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个人信息 > 第93章(第1页)

第93章(第1页)

萨尔浒城建成后,努尔哈赤与贝勒大臣们商议迁移驻军时,从辽阳和沈阳回来的远探禀报:辽东的经略,守城的兵将都有变化。

三十三万历的家事(上)

(今天是辛卯兔子年正月初二,节气立春,祝愿所有光临本页的书友,新年快乐,新年新气象,新年更辉煌,天天人气旺)

大金的兵马出击叶赫时,辽东经略熊廷弼就得到消息,总兵贺世贤请求出兵界凡,要兜努尔哈赤的后路,可是熊廷弼不同意,认为辽东出兵的时机还不成熟。贺世贤、尤世功等人又多次要求:请先少派人马,趁机探探敌情。熊廷弼才答应,令贺世贤带一千人马到甲版、营盘一带,见机行事,不可鲁莽。贺世贤的军马出沈阳城半日,熊廷弼又令总兵李秉城率两千人马,随后出城,准备接应贺世贤。

贺世贤率兵将带了十日的粮草,行军三日,走到营盘时,探马回来报告:&ldo;八旗兵已经打下叶赫,回到界凡城了。&rdo;贺世贤得报,不再前行,立即后撤,在甲版遇上李秉城的兵马,两人合计一下,没有全军返回沈阳城,而是派出四百人,带上全部的粮草,往北走,去李其沟,修复那的兵营和烽火台。

以前李其沟和边墙都驻有明兵,设立了粮草库,大金突袭抚顺城,回兵时将沿途城堡兵营尽数销毁,李其沟、边墙一带的烽火台就都荒废了,但是在山尖上高耸的大土堆还有,所以修复还算容易。贺世贤又在抚顺城北的高尔山上,暗藏了兵卒,可以瞭望到李其西山烽火台的狼烟,以通信息,余下兵马,全数无功而返。

熊廷弼来到辽东,虽然没有进兵大金一步,但是却在日夜操劳,亲身巡查兵营以至于偏远的单兵岗哨,招募流亡的乡民种地修城,疏请调拨银两粮秣,整顿兵卒,打造刀枪铠甲、战车盾牌。

辽沈一线防务初见规模时,熊廷弼再上疏万历皇帝:&ldo;请调集兵将十八万,战马九千匹,以布置在清河、抚顺、铁岭、开原、镇江、岫岩及宽甸等重地,至时攻守成局,辽东可取,边疆可定。&rdo;

几十年不理朝政的万历,忽然来了锐气,接到经略的疏报,当即召集各部大臣,下口谕:&ldo;朕将再征调全国十三省兵马,聚集十八万,出兵辽东。兵部各大臣不得推脱滞缓,速办。户部调拨钱粮,不得延误。&rdo;

大臣们眼见圣上再显龙威,无不欢喜,诚惶诚恐,尊旨速办。十三省总兵马数近二百万,很快就调集出五万人,户部拨出足用的银两粮草,集结成第一批兵马,在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日,向山海关进发。万历派了大太监,出来督察征调事宜,兵部户部的大臣们都写好了奏章,准备早朝时上奏。

次日早朝,大臣们上殿,意外地看见满朝堂白素垂挂,太监宫女都穿了白衣,执事太监上朝对文武百官宣布:&ldo;万岁驾崩。大行皇帝的长子即位。群臣叩请。&rdo;五十八岁的万历皇帝,向辽东发出第一批兵马后死去。太监宣布完,万历的长子朱常洛,头顶皇冠,身穿龙袍,从侧面走出来,缓缓坐到龙椅上。品级台下的百官,惊闻皇上晏驾,都惶恐不知所措,莽莽撞撞地跪下叩首三呼&ldo;万岁&rdo;。太监再宣布:&ldo;皇上年号钦定为:泰昌。上谕:八月初一日,举行登基典礼。退朝。&rdo;新皇谕令礼部治国丧,出兵的事,暂时放到一边。

泰昌登基后,一改前朝万历皇帝的懒惰习性,天天亲临早朝理政,处事勤恳,朝中文武大臣各个满心欢喜,暗地庆贺新皇帝英明。左副都御史杨涟准备上奏皇上,请继续增兵辽东,安定边外。但是大臣顾秉谦却极力反对,在朝堂上对杨涟说:&ldo;圣上即位没几日,政务尚不熟悉,并且大行皇帝后事未完,关外近期又没有大战,暂且不宜动兵,累着皇上,你吃罪得起吗?&rdo;

杨涟不理顾秉谦的阻挡,已经写好奏章,这时佥都御史左光斗站出来支持杨涟,请兵的奏章递进了大内。

奏章一交上去,泰昌立即批复,早朝上,皇帝下旨意,再调集第二批兵马出关。顾秉谦见皇上对杨涟没有不满意,也跟着上奏,附和说:&ldo;十几万大军远征关外,一日要消耗粮草万石,银响万两。所以辽东兵事当速战速决,不宜久拖。熊廷弼出任经略已有一年,这么长的时间里,没有出战过一次,皇上应下旨意促战,以免师老财匮。&rdo;泰昌当即准奏。

第二批兵马征集更是迅速,只用二十几天的时间,也是五万大军集结京城,备足粮草及饷银一百六十万两,向山海关进发。满朝大臣们都称颂万岁干练果断,从谏如流,堪称一代明君。这时,又一个炸雷,震蒙了群臣:万岁进食能长生不老的仙药红丸后,就驾崩了。三十九岁的泰昌皇帝,即位刚好满一个月的&ldo;一月天子&rdo;就死去了。

泰昌的长子朱由校,十六岁,已经立储为太子,继承了皇位,年号钦定为:天启。小皇帝即位后,内宫的郑贵妃和李选侍,与大太监魏忠贤合谋,准备挟天子以令大臣,把持朝政。御史杨涟、左光斗、尚书赵楠星等正直的朝臣,不服的懿旨,干涉皇帝的家事,终于使天启皇帝得以亲政。

天启亲政后,先将他的乳母客氏加封为奉圣夫人,将魏忠贤提升为大内总管,后来又加封为东厂提督。

天启不象他父亲泰昌那样勤于政务,而是随了他爷爷万历的秉性,不临朝听政。但也不是一点不管,每次大臣上疏,奏章都是由小太监接来,交给总管魏忠贤,再由魏忠贤捧到天启跟前,读给万岁听,圣上的旨意,再由魏忠贤传达给大臣们。因此,魏忠贤就有机会对各部大臣指手画脚,指使他们按魏忠贤自己的意图办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