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而已。因为该组的业务繁复,涵盖广阔,已经不是短短的三言两语可以说得完全的了;自
从「上海区情报第一组」组长朱啸谷同志,因无法在上海立足他调后,又指派该组组长毕高
奎兄兼任「情一组」组长,这么一来,一人担任二任,两组并为一组,就更难分得清楚了。
所以把原有的「情一组」部分,尤其是有关两租界警务方面的人事关系及其运用一节,分出
来另做记述。从铁的纪律生杀权限说到道德观念
「上海区」在「军统局」所属的外勤单位中,编制最大,人数最多,自有其不可忽视的代表
性。关于他的内部作业,前文第一章中已经约略的谈过了,现在,再综合各项特点,分为「作
风风气」、「铁的纪律」、「生杀权限」、「道德观念」等项目,打开半边闷葫芦,以释几十年来
外界对「军统局」的种种猜测。请放心,笔者将一秉客观公正,绝不会光捡好听的说。还有
另外那半边,我也打不开。
下面,将不分细目,以流水式写到那里是那里,也无妨说是一连串的眞实故事。
「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局长,是贺耀组,他挂名不问事,有绝大部分的高级干部
都没有和他会过面。遇有大众集会,如纪念周、追悼会之类,也从不参加。所以在本局工作
过的人,不一定个个都知道有这么一个局长。实际负责局务的,谁都知道是戴笠、戴雨农。
其实,他一直到三十五年三月十七日飞机失事殉难,仍然是少将副局长,殉职后才追赠中将。
以一个少将官阶的人,在抗战后期,统一指挥进三十万官兵及工作干部,其中且包括一羣少
将和数名编制中将在内,这眞是历史中奇迹,相信,今后中国再有对外战争的话,也不会再
有这种局面了。
「上海区」的工作同志一谈到戴先生,均以「老板」称之,有时索性就径呼「老板」而
不带姓。不仅上海一地如此,各处亦莫不如此。「老板」就是生意上「掌柜的」,江湖帮派称
「掌门人」,在我们「军统局」来说,应该是「领导人」或「掌舵者」才对,同志们喜欢这
样称呼他,亲切、尊崇、敬畏兼而有之,同时也有「大家长」的味道,其间绝没有轻蔑的意
思。不过,我个人总不大习惯,于公于私,面前背后,都是一贯的称戴先生。至于他所训练
出来的各期训练班的学生,当面则称呼他「主任」,因为特警班的校长是蒋公,班主任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