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撒切尔夫人传雨果扬格 > 第19章(第1页)

第19章(第1页)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军队进驻马岛,岛上的英国总督雷克斯&iddot;亨特一枪未发,即行投降。理由是:&ldo;1800平民是难以同成百上千的军队再加上庞大的海军为后盾论理的。&rdo;

撒切尔政府对阿根廷人的军事行动显然毫无思想准备。就在阿军出动之前,守卫该岛的皇家&ldo;坚忍&rdo;号破冰巡洋舰由于防务紧缩,已接到被调回本国的命令。因此,新政府理应为遭受&ldo;入侵&rdo;承担一部分责任。

4月3日,英国议会下院召开特别会议,辩论马岛问题。会上,议员们群情激愤,叫嚷除出兵外&ldo;别无选择&rdo;,甚至反对党工党的领袖和议员也义愤填膺,要求把阿军赶出福克兰群岛。英国议会出现了少有的一致。同时,反对党也要求追究撒切尔政府的责任。执政党内部也不平静,后座议员把外交大臣当做批评的对象和攻击的靶子。

4月5日,外交大臣卡林顿引咎辞职,他为保守党服务了30多年,而且他领导的外交部也的确为英阿争端作过积极努力:既反对国防部撤回&ldo;坚忍&rdo;号,又想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马岛归属问题。没想到他竟成了撒切尔夫人在这一事件中的替罪羊。紧接着,掌玺大臣汉弗莱和外交与联邦事务国务大臣理查德&iddot;卢斯也相继挂冠离去。

与卡林顿辞职的同一天,下院决议向南大西洋派遣的一支由62艘海面战舰(包括&ldo;无敌&rdo;号和&ldo;赫尔姆斯&rdo;号航空母舰)、6艘潜水艇、42架战斗机和200架直升飞机组成的海军特混舰队正式启锚出海了。与此同时,英国的战时内阁也正式组成:除首相外,有内政大臣威廉&iddot;怀特洛、贸易大臣塞西尔&iddot;帕金森、国防大臣约翰&iddot;诺特和外交大臣弗朗西斯&iddot;皮姆。当时皮姆刚刚受命接替卡林顿的外交大臣一职,辞去了下院议长职务。

特混舰队南下之后,英方于4月30日宣布马岛周围200海里为海空&ldo;禁区&rdo;,警告任何外国船只和飞机切莫进入。从英国本土驶抵马岛,预计特混舰队约需4个星期的时间。当时国际上的许多观察家和政府领导人都认为英国出兵的主要目的,是迫使阿根廷人坐到谈判桌前来。

为此,国际力量纷纷出动为英阿双方和平解决争端而奔走呼号。作为英美&ldo;特殊关系&rdo;盟友,又与阿根廷同属美洲国家组织成员的美国率先行动。国务卿黑格将军在危机发生后的最初几周内,一直马不停蹄地穿梭于伦敦和布宜诺斯艾利斯之间,试图促成一个双方妥协方案的出现。可惜的是,这位将军先后拿出的五个不同的和平方案,都遭到英阿双方的拒绝。紧接着,这位美国国务卿又提出一个最现实的方案,即阿军全部撤离马岛,英方特混舰队距马岛1000英里之外的水域停泊,然后在美国出面监督下,在不违背岛上英籍居民意愿的前提下,英阿双方就此后五年内马岛的主权问题重开谈判。但就是这一暂时隔离处理方案,也被英阿双方所拒绝。黑格将军在伦敦与撒切尔首相会谈时,&ldo;铁娘子&rdo;甚至敲击办公桌说道:&ldo;这就是1939年张伯伦用的办公桌,他胡说什么捷克离我们还远着哩!由于他的失职,英国白白丧失了4500万人的生命。&rdo;可见这时的撒切尔夫人战意已决,和谈言论已听不进去,只有通过武力获得全胜,在政治上才会对撒切尔首相产生最有利的影响,又能重振英国当年的雄风。

继黑格将军之后,美洲国家组织又以秘鲁总统贝朗德为代表,出面为英阿冲突调停,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iddot;德奎利亚尔也参加进来。但这时战火已起。4月25日,先期抵达马岛的英军重新占领了乔治亚,岛上阿军缴械投降,双方无重大伤亡。两架英国直升飞机因海面上风雪交加,不幸坠毁,机组人员无一生还。

5月1日晨,一架英国轰炸机从升天节岛起飞,向斯坦利港投掷了1000磅炸弹。同一天,外交大臣皮姆飞赴华盛顿会晤黑格国务卿。皮姆对记者表示,轰炸斯坦利是为了推动和平解决,眼下除保证&ldo;禁区&rdo;的安全外,没有考虑进一步的军事行动。

正当皮姆大弹&ldo;和平经&rdo;的同时,英国核潜艇&ldo;征服者&rdo;号正在追击阿根廷的重型巡洋舰&ldo;贝尔格拉诺将军&rdo;号。5月2日,阿舰被两枚鱼雷击沉,368人葬身鱼腹。这时,秘鲁总统贝朗德还在与黑格、皮姆和加尔铁里协商和斡旋中,这位总统甚至就在5月2日还对记者夸口,说当天晚上就可能在和平协议书上签字了。

但是,严酷的事实是,&ldo;贝尔格拉诺将军&rdo;号恰是在5月2日傍晚时分被一举击沉的。而据阿军方宣称:&ldo;阿舰并没有进入英国宣布的&lso;禁区&rso;&rdo;。英国国防大臣诺特也承认,阿舰只是&ldo;靠近&rdo;了&ldo;禁区&rdo;。

在给予阿军以致命的一击之后,撒切尔政府立即表示对秘鲁总统的和平方案有兴趣(按:秘鲁总统的和平方案其实与黑格国务卿最后的一个方案大同小异),以争取战略上的主动,并使加尔铁里将军处境尴尬,左右为难。

5月4日,阿根廷的一架战斗机发射法制&ldo;飞鱼&rdo;式导弹,一举击沉了英国的巨型战舰&ldo;谢菲尔德&rdo;号。

5月18日,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iddot;德奎利亚尔的调解宣告失败,马岛之战全面升级。

6月14日,阿根廷军队难以抵御英军的强大攻势,宣布投降。6月15日,消息传到了伦敦,撒切尔首相顿感&ldo;如释重负&rdo;和&ldo;妙不可言的愉悦&rdo;。

英军的胜利得来不易。当岛上的阿军投降时,英国舰队的食品和药物已所剩无几,加之90以上的英国士兵已染上流行性痢疾和冻足病。守岛阿军如能多坚持几天,战争的结局可能改写亦未可知。

在整个马岛之战中,英军动用兵力35万人,各类舰艇118艘,飞机270架。阿根廷参战兵力65万人,各类舰船33艘,作战飞机250余架。

战争结果,英军伤亡500人,损失飞机20架,舰艇30艘。阿军伤亡1000人,被俘1万人,损失飞机90架。

在马岛重新陷落英军之手的第三天,阿根廷的执政委员会主席、陆军总司令加尔铁里将军宣布辞职。他的政治生命也就从此终结,随后又遭到法庭起诉。须知民族主义这把双刃剑可不是好耍的:不能克敌制胜,就会伤害到自身。想当初,1979年末上台的加尔铁里军政府在控制马尔维纳斯群岛之后,阿根廷民众群情昂奋,深深地沉浸在民族自豪感中。这种被军政府一手挑动起来的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搅混到一起的狂热激情,一时成了军政府赖以存在的基础,而国内日益深重的危机反倒被人遗忘,政府内部那不可调和的矛盾也暂时被搁置一边,加尔铁里将军一度成为万人空巷、欢声雷动的民族英雄。但曾几何时,这位铁腕人物便变成了阶下囚,遭到阿根廷人的唾骂。不亦悲夫!

但是,大洋彼岸的情况则恰恰相反,马岛之战的胜利无疑给撒切尔夫人一剂益气壮体的强心针,对她的政治生涯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正如战争失败也会断送这位&ldo;铁娘子&rdo;的政治前程一样,战争的胜利确实巩固了她对保守党的控制和对全国的统治。战争结束之时,撒切尔首相不仅在英国名声大噪,而且在国际舞台上也风光一时。其实,这次胜利也为保守党在下次大选中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