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花走到隔壁,门口已经挤满了人。
她居然看到王二婶,有点惊讶,“什么时候回来的?”
“前天刚回来。”王二婶笑眯眯道,“你啥时候回来的?”
“刚刚。”张秀花踮起脚往里看,前面都是大高个,她根本看不到,就问王二婶,“什么情况?吵什么呢。”
王二婶叹气,“周翠花死了,这不是还有个老头子嘛。兄弟俩因为赡养问题吵起来了。”
李兴业想让弟弟照顾老人,因为他在省城分配的房子太小,总共才两个房间,父亲住进去,孩子就没地方。总不能让父亲打地铺吧?
王二婶叹了口气,“我也是到了城市才知道福利房有多紧张。一家好几口挤在那么小的楼房。这边咳嗽一声,对面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他当了这么多年医生,没买房吗?”张秀花惊呆了。
“买什么房啊。你买了房,福利房就没你的份。”王二婶对省城的福利分配相当熟悉,张口就来。
众人也才恍然大悟。年纪半百,一家人只挤在不到八十平米的小房子。以前还有人羡慕李兴业,可瞧着他这处境,好像不怎么样啊。
李兴家不肯养父亲,理由还是那条“他毁了我的清华通知书”。
甭管李兴家种人参赚了多少钱,也无法弥补他这些年受过的委屈。那可是清华,如果他早十年考上大学,他的前途绝不会像现在这样!
两个儿子为了父亲的赡养问题吵得不可开交,明明两个儿子都很有出息,可是他们连孝顺都做不到。
其他村民们瞧见这一幕,只觉得讽刺。
“都说养儿防老。摊上这么不孝的儿子,毁得肠子都青了!”
“谁说不是呢。有句老话说得好--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念那么多的书,当了主任医师又怎么样,到最后连小学没毕业的我都不如。我从小被爸妈打到大,临了是我伺候他走的。”
……
村民们的议论声此起彼伏。
最后是李建国出面协调的。如果不同意他协调,就得去打官司。华国人最讨厌打官司,在他们的观念里,因为赡养的问题打官司,很丢脸。
李建国也不想管,但谁叫他是村长呢。这时候就得他这个村官来主持公道。
他清了清嗓子,“你们各有各的委屈,我也能理解。但是赡养老人是国家规定的。刚刚有人说要打官司。那我就按照法律给你们断了。这样你们省了打官司的钱。这事也不用闹到外面,丢咱们李空屯的脸。你们看怎么样?”
听到这话,三人都没什么意见。
最终他判定李兴家父亲住在老宅,但是两个儿子要定期探望,一个月两次,生活费以粮食计算,每个月六十斤,蔬菜每月五十斤。
李兴家可以做到,因为他打算让他媳妇去探望,去送粮食和蔬菜。反正他不可能伺候他父亲。
李兴业听到这要求,“我在省城工作,哪有时间回来。”
“回不来,那就一年带你爸检查一次身体,每年给他买两次衣服。如果没时间,那就折算成金钱,让他自己去街上买。”李建国提醒两人,“衣食住行前三样肯定是要保障的。你们就是打官司,法官也是这么判,我只是按照法律给你们节省时间。”
李兴家和李兴业想想这要求也算合理,皆点头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