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骑兵先后入寇汾阴、雁门、并州等几大要害之地,对唐朝形成了很大的威胁。按说李渊派兵跟突厥战斗,双方早就没有脸皮可言才是,可李渊却先后派出了几位使者向突厥表明自己的真心。此时的颉利可汗有点儿得意忘形,具体表现在他对使者的不尊重。原本两国交往,来使不跪,颉利却让使者下跪,使者不从,颉利就将其软禁。更严重的是,他还扣留了李渊的左骁大卫将军长孙顺德不放。原本一味忍让的李渊发怒了,他一不做,二不休,便也将颉利的使者给扣下了。
李渊给颉利脸颉利不要脸,你爱咋办咋办,我又不是真怕你。颉利得知李渊给自己甩脸子,大怒,出军侵犯北路各州县。突厥有一个特点,每次打仗,攻城略地在其次,抢人是重头戏。所以每次看史书,都能发现他们掳去多少男女,而城池却无恙。这次也是,代州、原州诸将与颉利打仗不胜不败,敌方抢完人就跑。这就说明了人口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论断,不管颉利同志抢人是为了培养小狄狄还是给杨政道同志当子民,再或者是令其做苦工,对大唐来说都是损失。
李渊与颉利作战不得利,东都的情况更让他糟心。
被关在城里头的王世充再也受不了了,他想要主动出击。
王世充得知门前看守的是齐王李元吉,如果此时冲出去大战一场,还可能赢得一些时间和机会。想到这里,王世充不禁要仰望90°天空,他要感谢老天爷给了这么一位有名的对手!
李元吉的确很有名,他的大名世界人民都很羡慕,每当人们提起他,都会想起他带着百十个女人逃跑和出奇兵导致全军覆没的故事。李元吉原本以为不去打突厥就可以跟着二哥打下洛阳,混个军功什么的,却没想到这该死的李世民竟然一个人跑到武牢跟窦建德玩儿去了。接下来,李元吉又要出场了,他能否华丽丽的转身,就看王世充这次的东都突击了。王世充派遣的两名大将军分别是杨公卿、单雄信。
作为坐守东都的最高行政长官,李元吉安排了与之作战的具体打法。其实这种打法大家都见过,具体内容就是:围住给我狠狠地打!在这种最高级别、深谋远虑、无可挑剔、神乎其神的打法之下,唐朝大军被郑军冲得一片混乱。单雄信领着一彪人马猛扑过来,擒杀唐朝猛士无数。李元吉战绩辉煌到了一定的程度,不仅人死了不少,还损失了作为行军总管的卢君谔。这是唐军围困洛阳以来的最大失败,为此,李元吉得负全部责任。李元吉表示,这得完全怪单雄信等人火力太猛,不能怨自己。
屈突通恨得牙痒痒,唉,可是人家李元吉是齐王,有罪没罪的罪不至死,作战不利的罪名自己担待吧,估计李渊不会给自己过不去,该怎么着怎么着吧!
李元吉大败的这天,是武德四年的四月十五日,此时,李世民刚刚赶到武牢。王世充得胜缩回城内,继续与李元吉对峙。但现在的东都早非往日,窦建德如果背信弃义,整个系统就会塌方,于是,老王时不时修书一封对窦建德义行表示无比赞赏。王世充早在追随杨广的时候练就了一身的马屁功夫,所以给窦建德的信中对真诚、友谊、利益、成败等事情的论证相当严整,文采斐然。王世充不知道的是,其实一场扫清障碍的战役即将打响。
四月二十六日,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则遭遇了一场令他莫名其妙的战斗。
王仁则是王世充很信任的将领,在我看来,此人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封建主义好青年。王世充的几个儿子都太不争气,所以令王世充很气恼,他把栽培的重担全压在了王仁则等亲人的身上。更加重要的是,王仁则也的确要能耐许多。现在的王仁则,正在镇守洛阳城附近的柏谷坞。王世充的军队坐镇的是洛阳,而洛阳城想要保住,就必须对柏谷坞这样的险地进行严密的布置。在柏谷坞布兵,就需要扎营。在扎营过程中,王仁则遇到了相当的困难,在汇报情况时,王仁则对王世充说:我军已经选好了地点,只是不太方便,一群秃驴阻挡我军安营扎寨。
王世充览表之后,对情势进行了透彻的分析。首先,柏谷坞必须布兵;其次,柏谷坞现成房屋住了一帮老不死的和尚。结论:把和尚赶走。
于是,庙里的和尚都被赶走了。这些和尚当中,有小沙弥,有大德,有大化灵通,有撞钟的,有混饭吃的,还有武僧。
如果非要找一个名扬后世的名字,我想应该管这座寺庙为少林寺。其实,遭受破坏的不仅仅是少林寺,只是跟王仁则斗法的是少林寺的僧人。少林寺距离柏谷坞50里地,柏谷坞在王世充的统治下改名叫做轘(huán)州城,县级,王仁则的办公室就在城内。
【十三棍僧救唐王】
这是一段能让所有人打鸡血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十三个拿着棍子横扫千军万马的僧人。现在,我说的是正史。
首先,我翻阅史料,终于扒出来了十三棍僧的名单,为了能满足大家小小的好奇心,特公布于下:
善护(上座,即长老)
志操(寺主,即主持)
惠玚(都维那,即礼仪)
昙宗(大将军,总教练)
普惠(至此以下均为立功僧)
明嵩
灵宪
普胜
智守
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