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最后一次召见中,马戛尔尼坚信自己是阴谋的牺牲品。他在圣&iddot;詹姆斯宫里时这种事情见得多了!&ot;我是在宫廷长大的,我了解内中的秘密。&ot;他揣测在当时最专制的君主制度国家比在已经实现君主立宪制的国家里这些勾心斗角要更为厉害,他正是后一种国家的一位杰出的官员。
他显然没有错、即使阴谋并不是他失败的唯一原因,但也不会与他的仓促离京无关。梁栋材神父的一封信暗示说:&ot;这些先生和那些只从书本上了解中国的所有外国人一样,他们不了解这个朝廷里的习惯。他们带来的翻译比他们更不了解情况……再加上皇帝年迈,到处都是狡诈、不公正的人,而所有的大人物和宠臣都贪婪地只想收礼和发财。&ot;
使团既然被打发走了,那就不得不上路。钦差大臣,王大人和乔大人,百余名英国贵族、士兵和仆人,一大批中国陪同人员--这些人组成了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离开了北京,开始穿越中国的长途跋涉。
队伍出发前,叫来了一名五品官--他帽上镶有一颗白色透明的顶珠。他跪倒在地,保持这一姿势,让人在他背上用宽的黄缎带系上两个纸轴:如果说其中的一个,即礼品的清单在马戛尔尼看来是微不足道的话,那么另一个,即皇帝对他的六个要求的答复则将决定(实际上已经决定了)使团只不过是自尊心受到些损伤,但得到了具体的好处作为补偿;还是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五品官跨上马,走在大队人马的前头。马一跑,缎带便飘了起来,轻拂着决定命运的纸轴。马戛尔尼追逐着仍在回避他的答复离开了北京。
第四部分 真正的使命开始
(1793年10月7日-11月11日)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孔子,《论语》
如果一个民族的每个成员都是弱的,这个民族就不可能长期强盛,现在尚未找到把一个由懦夫组成的人民变成一个强大民族的社会形式和政治组织。
阿历克西&iddot;德&iddot;托克维尔
第四十九章 迟到的答复(1793年10月7日-8日)
正统观念能回答一切。
欧内斯特&iddot;勒南
告别了和珅,马戛尔尼在获准在通州得到信件之前还有五个小时的路要走,通州是将延续73天的&ot;黄色旅行&ot;的第一站。
人马在作为招待所的寺院前止步,使团在来的路上已在此住过。背着信的官员下了马,跪在勋爵面前,以便卸下皇帝的信件。这样,马戛尔尼只能在远离京城后才能得知信的内容。太远了,已无法对此作出反应,这就像在束手无策的恶梦中一样。
陪同官员们天使般的微笑和带信官员的礼仪绪又一次严厉的拒绝蒙上了一层不现实的光环。中文的原文又使我们看到了神父翻译的拉丁语译本和后来的英文报告都仔细地改得缓和了原来的粗暴语气。这不是阁老对一位特使照会的答复,而是中国君主致英国国王的第二份救书--以此来结束这些讨论。
尔更张定制
&ot;今尔国使臣于定例之外,多有陈乞,大乖仰体天朝加惠远人抚育四夷之道。且天朝统驭万国,一视同仁。即在广东贸易者亦不仅尔英咭利一国。若俱纷纷效尤,以难行之事妄行干渎,岂能曲徇所请。
据尔国使臣称,尔国货船将来或到浙江宁波、珠山及天津收泊交易一节。向来西洋各国前赴天朝地方贸易,俱在澳门设有洋行收发各货,由来已久。其他海口均未设有洋行,亦无通事,不能请晓尔国语言,诸多不便。除广东澳门地方仍准照旧交易外,所有尔使臣恳请向浙江宁波、珠山及直隶天津地方泊船贸易之处皆不可行。&ot;
&ot;对北京货行&ot;和&ot;既无洋行又无通事纯属无用的小海岛&ot;亦一样。六个要求的其余内容通过沉默的方式遭到同样的命运。
&ot;人们向我提出一个问题……&ot;
奇怪的是,敕书不仅拒绝了备忘录中的六个要求,还拒绝了并未提出的第七个要求--就像戴高乐在一次著名的记者招待会上回答了一个没有人提出来的问题。乾隆拒绝让&ot;英国国教&ot;讲道,何况它&ot;与以前的基督教并不相符&ot;。
英国内阁从未有过这种传布信仰的念头。中国人是否想通过把这一禁令载入将具有法律权威的文件中以做到有备无患?他们是否想采取主动,对这些蛮夷--如法国人、意大利人和葡萄牙人已经做的那洋--有朝一日会探索的这个领域先关上大门?
一年后,贺清泰神父在写给马戛尔尼勋爵的一封信中,有趣地叙述了中国人是怎么做的。当他正同罗广样神父在城里吃夜宵时,一位官员命令他们立即陪他去圆明园附近的海淀住所。他们不得不抓紧,因为城门就要关了。他们一到,官员就要他们翻译和珅答复马戛尔尼的要求的稿子。但草稿字迹潦草,难以辨认,唯有这位官员能看懂,于是他便逐句念给两位神父听。
当念到关于教会的那段时,两位神父&ot;十分惊讶&ot;,试图使那位官员相信这段可能错了:&ot;英国先生们并没有要求传道,而只是要求为他们的商人开辟商埠。&ot;这位官员固执地不肯改动。这使两位传教士&ot;十分反感&ot;,因为让他们译成拉丁文的那份文件表示:他们在中国&ot;仅仅是为皇帝当差&ot;,并没有允许他们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