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办学堂开设之后,进而派遣幼童出洋学习。倡之者为容闳,傅兰雅亦宣传颇力。容闳认为复兴中国的根本途径在教育,以西洋文化改进中国文化,他之乐于为曾国藩采办机器,意在相机实现此一理想。一八六八年以来,屡与江苏巡扰丁日昌谈及,具体方案为先试派十二至十四岁的幼童一百二十人,分四批出洋,以十五年为期,派汉人教习同往。中美续增条约载明互相优待学生,容闳主张将幼童送往美国。一八七〇年,丁日昌商之于曾国藩,由曾正式上奏,并与李鸿章联名致书总署。美使从旁怂恿,英使亦谓可先赴美国,将来再派往英国。容闳在上海设一出洋局,招学生三十名,大多为来自香港的广东幼童。一八七二年,陈兰彬、容闳被派为正副委员,经理留学事宜,设办事处于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hartford)。是后三年,第二至第四批学生陆续前往。及吴嘉善任游学委员,不满学生的言行,斥其&ot;适异忘本,目无师长,难期成材,即成亦不能为中国用&ot;,力主撤回。李鸿章、容闳争之无效,一八八一年竟从所请。其中有的已大学毕业,有的尚在大学、中学肄业,回国后,多任职海关、海军、路矿与其他洋务机关,最知名的有詹天佑、唐绍仪、梁敦彦。
六、西学的积极介绍
明清之际,为西学输入的第一期。第二期肇始于咸、同年间。五口通商,传教工作展开,新教士尤称活跃,创办报刊为其一。自一八五三年起,二十余年间,重要期刊有在香港出版的《遐迩贯珍》(cheseserial),宁波的《中外新报》(cheseandforeigngazette),上海的《六合丛谈》(shanghaiserial)、《中外杂志》(shanghaiiscellany)、《教会新报》(churchnews),北京的《中西见闻录》。《教会新报》后改为《万国公报》(reviewofthetis或theglobeagaze),并增出《益智新录》(aiscellanyofefulknowled),专言科学。《中西见闻录》易名《格致汇编》(chesescientificagaze)。中文日报,有香港的《中外新报》、《华字日报》,上海的《上海新报》,及日后成为中国第一大报的《申报》。报刊的宗旨,大都为通中外之情,述西学概况。不论果否是真正为中国人的利益,但对于促进中国人的西方了解,及启发中国人的学术观念,自有其作用,进一步为西方专著的介绍。
英美新教士在近代译书事业上的地位,颇似明季的耶酥会士,重开风气的为英人伟烈亚力,所成最多的为傅兰雅。中国则以李善兰、徐寿、华蘅芳等的贡献为大。伟烈亚力长于天算之学,设墨海书馆于上海(一八四七),致力于译书印书。一八五三至一八五九年与李善兰合译《几何原本》的后部及《谈天》(herschel,outleofastronoy,一八五九)。李又与艾约瑟合译《重学》(whewell,插nics,一八五八)。姜别利(williagable)主持的上海美华书馆(一八六〇)以出版为主。狄考文(calvwateer)主持的登州文会馆,傅兰雅主持的上海格致书院(一八七四),林乐知主持的上海中西书院(一八八二),均兼事编译科学图书。合信、嘉约翰介绍的以关于生物、生理、医学为主,慕维廉等介绍的以关于人文社会为要。一八七七年,在华新教传教士举行大会,以教会学校增多,决设益智书会(schoolandtextbookseriesittee),扩大纂撰各种教科书工作,以供高等小学及中学之需,由丁韪良、韦廉臣(alexanderwillian)、狄考文、林乐知、傅兰雅、利启勒(rlechler)主持。十三年间,出版九十八种,以图说、须知之类为主。韦廉臣、李提摩太(tiothyri插rd)主持的同文书会(chesebookandtractciety,一八四四)规模亦大。后改称广学会(cietyforthediffionofchristianandneralknowledaongthechese,又名christianliteratureciety)。
官方译书首推江南制造总局,次为北京同文馆。同文馆为培植交涉人才而设,开馆的次年(一八六三),丁韪良译成《万国律例》(wheaton,elentsofternationallaw),由蒲安臣介绍于总署。前此赫德与总署大臣论及国际法的重要,恭亲王恐外人别有用心,强中国以必行,颇为犹豫。经丁韪良解释,知不无可采之处,即派人和他商酌润色,一八六四年刊刻。是年普鲁士与丹麦战争,普鲁士兵船在大沽口扣留丹麦商船,总署援引该书,责其侵犯中国领海,普使认错。证明公法确为有效。其后丁韪良遴选同文馆高年级的优等生,由教习指导,续成《公法便览》(woolsey,troductiontothestudyofternationallaw)、《公法会通》(hall,treatiesonternationallaw),《星轺指掌》(derartens,guidediploatie)、《法国律例》(denapoleon)、《富国策》(faweate,politicalenoy)。同文馆自设印书处(一八七三),出版各书,装潢精美,仅分送各衙门,流布不广。
制造局首重工艺,译书以实用与理论科学为多,倡之者为曾国藩,实际为徐寿(一八一八至一八八四)。徐入曾国藩幕府之前,已与上海英国教士相识,博览译书,究心格致制造。深知西方工艺精良之原,悉本于专门之学,必须翻译有用之书,以探索根底。曾国藩据以疏陈,谓&ot;洋人制器,出于算学,其中奥妙皆有图说可寻,特以彼此文义扦格不通,故虽日习其器,究不明夫用器与制造之所以然。&ot;认为翻译系制造根本,曾重刻《几何原本》等书。李鸿章之设立广方言馆主要目的,在造就科学人才,期能阅读、翻译西书,亦曾刊印《重学》。一八六七年制造局创设翻译学馆,即由徐寿主之。广方言馆并入后,聘伟烈亚力、傅兰雅、马高温(djacgowan,美人)、林乐知、金楷理(clkreyer,美籍德人)参与其事,西人口译,华人笔述。除徐寿外,知名者有华蘅芳、赵元益、王德均、李凤苞、贾步纬、钟天伟及徐寿之子建寅等。前后成书二百种,约计算学二十三种、工艺三十一种、物理十一种、地质矿冶十二种、天文九种、地理八种、军事五十八种,关于化学的十种,最称精博,多出徐寿之手。一八七一年开始出书,发行三万一千余册,此后范围扩及于医药、农业、理财、外交、法律、历史。一八七三年复编印《西国近事汇编》。此外金陵制造局、北京海关总税务司、天津水师学堂、武备学堂,亦兼事译书。当时大都视天、算、声、光、化、电为西学主体,英、美传教团体及中外私人所译,则内容比较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