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高甲戏武则天篡唐 > 第532页(第1页)

第532页(第1页)

洛口仓府衙,如今已变成了河南讨捕大使的驻地。李言庆在此增设三千人马,以增强洛口仓的守卫。修小看这三千人,他们可以在一个时辰内抵达巩县,与巩县、黑石关形成快捷的网络。洛口仓城中,设立有巨大烽火台,以加强三地联络。言庆坐镇洛口仓,西与巩县加强了守备,东可在半日间,调集五千至一万人,抵达虎牢关。如此一来,也使得整个荥阳的守备,逐渐趋于一个完善的体系。屋外寒风唿啸,屋内却温暖如春。堂中火炉熊熊,橘黄色的火焰,散发出温暖的气息。李言庆喝了一口热乎乎的茶水,放下手中公文,环视堂上。这堂上,分文武成两排。坐在首位的男子,赫然是巩县县令柴孝和。自他亲手设计,令徐盖出面,使得徐世绩杀出荥阳郡,占据了黎阳仓之后。就正式成为言庆帐下谋士。对外,他是巩县县令,同时也是李言庆的的在汲郡站稳了脚跟;李言庆则化解了杨庆的毒计,同时使其隐性的地盘,扩大到黄河以北。不但能控制住汲郡,而且随时可渡河攻打瓦岗,对李密造成威胁。此一石三鸟之计,令言庆对柴孝和刮目相看。坐在柴孝和下首的人,依次是杜如晦,薛收、长孙无忌和祖寿。而在他们对面,则是一干武将。排在第一位的,则是苏邕。这武将体系,并非是以个人武力而排列。若是如此,那坐在这个位子上的人,非雄阔海莫属。可事实上呢?雄阔海也好,阚棱也罢,包括郑大彪在内,三人都没有在这里出现。此刻,他们正在堂外负责巡视……苏邕的资格最老,而且治兵有方。在他之下,是姚懿。而后依次是刘黑闼、罗士信、王伏宝。而在王伏宝之后,武士彟和李道玄也赫然在座。这些人都是李言庆的手下。虽然武士彟和李道玄的真实来历并无多少人知道,可是从李言庆把唐人商行交由武士彟来打理,足以说明他的来头不小。李道玄嘛,其实是打酱油的!长孙无忌道:“主公,巩县户籍在入秋后已修正完毕。不过秋后又有大量流民涌入,一时间无法统计,所以只能以大概数字估算。初步估算,入秋后进入巩县的流民,约两万人左右。而巩县现有户籍,有两万四千户,共十四万七千八百六十人。其中,巩县城内,集中约九万余人。巩县本地有八千户,剩余多为历年迁移流民。十一乡七堡,则聚集五万七千余人。本地占六千户,余者为外来者……大致情况,就是如此。”好吧,把那零头去掉,是十四万人!加上流民,仅巩县一地,总人口就超过了十五万之多。这还没有计算荥阳县、管城县等人口。如果按照这个比例计算的话,目前荥阳郡控制下的六个县城,总人口已接近百万之多。“柴公。今年巩县库府存粮如何?”“今年是个好年景,库府存粮充沛,足以供给流民温饱,请主公勿需担心。”“还是要谨慎一些的好……士彟,你尽快从洛阳购置一万石粮食,以备不时之需。到时候可通过柴公向洛阳购买,可以省去很多麻烦。如今各地战火不绝,烽烟不止。大片土地荒芜之后,必造成更多流民向荥阳涌入。我担心到时候,未必能撑过这个冬天。而且我们本身还需发展,也要有足够的粮草作为基础。对了。我听说这段时间,南阳各地的匪患很严重?”柴孝和与杜如晦交换了一下眼色,杜如晦起身道:“主公,不止南阳郡一地出现匪患。自九月巴陵校尉董景珍起兵以来,罗县县令萧铣自称梁王,改元鸣凤。许多南方百姓就涌入北方。南阳、淅阳、淮安、上洛各郡就动荡不止。不仅仅是盗匪丛生,更出现了许多小股逆贼,作乱各地。各郡虽竭力平靖,只是力量过于薄弱。上洛郡郡守张琮此前还向东都求援,可洛阳也无能为力。据这些时日来的邸报统计,短短十七天中,各郡就出现三十余家盗匪。”李言庆闻听,一蹙眉头。如此众多的盗匪,必然会造成更多流民出现。而这些流民汇集起来,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隐患。一旦他们北上,对河洛造成的压力,难以估量。“颍川、襄城的情况如何?”“同样不甚安宁……据说已有少量盗匪进入颍川。不过由于他们目前各自为战,又无甚规矩,所以相互争斗极为厉害。”这就好比一个猎杀场,大雨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等到他们的力量足够强大时,就会和官军正面对抗,攻城略地。“诸公,荥阳郡如今的压力已经沉重,实在无力再增加负担。我需要颍川、襄城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的平静。不知诸君可有什么妙计?”薛收闭目,片刻后回答道:“若只是令颍川襄城暂时阻挡流寇北上,我倒是有一个主意。颍川是四战之地,盗匪猖獗。自大业九年以来,就未曾断绝过。不过由于东都洛阳的震慑,以及后来主公出镇荥阳郡,使得他们多少有些收敛,故而还未曾形成规模。如今,荥阳东有李密作乱,西有王世充虎视眈眈,想要将其整合,恐怕并不容易。但是主公可以暗中资助一支盗匪。令其在颍川、襄城两郡立足。如主公所言,以暴制暴。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盗匪,来控制两郡形式。”柴孝和捻须颔首,从怀中取出一份名单。“我手中这份名单,是颍川襄城两郡各路盗匪的状况。主公可以根据这份名单,确定支持何方人马。只是,主公还需派遣一人,作为主公的代表。”薛收不禁诧异的向柴孝和看去,眼中流露出一丝震惊。看起来,柴孝和早已想到了这以寇制寇的招数。只是他在寻找一个机会,而自己正好提供了这个机会。对于柴孝和坐在首位,薛收多少有些不太服气。可现在看来,柴孝和能坐在这个位子上,也不是没有原因。李言庆接过了名单,一目十行飞快扫过。名单上名字大都很陌生,故而也未能引起言庆太多关注。他想了想,示意李淳风把名单交给薛收。“设法选出两至三个人,呈报于我。若有什么疑问处,可以向柴公请教,此事当从速进行。”言庆是什么人?怎可能看不出薛收的心思?所以他直接把任务交给了薛收。但薛收若想选出合适的人选,就必须和柴孝和合作。这合作,本身也就是一个熟悉彼此的过程。言庆当然能明白薛收的心思。想薛收身为薛道衡之子,养父薛孺同样是当世大儒。世胄出身的薛收,生来就有一股子傲气,不会轻易服气别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