们可以更有效地控制这些变量,从而得出更加稳定和可靠的结论。此外,多组实验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探索不同条件下的反应模式,为理论的普适性提供更多证据。
因此,多组对比实验不仅提高了研究的稳健性,还增加了实验结果的广泛性和适用性。这种实验设计方法是科学研究严谨性的体现,也是推动科学进步的重要工具。
只是这么说我一个人就要四五组?
坤哥笑笑,做实验嘛,四五组算什么啊?
他说当年他为了做好一个实验,干了三个月,搞了三十几组才完成。
坤哥说:只要实验结果最终出来了,过程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不是吗?
是吗?
(2012。3。26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