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国的城市化加速,已开始进入工商业社会,包括食品在内的商品交易量巨大,其流通的范围也极广。一个北京的居民,吃的米产自黑龙江,买的肉产自四川,吃的蔬菜来自山东,喝的牛奶则来自内蒙古……这是都市居民正常的生活状态。没有人能说得清自己每日吃下的食物清晰的来源,也没有专业的能力和足够的时间去一一辨别食物的安全健康程度,他们只能相信政府,相信政府帮他们把住这道关。这也是现代工商业社会城市居民缴纳的税率远高于农业社会的原因,因为他们需要政府提供的服务远多于农业社会。如果政府收了税不干事或者事情干不好,而且又没有一种制度追究政府中相关责任人,那么后果是灾难性的。
人是趋利的,其道德感不可能在真空中生存或维持,当许多商户制售不安全食品牟利而没能受到惩罚,其因成本的降低必然在市场上挤垮老老实实的经营者,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是,留在业内的多是&ldo;缺德者&rdo;,整个社会实际上就进入了&ldo;互害&rdo;!据报道:一些养猪的从来不吃自己用以销售的猪肉,而种菜的、养奶牛的皆是如此。在专业分工日趋细密的今日,多数人包括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不可能如《击壤歌》那样万事不求人,养猪的诚然可以食用专门为自己养的、没有用&ldo;瘦肉精&rdo;喂养的猪肉,但他难保不买陈化粮,不给孩子买含三聚氰胺的奶粉。这个道理也适用于其他种菜、海鲜养殖、养奶牛的。在这样的食品安全形势下,没有谁能避免不安全食品的伤害,除非专门有指定的农场为他们生产无害、绿色的粮食、肉奶、蔬菜等食品。这种在现代社会依然能&ldo;拷贝&rdo;《击壤歌》生产的食品,只能是少数人的&ldo;特供&rdo;,多数人是无法享受到的。
在现代社会,没人能吹牛:帝力于我何有哉。那么,为了食品安全,最需要改进的是&ldo;帝力&rdo;的服务水准,其次才是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道德水平。若&ldo;帝力&rdo;不作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ldo;缺德&rdo;是必然的。
鲁国的文化软实力
鲁国、齐国、晋国几乎是西周建立后分封较早的重要诸侯国。鲁国是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周公姬旦的封地,晋国是成王弟弟唐叔的封地,而齐国是周灭商纣第一大功臣姜尚的封地。从列国分封后,从国势、武力、疆土等硬件来说,鲁国从来就不是一个大国。
据《史记》载,因周公要在都城辅佐年幼的成王,就派他的儿子伯禽去封地任鲁公,等到三年后伯禽才回都城向老爹禀报施政的情况‐‐那时候虽然交通不发达,但从山东曲阜到陕西关中述职,要等三年确实有些夸张。周公问儿子:为啥这么迟呀?伯禽回答说:要变革鲁地的风俗,而且守三年的国丧(应是武王之丧),所以才迟到今日。而齐国国君姜尚去和鲁国相邻的齐地赴任后,五个月就回京城述职,周公问:为啥这么快呀?姜尚回答说:我简化了君臣之礼,尊重顺从当地的风俗,因此很快就稳定了局势。因此周公听到儿子说完为什么迟到的原因,叹息道:后世鲁国当北面服事齐国呀!因为他看到了鲁国执政过于循规蹈矩,是很难提升国力的;而齐国具有因势利导的改革精神,一定会在列国争雄中胜出。
后来鲁国、齐国的关系果如周公的预料,齐国一直是可以和楚、晋抗衡的大国,而鲁国沦落为二流甚至三流国家,长期受到齐国的欺凌,要么规规矩矩听齐国的话,要么就巴结晋国以求得到其保护。但鲁国尽管国力不强,却一直能得到列国的尊重,原因无他,鲁国具有列国无以伦比的软实力。鲁国在软实力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
这是因为,殷商之际,是中国社会制度、文化巨大变迁时期,而夏、商因为年代久远,其制度、文化影响衰微;对后期中国影响巨大的,乃是西周初年由周公创制的典章制度,使鲁直接受益,软实力得以发展。周公在孔子以及后世儒生心中,是一个兼文化导师和政治领袖为一身的圣人,所以孔子说:&ldo;郁郁乎文哉,吾从周。&rdo;
到了东周迁都洛邑以后,天子已只有一个空名号了,实际权力不如一个小国诸侯,而各国彼此攻伐不已,早把西周初年的礼法破坏掉了,只有鲁国还能相对完整地保留了周公制定下来的一系列制度。鲁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五四四年),吴国公子季札来鲁国观礼,实际上是来学习中原文化,因为吴国国君虽说是泰伯之后,和周室同一个祖宗,但吴地在当时和楚地一样,属于文化欠发达的南方荒蛮之地。鲁国为季札演奏周乐。‐‐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礼治往往以音乐为手段,所以&ldo;礼崩&rdo;必然是&ldo;乐坏&rdo;。乐工弦歌(当时的歌有徒歌和弦歌之分,前者是清唱,后者是有乐曲伴奏演唱)《周南》《召南》,季札听后叹道:&ldo;真美呀,这是王业奠基之象,虽未完全成功,但民勤劳而不怨。&rdo;接着歌唱《国风》中的《邶》《鄘》《卫》,季札听后说:&ldo;美得深沉!这是忧虑而不困窘之象。我听说卫康叔(卫国始祖)、武公是这种风范,应该是《卫》风。&rdo;接下来,季札对演出的歌舞,一一做出精准的评价。三年后,晋国的韩宣子(名&ldo;起&rdo;,六卿之一)来到鲁国,同样如季札那样观看了一系列传统歌舞,也叹息道:&ldo;周礼尽在鲁矣!&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