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年十一月,朝廷任命忠武节度使王全斌为西川行营凤州路都部署,与刘光义、曹彬等共率步骑六万分路进讨后蜀。临行前,赵匡胤特别嘱咐说:&ldo;所至勿得焚荡庐舍,驱略吏民,开发丘坟,剪伐桑柘,违者以军法从事。&rdo;
当后蜀皇帝得悉赵彦涛叛变的消息后,知道联汉制宋的密谋已泄,不由得懊悔派错了人选。事已至此,只得硬着头皮抵抗宋师的进攻。自比诸葛亮的王昭远并不把宋师入侵当回事,在他看来,凭自己的才华,打败宋军那只是小菜一碟。蜀帝孟昶再次犯下大错,他把只会纸上谈兵的王昭远任命为西南行营都统,全权指挥前线作战。在饯别宴上,王昭远几杯热酒下肚,劲头上来了,攘臂喊道:&ldo;此行何止是抵抗宋师,我只要率二三万的健儿,夺取中原也是易如反掌罢了。&rdo;
吹牛也吹过了,那么王昭远本事究竟如何呢?
很不幸,蜀军根本不是精锐宋师的对手。
五 统一之路(中):后蜀的灭亡
伐蜀之战的大幕已经拉开。
宋军兵分两路,一路从凤州(陕西凤县)出发,由王全斌统率,以陆路行进;另一路则从归州(湖北秭归)出发,由刘光义统率,以水路行进。宋朝军队战前准备充分,对敌人的军事部署了如指掌,进攻目标十分明确。
先来看看北线战事。
王全斌挥师攻后蜀,夺取兴州,歼敌七千,并缴获军粮四十万斛,旗开得胜。紧接着又攻破鱼关、白水阁等二十几寨。连吃败仗后,后蜀大将韩保正退守西县。宋马军都指挥使史延德率前锋兵临城下,韩保正见宋师来势汹汹,不敢迎战,只是固守。正所谓两军相逢勇者胜,蜀师心有怯意,岂能顽抗?史延德果断发起进攻,大败蜀军,生擒韩保正,并夺得军粮三十多万斛。
面对战场上的一系列失败,后蜀军队不得不改变战略,烧毁栈道,以阻止宋军深入。唐朝大诗人李白曾经说过&ldo;蜀道难,难于上青天&rdo;,这也是后蜀自恃的资本,但是历史证明,地形上的优势,也难以抵挡外来的进攻。在历史上,秦取巴蜀、东汉初期西南公孙述政权的败亡、晋灭蜀等经验都表明,蜀道虽难,人类可凭意志超越之。
栈道毁后,宋军确定被迟滞了。但入蜀之路并非只有一条,还有一条通道称为罗川路,只是这条路极为险要难行,这么多部队要穿越,难度更大。王全斌决定兵分两路,一路走罗川路,另一路留下来修栈道。到了宋朝的时候,工程技术已非秦汉时可比,加上宋军齐心协力,这条栈道很快便建成,两路大军在深渡顺利会师。
后蜀军队显然过于掉以轻心,他们不相信宋军能这么快克服障碍,故而疏于防备,居然连江上的桥也没有拆毁。宋军在夜晚发起突然攻击,夺取桥梁,大部队连夜过河,蜀军大骇,退守大漫天寨。无论是崇山峻岭或大河,都无法阻止宋军的步伐。王全斌兵分三路,夹击大漫天寨,大破蜀军,生擒蜀军义州刺史王审超。
在前线坐镇指挥的后蜀西南行营都统王昭远屁股再也坐不住了,他仍然那么潇洒,手执铁如意,亲自指挥对宋作战。可惜的是,他毕竟只是个会吹牛的家伙,一亮相水平就看出来了,三战皆败。王全斌的大军所向披靡,直挺进利州(四川广元)。垂头丧气的王昭远一路撤退,沿途拆毁江面浮桥,退保剑门。王全斌夺取利州,缴获军粮八十万斛。
再看看看东路军的情况。
东路军在刘光义、曹彬的指挥下,从归州出师,以水路进击,水师溯长江而上,连破蜀军设在两岸的松木、巫山等要塞,歼敌五千余人,生擒蜀军战棹都指挥使(水军司令)袁德宏,掳获敌舰二百余艘。
对后蜀皇帝孟昶来说,他对东部防线很有信心,因为蜀军在夔州设有坚强的防御阵地。为了预防宋师通过长江溯流攻击,后蜀很早就开始营造夔州防线,在江面上拉起几条巨大的铁索,把巨大的浮木串起来,横跨两岸。试想想,宋朝水师的战船行进至此,如何突得过去呢?不仅如此,蜀军在两岸还配置大量的大型投石机,一旦宋水师迟滞于此地,巨大的石头将从两岸飞出,把江面上的战船砸得稀巴烂。
可惜的是,夔州防御的情况,早就被宋朝间谍打探得清清楚楚。早在出兵之前,宋太祖赵匡胤就密嘱刘光义,当水师行进到夔州时,切莫在江面上争战,应当先暗地里派出步兵、骑兵,从陆地发起攻击,在陆上而不是在水上破坏其防御线。赵匡胤不愧是名将出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刘光义谨记皇帝的嘱咐,在舟师行进到了离蜀军防线三十里时,停止前进,秘密登陆,派出步兵及骑兵突袭蜀军阵地,摧毁投石机,并破坏了铁索浮木。这次突袭十分成功,蜀军精心构筑的防线瞬间被突破了。此时刘光义、曹彬指挥舟师进攻夔州。蜀军大败,放弃州城,退守白帝城。宋师乘胜追击,前锋抵达白帝城西。
后蜀宁江节度使高彦俦认为:&ldo;宋师涉险而来,利在速战速决,我们应该坚壁清野,持久抗战。&rdo;可是监军武守谦反对道:&ldo;敌人已经兵临城下,必须坚决反击。&rdo;武守谦不顾高彦俦的反对,自己私自带了一千多人马,出城与宋军交锋。刘光义抓住机会,纵兵迎击,武守谦大败,退回城内,宋师乘机登城,并很快杀入城内。此时高彦俦也回天乏力,他在与宋军的巷战中身受重伤,奔回自己的府第,纵火自焚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