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通常给人留下风流才子的印象,却对鲁迅杂文推崇备至,反击鄙薄杂文的梁实秋。梁实秋先生翻译莎士比亚功莫大焉,但也许他是走了&ldo;雅&rdo;的极端。
杂文的特点是喜笑怒骂皆成文字,这挺好的。
孟子写文章,也是要骂人的。
王国维、章太炎、辜鸿鸣、郭沫若……谁不骂人呢?
骂是广义的,并非人身攻击。&ldo;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rdo;
鲁迅从仙台返回东京,又待了三年。屈指算来,他到日本已经七年多了。
七年炼成真金。
此前的南京四年、绍兴老家十几年,为这七年奠基。
如今的仙台人曾不无自豪地说:绍兴是周树人的故乡,而仙台是鲁迅的故乡……
1908年的鲁迅居于东京的一幢公寓&ldo;伏见馆&rdo;,他快满二十九岁了,唇上留了一点胡须。他还不想回国,回国意味着成家。成家意味着过老式的日子,在绍兴生儿育女,做师爷或幕友。
母亲拍电报催他回去。绍兴有一位名叫朱安的姑娘在等着,她的年龄比鲁迅略大。鲁迅不想娶她。类似的婚姻悲剧,也发生在胡适之、郭沫若的身上。新思维和旧婚俗之间是注定要发生悲剧的。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看上去一目了然,实在不值得唠叨、纠缠。
母亲又拍电报,称卧病在床。鲁迅赶紧启程了。
其实母亲没病,是催他回去完婚。
鲁迅令人费解地同意了,在绍兴与朱安举行了旧式婚礼。
原来,他有个折衷的两全之策:为母亲迎回了一位儿媳妇,却拒绝一个妻子。他拒绝和朱安同床共枕,一辈子为朱安提供生活的费用。朱安曾经许过人的,她为逃避包办婚姻而住进了周家,劫遭受了鲁迅的迎娶式的逃避。按绍兴习俗,如果鲁迅不娶她,她很有可能永远嫁不出去,连生计都成问题。
鲁迅五
处于两难境地的鲁迅,将朱安的生活也考虑到了。
事情就这么简单。
这里没有什么符合人道选择的万全之策。鲁迅不伤害朱安,就会伤害自己。他对朱安人道了,对自己就不人道。难道&ldo;自己&rdo;就是不是人吗?这是什么样的人道主义道德律令、非得牺牲自己去成全别人吗?平等的观念不是这样的。
犹如财富的平均主义,在古希腊人的眼中莫名其妙。
犹如儒家文化提倡悲悯情怀仁者之心,却也处处强调等级。
这里的分寸感极为重要。一个健全的社会,雷锋精神当与富豪榜并存。偏颇是有害的,走极端则导至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