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蒋介石传位 > 第53章(第1页)

第53章(第1页)

从到底;虽是个人支身,亦甘为介公效力。但目前外交方面情形,确实重要,谅介公早有成竹;但求对外有圆满办法,东省一切不成问题也。&rdo;2张学良的

态度在张作霖开吊后二、三天,约方本仁、何千里的谈话中集中地反映出来。张对方、何说了连日来和日本代表见面的情况,表示忿懑难堪之状。他激动

地说:&ldo;这不是人受的,我他妈的成了吊总司令了。&rdo;随以手支额,泪涔涔而下。方、何亦为之动容,对他深表同情,并认为日本对东北的野心难测,

换旗事当然不能操之过急。张愤以拳击桌说:&ldo;我没可说的,你们相信我张学良决不会甘当亡国奴的。&rdo;关于让出热河一地,张学良当时讲得也很在理。

他对何千里说:&ldo;这事使我为难了。你是知道的,我初当上家,一班新人遇事容易见谅,而有些老辈俱是我父亲的兄弟行,要是先来换汤玉麟,大家发

生意见,我就无法解说。这些老辈大多固执而不懂外边大势,倘然我强行提出这个问题而不能做到,我这个家怎么支持下去呢?请你转达健生,能不能

暂缓提出,等到将来再说。&rdo;何对张意表示赞同,并电告白崇禧,自也同意缓提。

在关内,张宗昌所部,除徐源泉率万人归顺国民革命军外,尚有三万人稽留于冀东一带。原来奉军想带这股残部撤入东北,但因张宗昌部队纪律废

弛,恐其反为东北之累,故不让张部出山海关。这一股残部在泺东一带,蒋介石令第二集团军鹿钟麟部、第三集团军商震部和白崇禧率第四集团会合进剿,9月

23日,直、鲁残余部队全部被歼。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在东北宣布易帜,五色旗换为青天白日旗,通电服从南京政府。在通电中说:&ldo;先大元帅临终以力主和平、促成统一为

嘱。??自应仰承先大元帅遗志,力谋统一,贯彻和平,已于即日起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rdo;蒋介石立即电复说:&ldo;诸兄

匡扶党国,表示精神,无任佩慰!此后修内对外,建设万端,匡济艰难,纳民轨物,愿与诸公共策之。&rdo;&ldo;中央以张学良等能悔过输诚,且有保全疆土

之功,先任张学良为国府委员,继任为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并任张作相,万福麟为东北边防副司令长官;成立辽、吉、黑三省省政府。&rdo;1

至此,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历史宣告结束。蒋介石算是形式上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统一大业。

2《蒋总统秘录》第1637页。

1《北伐战史》第1455页。

第三节编遣会议

一、汤山会议

国民革命军克复北京后,1928年6月20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议,将直隶改为河北,北京改为北平。26日,蒋介石偕吴稚晖等,由南京启程,

绕道汉口,邀李宗仁偕同北上;过郑州时,冯玉祥由新乡来迎,泊抵长辛店,阎锡山已先在,乃于7月3日偕阎至北京。6日上午八时,在香山碧云寺孙

中山灵前,举行北伐完成之祭告典礼。冯玉祥也赶到参加。蒋介石发表《祭告总理文》说:&ldo;溯自我总理溘死,于今已三年余矣。中正昔待总理亲承提

命之殷,寄以非常之任,教诲拳拳,所以期望于中正者,愿在造成革命之武力,铲除革命之障碍,以早脱人民于水火,乃荏苒岁时,迄于今日,始得克

复旧都,谒展遗体,俯首灵堂不自知百感之纷集也。&rdo;

7月11日,蒋介石邀集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及白崇禧、鹿钟麟、商震、吴稚晖、陈绍宽、朱培德、张群等,在汤山讨论整理军事方案及军事意

见书,签提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通过,以为各集团军一致遵行之准绳。

会前,在6月24日,蒋介石就提出一份《呈请设立裁兵善后委员会文》。文中说:&ldo;窃我军此次誓师北伐,赖先总理在天之灵,与夫将士之奋勇肉搏,

不两个月间,奠定幽燕。北伐已告宗成,军事应谋结束,裁兵之举,斯其时矣。惟是一切善后敷施,经纬万端,既须有精密之规划,尤应有专责之机关,

以期事半功倍,成效易于昭著。中正筹思所及,爱拟设裁兵委员会。由中央选委重要人员为主任,协同各部及建设委员会办理裁兵事宜。&rdo;&ldo;是会似应

子最短期一月内筹备成立,切实进行,庶几化兵为工,可期早日实现。&rdo;1这时,四个集团军对于他们各自地盘的分配,自有各的打算。第一集团军蒋

介石占有广东及华东富庶地区,第二集团军冯玉祥占有山东、河南、陕西、甘肃,第三集团军阎锡山占有山西、河北、察哈尔、绥远及平、津两市,第

四集团军李宗仁,白崇禧占有广西、湖南、湖北及汉口市。这样一来,矛盾就来了,除蒋、阎的地盘是理想的外,冯的大部分是贫瘠地区,山东的胶东

和济南还在日本人手中,而且没有一个海口,李、白嫌地盘太小。但由于北伐刚结束,都不好意思公然争夺,只好隐忍不谈。在汤山会议上,蒋介石提

出:战争基本结束,今后进入建设时期,中国的经济情况,不可能负担这样庞大的军事务用,今后必须精兵简政。各个集团军中质量较好的,应当分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