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英雄无名军统抗战回忆录电子书 > 第120章(第1页)

第120章(第1页)

一向投机取巧惯了,对我长期抗战的国策,自始就缺乏信心。到民国二十七年十月,广州、

武汉相继沦陷之后,他们就更加悲观了。认定抗战已经没有前途,与其等到战败,真到了亡

国灭种之日,倒不如趁早谋和─甚至投降也好,总可保留几分元气再图复兴比较来得明智。

何况国军在各战场上节节失利,失土亦日多,全国上下人心惶惶,眼看日军就要席卷整个中

国;当此时际,汪能独排众议,出来倡和,相信登高一呼,附者必众。若果谋和有成,则汪

立可摇身一变成为民族英雄,国家的救星,足堪与普法战争中的「甘必大」、帝俄战共产革

命后的「列宁」后先媲美,又何乐而不为呢?未来的成败虽不可知,也无妨赌上一赌。

以上就是陈璧君当时的心态,有根有据,且为圈内人所熟知,决没有冤枉她。可惜这些

「妇人之见」,片面的想望,实在天真得可笑;而汪的见解竟与陈同此一辙,他的「三不明」

于此又得明证。

(二)留芳与遗臭兼而有之的一代妄人

当我们看了汪先生也曾有过光辉一页的时候,绝料想不到后来会做出那么胡涂的事,天

下最不可思议的莫过于了。

清宣统二年,即中华民国建国前二年的二月二十一日,汪精卫在北京谋刺摄政王载沣失

事被捕事件,这在民国开国史上显然也占有光荣的一页。虽这一行动是失败的,但在激励革

风潮,唤起民心方面,仍具有积极的启发与鼓舞的作用。

这一年汪是二十七岁,他和陈璧君、黄复生(原名树中,因被捕不死而更名)、罗世勋

等,因受吴樾谋刺五大臣的影响,认为要促进革命的实现,便非流血牺牲不可。因而由香港

相偕北上,决意谋炸摄政王。临行之前,汪曾留书中山先生作别,内有「欲维持团体,要在

努力于事实之进行,则灰心者复归于热,怀疑者复归于信。」等语;并又作书告别南洋诸同

志,略谓:「今者将赴北京,此行无论事之成否,皆必无生还之望,故预作此书,……弟将

为此事,生平师友知而责之,以为死之易不若生之难。顾以革命之事,当就其性之所近者择

一而致力焉。……死者已矣,生者因将来革命之风潮日高,而其所负之责任亦日重,其劳瘁

苦况必有十倍于今日者。弟不敏,先诸同志而死,不获共尝将来之艰难,诚所愧恧!弟虽流

血于菜市街头,犹张目以望革命军之入都门。」

信末所说的「菜市街」又名「菜市口」,在北平宣武门外,是当日清廷处决犯人的刑场

所在地,可见他是抱着必死的决心而去的。据说当时中山先生曾力加劝阻,他的好友胡汉民

先生更痛哭流涕劝他不要干这无益的事,他都不肯听。

果然,就在宣统二年庚戌二月二十一日,汪、黄等人在北京地安门外十剎海旁的银锭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