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研究]《近代中国史纲》作者:郭廷以【完结】
出版前言
本书为著名中国近代史学者郭廷以先生晚年的重要著作。郭廷以(1903-1978),河南舞阳人,历任中央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台湾&ot;中央研究院&ot;院士,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等职,毕生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卓有贡献。有《太平天国历法考订》、《太平天国史事日志》、《近代中国史事日志》、《中国近代史》、《郭嵩焘先生年谱》等多种著作行世。这部《近代中国史纲》为著者1969年赴美作学术访问时开始撰写,历时4年,于l972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出版后,即受到学术界和读者重视与欢迎,曾先后3版10次印刷;1991年又在台湾出版发行。这次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授权我社,首次在中国内地出版该书中文简体字版。
本书取材丰富,态度严谨。由于著者与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研究视角和方法不同,因此书中对一些历史事件的见解和分析,和内地史学家的一些传统观点多有不尽相同之处,为作者的一家之言。我们出版此书,意在为我国内地读者和研究者提供一部严谨的而又视角不同的近代史著作作参考,以推动这一领域的学术研究的开展。
这次出版的该书中文简体字版,只依照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提供的繁体字版本作了简化字处理,书中除对外文人名、地名等译法不同和原版个别错别字作了改动外,其余均未作改动。如有讹误,欢迎指正。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一九九九年三月
小记
一九二九与一九三〇年,屡聆罗志希(家伦)、蒋廷黻两先生纵论近代中国史研究问题,欣悉拟合撰一书,嘱为襄助。编者时正纂辑近代中国史长,不自度量,许以追随。其后罗、蒋先生以任重公忙,无暇及此。编者虽草成长编三册,印行两册,亦以世事多故,岁月磋陀,未能赓续。一九六〇及一九六三年,廷黻先生旧事重提,殷殷以了三十年前宿愿相勖勉,因之复为心动,惟终惧力不能胜,迟疑未决,而廷黻先生作古。一九六七年冬,旅寓华盛顿,何淬廉(廉)先生自纽约专程惠莅,谓友好多盼早日从事,不妨暂以晚清及民国时期为断,勿悬的过高,总以平实简明,可供一般阅览为尚。再三考虑,允为一试。不久获得夏威夷大学东西文化中心、哈沸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支持,遂于一九六九年秋开始,不意志希先生又继廷黻先生谢世。一九七二年,初稿大致编就,复承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之助,重予厘董,年余而毕。
此书以非学术著作,征引均不注出处,参考书刊资料,亦概行从略,为便于读者核比,仅将近人撰述,择要列举。何淬廉先生始终鼓励,多方关注,固铭感莫名,哥伦比亚大学韦幕庭教授、哈佛大学费正清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李卓敏校长及胡昌度教授之厚谊,同志不忘。
郭廷以
一九七四年八月三十日纽约
第一章世变前的中国与西方
历史是延续的,但永远是变的,因革损益,随时而异,其间仅有缓速显晦之别。就中国而论,以十九世纪中期以来,最为显著。当时有心之士,已有此认识。有人指出今日之天下已非三代之天下;1有人强调为三千余年的大变局,为秦汉以来未有之世变。2致成此一剧变的主因,是由于华夷隔绝之天下,转为中外联属之天下,3中国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强敌,处境大非昔比,不仅不再是独一无二的神州,甚至存亡系于旦夕。前此的中国并非绝对的孤立,曾接触过许多或友或敌的民族,亦遭受过严重的侵凌,何以未曾使其大变?何以不曾引起如是的认识和忧惧?因为一往所接触的民族,纵能凭其一时武力,乘中国之敝,以图一逞,彼此形势犹可相埒。近代所接触的西洋则大不然。除了强大的武力,尚有别具一格的政治组织、经济力量、高度文化,一旦彼此短兵相接,中国的樊篱为之突破,立国基础为之震撼。于是张惶失措,自处处人,两无是处,遂陷入悲运。&ot;西洋人之入中国,为天地之一大变&ot;,4并末过甚其词。
第一节 中国大势的推移
一、闳放昂扬之世
任何民族的命运,胥决之于其对于时代环境的适应力,亦即决之于文化。文化的形成有发之于一己者,有得之于人者,后者的重要性尤大于前者。集思方可广益,有容乃能致大。文化为人群谋求生存与生活需要的产物,各民族的处境不尽相同,因之所成各有局限。迨活动范围扩大,见闻增广,人之所长,或为我之所短,如能予以接纳,不惟生存安全无虞,生活亦可随之改进。否则世异势移,在彼此角逐之下,往往为盛衰所系,必须急起直追,纵不能后来居上,最少可并驾齐驱。
----------
1冯桂芬语
2李鸿章及王韬、严复语。
3薛福成语。
4郭嵩焘语。
中国为最尊重文化的民族,且有兼容并蓄的襟怀与理想,华夷之分,只是以文化或生活方式为准,非因血统而异。远方时代,中国的文化成就比较丰厚,号称华夏,含有美好与博大之意。如他族亦有其文化,则等视齐观,既不排外,亦不自大。
中国民族一面创造自己的文化,并予以推广,一面接纳外来的文化而予以发扬。西元前三世纪以前,中国文化亦包含若干中亚及西亚的成分。不过当时中国与域外的关系,究属有限。是后情势大异,中国出现一个前所未有的统一帝国,气象非凡,特别是在汉代。初期颇受来自北方草原,以战斗为国的匈奴的欺侮。西元前二世纪,雄才大略、英年有为的汉武帝,为了自卫雪耻,决定联好与国,加以膺惩,于是有张赛的出使西域,主动的与外国结交。张骞亲自到过的有中亚诸国,间接得知的有西南亚及地中海沿岸诸国,汉先后与之通使联婚。史学家班固曾说:&ot;圣主制御蛮夷,来则惩而御之,去则备而守之,其慕义贡献则接之以礼让,羁縻不绝。&ot;这就是汉代的外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