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读书人在考上秀才后,也有一些诸如免役、交不起税可豁免的小小特权,但若是就此止步,前途也不过就是当个塾师(民办教师),或做个幕僚(刀笔师爷),一般民众还是瞧不大起的。
因此就有穷秀才拼死拼活也要考举人的事。清光绪十五年(1889)春,京城邸报(政府公报)上说,福州的考场中有几位考生年纪超过了80岁,更有两位超过90岁,其中有人中秀才之后已经60年了还在考!安徽省90岁以上的考生有18位,80岁以上考生有35位!真个是不屈不挠,死而后已。
对于读书人来说,到了此时已别无退路。《儒林外史》中马二先生劝告匡超人的话,一语中的:&ldo;总以文章举业为主,人生世上除了这件事就没有第二件可以出头。不要说算命、拆字是下等,就是教馆、作幕,都不是个了局。只是有本事进了学,中了举人、进士,即刻就荣宗耀祖。&rdo;
中举之后,就成了当红的潜力股,说不定哪天就捞到了官做。因此乡绅们多有提前投资的,向新举人赠银两、送田地、馈房产。一夜之间,乌鸦变了凤凰。
有那承受力不强的,怕是要崩溃。比如,范进的老妈苦了若干年,不相信自己的儿子暴发了,喜极之下,竟一命呜呼!
老顾如此看好张居正,他是有眼光的。其实顾璘本人小时候就是个神童(少负才名),从知县、知府、布政使、巡抚一路干上来,在南京刑部尚书(闲职)位置上退休。官做得比&ldo;四大家&rdo;的另外三个都顺。
惺惺怜惺惺,大人识英雄!
与那些白胡子老秀才比起来,张居正岂是池中之物,早晚要腾飞的。他一手八股文做的好,书法、策论、应用文也过了关,拿下举人轻轻松松。
就这样,少年天才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ldo;国器&rdo;的辉煌前景已遥遥可见!
然而,这一年,也是张家乐极生悲的一年。
在辽王府任护卫的痞子爷爷,被年轻的辽王灌了一顿酒,不幸醉死了(这件事后来还有曲折故事,我们留待以后再讲)。至于结巴曾祖这一年是否还在人世,没有记载,估计已去世很久了。可惜,他们都没有看到张居正在此后的发迹。
嘉靖二十三年(1544),张居正进京参加&ldo;会试&rdo;,也就是全国考试,却意外地落了榜。原因正如顾大人所担心的‐‐少年气盛,马失了前蹄。张居正多年以后总结教训,认为是&ldo;冒窃盛名&rdo;害了他,原以为&ldo;区区一第,唾手可得&rdo;,于是放着八股文功课不练了,沉迷于&ldo;古典&rdo;。估计是被先秦诸子什么的给迷住了。
落第后,一晃又是三年。他卷土重来,于嘉靖二十六年(1547)再次进京赶考。这次如愿以偿,中了二甲进士。
在古代,一般读书人与中进士者的比例十分悬殊。只要能在千人万人中脱颖而出,什么十年悬梁刺骨,什么考场里九天九夜不挪地方的腌臢气,什么势利胡屠户者流的讥讽,都可以去他的了!唐朝孟郊的一首《登科后》,&ldo;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rdo;,真是写尽了知识分子的得意。
古时有&ldo;五十少进士&rdo;一说,意思是讲,在中了进士的人群中,50岁也还算是年轻的。而当年的张居正,只有23岁。
三年一度的会试,是在春天举行,又称&ldo;春闱&rdo;。放榜之日春风拂面,想想看,人生此时又夫复何求!
他这次不仅中了进士,还被选为&ldo;庶吉士&rdo;。这庶吉士倒不是什么有实权的官,算是有官衔的学生吧。这是朱家老皇帝想出来的名堂,从进士里选一批文章书法俱佳的,为庶吉士,在翰林院庶常馆进修三年,三年后考试合格毕业(散馆),其中优秀的分到翰林院去做&ldo;编修&rdo;或&ldo;检讨&rdo;,都是又轻松又体面的文字工作。这即是民间所谓&ldo;点了翰林&rdo;。那些成绩一般的,就分到各县优先委任知县,分到都察院(监察部)去当御史,分到&ldo;六科&rdo;(中央监察小组)去当给事中,都是科处级干部的干活。
庶吉士出身的人升迁很快。明代自英宗以后,朝廷里形成了&ldo;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rdo;的惯例,凡是点了翰林的,将来就有可能入内阁,成为中央政府大员。因此一成为庶吉士,大伙就把你看成是&ldo;储相&rdo;,即合格的接班人、未来的宰相了。
我们23岁的庶吉士,从此以后就算正式踏入官场了。张居正的人生曲线,到此为止一直是向上走的,往后更是高开高走,直至涨停板,从来就没有跌过。
不过,他将要面对的,则是历代官场中罕见的龙争虎斗!
三、他冷眼旁观一场场政治绞杀
【谁是那只最后得胜的黄雀】
张居正当了庶吉士,食君禄、吃皇粮,进了人人都羡慕的清要之地翰林院学习,似乎是应该趁着新鲜出炉的劲儿,加紧去拜谒权贵、编织官场关系网了。可是,从各种记载来看,他偏偏在这以后,有过一段漫长的沉寂期。
与他后来执政时的敢于任事、杀伐决断比起来,这一段的忍耐简直就是奇迹。
当然,这也不奇怪,从来就没有天生的政治家。中国的官场,演员有时候的表演,到最终是要以生命为代价的。因此,要活着、并活得比别人快乐的话,韬晦、平衡、隐忍,这些看上去不怎么光明磊落的本领,没有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