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就是苏阳刚刚定制的作品。
这首诗,就是那个写出千古第一中秋词的苏仙写的。
这是当年苏轼游览庐山之后,在西林寺的墙壁上写下的一首诗。
东坡先生自己是这么评价这首庐山诗的……
“仆庐山诗尽于此矣。”
意思是:这首诗是我所有写庐山诗的巅峰之作,已经把我所有对庐山的领悟和感慨都融汇其中了。
在前世的地球,无数的文人墨客在游览庐山后,都留下了很多名篇。
这首诗词一出,力压群雄!
成为了描写庐山诗词的天花板!
近千年之后,这首诗依然焕发着生命力和哲理光芒!
苏轼这一首诗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相比,思路完全不同。
李白发挥自己超凡的想象力,极力描写了瀑布的景色。
苏轼这是由写庐山的景色开头,最后把诗提升到了哲学的层面上,造出了一则名言——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在前世的地球,有人喜欢李白磅礴大气、想象力丰富的《望庐山瀑布》。
有人喜欢苏轼内敛含蓄、蕴含哲学的《题西林壁》。
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这首《题西林壁》,并不逊色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诚然,苏轼的《题西林壁》,对于风景的描绘能力与想象力,皆远不及李白。
但是,他却另辟蹊径,走了一条哲理诗创作的道路。
把山水诗的主题进行了升华,使之更加富有内涵!
自从看到这首诗,苏阳就知道,这首诗一出,诗词大会又要变成虐杀现场了!
蓝星的诗词人,再次领教一下苏仙的恐怖吧!
跟苏阳预料的一样,这首诗词一出,全场震动!
所有的诗词人都是瞪大了眼睛!
那些民间诗词人死死地盯着大屏幕上的诗词,身体止不住的颤抖!
“好诗!”
“我还以为无名这一首要被比下去了,万万没想到,竟然又是一首精妙绝伦的诗词!”
“不仅精妙,还完美的符合了向主席的要求!”
“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