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撒切尔夫人传记名称 > 第2章(第1页)

第2章(第1页)

的确,撒切尔夫人学习做首相,正是从学习她父亲开始的,是从格兰瑟姆的童年生活开始的。

根据玛格丽特的记忆所及,她父亲在辛勤经营食品店的同时,贪婪地猎取知识。罗伯茨先生是&ldo;她所熟悉的人中读书最多的人&rdo;。他广泛阅读政治类书籍,平时还爱看传记和历史方面的书。罗伯茨夫妇除是严谨、虔诚的卫理公会教徒外,还积极参加当地的教会活动。罗伯茨先生也热心地方上的政治活动。玛格丽特两岁时,她父亲就当选为格兰瑟姆市镇自治议会的议员,而且一干就是25年,1943年,罗伯茨先生成为格兰瑟姆市的市长。他在商业上和政治上所取得的成就,他在这个小市镇上的艰苦创业史,他言行一致、乐于助人、自强不息、勤慎肃恭的为人处世的风格,成为格兰瑟姆镇上居民的精神楷模。这一切,都不能不对幼小的二女儿玛格丽特(长女穆丽尔,比妹妹大4岁)产生巨大的影响。

玛格丽特成名之后,面对无数次的记者采访,她虽然很少提及母亲,但显然这位只会吃苦耐劳、不爱抛头露面的家庭主妇对自己女儿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撒切尔夫人后来回忆道:&ldo;星期天早上,母亲常常起得很早,烤饼做饭,到我们八点左右下楼时,第一炉饼子已经烤好了。她是个非常能干的妇女。她结婚之前做过裁缝。她整天都从来没有过片刻空闲。她既要在食品杂货店里干活,还要干家务、做饭和手工洗烫所有的衣被。衣物从不送洗衣店,都是在家里洗。&rdo;

谈到父母对她和大姐事事严要求时,撒切尔夫人还回忆说:&ldo;我们是卫理公会教徒……尊敬他人的观念深深扎根于我们的思想中……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向我灌输:&lso;你必须有自己的主见。因为你的朋友在做某种事情,你也要去做它或想做它。你决不能说,由于他们在做它,所以我也想做它。&rso;&rdo;尽管玛格丽特认为要求孩子们做与众不同的事&ldo;总是困难的&rdo;,但她却明确指出:&ldo;这正是父亲要她毕生都遵循的教导。&rdo;

在这样的家庭、这样的父亲熏陶和教育下,玛格丽特从上小学时起就表现得与众不同。她5岁时就被送进初级小学念书,但不是送到附近的公立学校,而是送去离家较远的亨廷顿托尔路小学,每天来回四趟,要步行走4英里多的路。她每周还要去上三次钢琴课,以陶冶情操。当玛格丽特11岁时,通过了县中学的奖学金考试,正式升入凯蒂文女子中学。在努力学习并积极参与校内各项活动的同时,玛格丽特还是她那闭塞的小镇同学中关心时事、参加社会活动最多的一个。她经常跟父亲一起探讨一些问题。而随着玛格丽特年龄和知识的不断增长,父女俩思想交流的层次也愈来愈高,方面也越来越广。因此不妨说,这位小城商人、业余传教士和地方政治家不仅是这位未来女首相的父亲,同时也是她那思想和品德上循循善诱的导师。

2现实与明智的抉择

从上文不难看出,塑造了撒切尔夫人那根深蒂固的保守主义的价值观、决不妥协的抗争精神和临危不惧的钢铁意志的,正是她终生敬仰的父亲艾尔弗雷德&iddot;罗伯茨。的确,这位生活在一个闭塞小城镇里的小商小吏,竟然培育出了一位特色鲜明、敢作敢为、开创了一个新&ldo;时代&rdo;的英国首相,似乎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无怪乎法国前总统德斯坦在位时,对这位锋芒逼人的英国女首相也曾不以为然,他说道:&ldo;一个杂货商之女成了一国之主,岂非咄咄怪事!&rdo;后来,又是这同一位德斯坦,竟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惊呼:

&ldo;撒切尔夫人将和丘吉尔一起并列为半个世纪以来英国最重要的首相。&rdo;其实,撒切尔夫人在问鼎保守党和英国最高权位的拼杀中,从来没有为自己不是豪门出身而曾有过自卑感。

其实,这个&ldo;杂货商&rdo;并非等闲之辈。尽管他12岁时就失学了,但一直刻苦自励,自学成了材。在二女儿还是两岁时,罗伯茨就成了格兰瑟姆自治议会的议员,在她11岁时,又成为这个市镇上最年轻的参议员,以后又历任议员财政委员会主席、格兰瑟姆的国家储蓄委员会主任和治安官,1943年又出任其政治生涯的顶峰‐‐格兰瑟姆市市长。所以说,杂货生意虽然是罗伯茨一家的生活来源,但罗伯茨一生的主要兴趣则是在政治上。在罗伯茨先生的眼里,政治生活既有权力的诱惑,又闪耀着奉献的光辉,不仅可以满足这位不懈奋斗者的勃发野心,又符合他那圣卫理公会教徒的责任感与道德观念。

父亲对政治生活的如此热衷,不能不使小玛格丽特很早就对政治生活萌发了兴趣。罗伯茨经常带自己的小女儿去听那些来到格兰瑟姆访问的政治家的谈话,并与他们会晤。这使玛格丽特很早就摆脱了女孩子的腼腆,敢于在人前大大方方地言谈。1935年英国议会选举,使仅有10岁的玛格丽特头一次接触到了国家级的政治,并实际投身于选举委员会的事务。

除了对政治活动之外,玛格丽特对法律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经常跟随担任市治安官的父亲一道去地方法院;进入中学高年级后,玛格丽特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去旁听法庭的案件审理。大学毕业之后,她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法律,在当选为议员之前即通过了法律考试,成为一名专业律师。这就为她后来向高级政巅攀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玛格丽特于凯蒂文女子中学毕业之后,即选定冷僻的化学专业,1943年10月,顺利地进入梦寐以求的英国最高名牌学府牛津大学的萨姆维尔学院深造。当时英国的传统学科以古典文学和历史竞争最为激烈,化学则相对冷僻,选择这一专业的姑娘就更是寥寥无几。有人说,撒切尔夫人当时对专业的选择反映了她头脑的现实与明智。

萨姆维尔学院是牛津最早的一个女子学院。该学院曾培养出了一批杰出的女政治家,前印度总理英迪拉&iddot;甘地夫人即毕业于此。

玛格丽特从此第一次离开格兰瑟姆老家,第一次接触外界,搬进了牛津大学的萨姆维尔学院。这位18岁姑娘的生活从此开始了新的一页。

3在炼狱中成长

牛津大学离格兰瑟姆虽只有二三百英里的路程,但对这个从未出过家门(童年时只去过一次伦敦)、孑然一身又孤陋寡闻的罗伯茨小姐来说,遇到了多方面的麻烦。有人说,牛津对这位新生的确&ldo;不是天堂,而是炼狱&rdo;。

首先,玛格丽特必须通过&ldo;乡音&rdo;调整关,因为她入学初期带有明显的林肯郡的乡音,竟成了同学们嘲讽的笑柄。在当时的英国,英语的发音是否纯正,是一个人是否出身于名门贵族、是否受过高等教育的重要标志。如果能讲一口纯正的&ldo;牛津英语&rdo;,那就是上等人的气质了。初到牛津的罗伯茨小姐急于纠正自己家乡的土音,结果往往弄巧成拙,听起来不伦不类,引起哄然大笑,遭到讽刺挖苦。经过顽强努力,玛格丽特的口音总算得到了一定的调整。后来,在她成为英国下院反对党领袖时,又有特定的公关专家帮助纠正她的发音。所以此后人们在广播或电视中所听到的撒切尔夫人的声音,早已不是她在来牛津前的那种乡土&ldo;原音&rdo;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