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震旦纪代表生物 > 40 第二十五章财政(第1页)

40 第二十五章财政(第1页)

《震旦纪》最快更新[630kan。cc]

大抵是因为赤帝征冀州的细节太离谱,因此之后的七期文华君都没说传奇人物的事迹,而是聊起赤帝的财政。

远古的生产力落后,赤帝是咋个搞出那么离谱那么超前的操作的?丫一远古人在教育方面的政策与眼光堪比近代现代,并且她还落实下去了。

答案皆在财政上。

文华君从农耕技术、税赋、生育、丧葬、吃绝户、海贸、拉动内需等七个角度介绍了赤帝的财政。

农耕技术,赤帝时代正是一个农耕技术跳跃的时代,青婧改良作物种子,望舒改良农具,这俩强强组合下,农耕技术大迈步,而赤帝将这些技术给全面普及了。一亩地,原本不足百斤粮食的收成,如今只要别赶上天灾,可收获一两百斤。一个农民,原本生产的粮食只能养三五个人,在新技术推广后生产的粮食保底能养一二十人。

财富的总产量增加了,统治者能调动的财富自然也会增加。

技术是会扩散的,其它方国也一样用这些技术啊。

是的,他们也用,但将新的技术推广到全国是需要时间的,赤帝不仅是第一个推广的,她还是耗时最短的技术推广者。

等别人追上来时赤帝早已仗着先发优势积累起无以计数的财富,又靠着这些财富去开发陵光半岛和炎洲了,这俩热带区域,农作物能一年好几熟。且因为终年炎热而不赶农时,从年头到年尾都是下苗和收割时间,赤帝时便搞了个特殊的农场模式——将开垦的土地分成若干区域,渐次下苗与收获,将人力利用最大化。

这一期的效果甚佳,陵光半岛与炎洲太远,但农耕技术很近,因此诸侯们看了后纷纷推广起农耕技术。

税赋,众所周知,帝王制定的税赋和实际征收的税赋多寡是不同的。法律规定十税一,但实际征收时肯定不止十税一,保底十税三,上不封顶。即便是这十税一,也会在层层分润下无法全数进国库,十个钱能有三个钱送进国库都是给帝王面子。

文华君举了很多献愍王与赤帝时代的考古发现来证明自己的论据,她举论据举得很欢快,天幕下的诸侯与贵族们完全欢快不起来。

那可都是自己的钱。

然,明白也没用。

换了这一批人,下一批还会接着这么干,而且还不一定能找到下一批干活的人,这年头识字率不足百分之三。

想干点什么却发现自己什么都干不了的诸侯贵族们纷纷吐血。

一边吐血一边看天幕,想瞧瞧赤帝怎么解决的问题,好学习一二。

赤帝的解决方式简单粗暴。

将原本的中间人体系整个端掉,中间人全部发配陵光州与炎洲,没了这些赚差价的中间人,税赋没有增加,赤帝收到的税赋瞬间翻了十倍不止。

当然,人性在那摆着,旧的蛀虫没了,会有新的蛀虫长出来,但赤帝很勤快。

赤帝时期,人族的官吏,每十名会有五名在入职五年内被杀掉,三名会在十年内被杀掉,一名会在二十年内被杀掉,剩下一名一半概率在三十年内被杀——据不完全统计,赤帝有生之年杀死的官吏比贵族还多。

在赤帝治下做官吏,活到退休年纪的概率是真不大,不过真能活到退休而不被杀死,老年生活也会很滋润——能活到退休的官吏太少,因此官吏退休后的待遇超高,比现代退休养老的官吏还好。

总之,在赤帝勤快下,蛀虫的生长速度与修剪速度持平。

同样是征重税,别人搞得民怨沸腾,赤帝治下的氓庶仍旧活得很好。

文华君明确表示:“不过这种极限操作只适合赤帝这种妖孽,不适合凡人,官吏也是人,也有求生欲。何况在赤帝的养蛊模式下,能成为官吏的人可能毒可能怀可能贪唯独不蠢,都是聪明人,当这些聪明人为了活命而反抗时,帝王很容易翻车。更别提这种博弈会持续帝王整个在位时段,精神再坚韧的人也很难数十年如一日的保持警惕状态。”

诸侯们:“。。。。”虽然想反对,但又无从反驳。

生育,赤帝提高了生育质量,人生养多少个子嗣取决于粮食产量,即,有多少粮食就养多少人口,但赤帝控制生育,就算你有一百个人的口粮也只能生三五个。

当然,赤帝不是直截了当的说只能生几个,而是通过两个政策来实现的。

一是,一户人家户籍上的总人口超过五个,就要收人头税——当然,人们可以通过分家来解决问题,但赤帝又规定未成年子女不能分家——为了逃税,在已出生的子女成年分家前,人们不会生新的子女。顺便推动了合婚的普及,嫁娶婚只有一个户口,而合婚有两个户口。

二是,虽然赤帝最开始时按人头分地,后来也仍旧如此,但随着人口增加,赤帝将此政策打了个补丁:户主死后,户主分到的那份土地会分给长嗣,因为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所以不允许切割,只能全部给长嗣,余子不能分寸土。余子想要土地,得国家再分,但是想要分地,有个前提,必须迁徙户口,理由是本地的土地已经分完了,没有土地分给新生人口,但别的地方还有土地,所以必须迁徙才给分地。

但余子都迁走了,虽然隔得也不远,这种迁徙一般不会超过三百里,但在古代社会,三百里已经很远,余子与父母只能在逢年过节时有往来,这也意味着父母无法再控制余子以及余子的财富。

那问题来了。

父母生孩子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养老啊,这么一搞,父母生余子必定血本无归,哪个傻缺会做这种一定亏本的生意?

都不用赤帝说什么,人们自觉控制子女数量。

一户一般会有两到三名子女(刨除夭折者),但拥有的粮食不止五口人口粮,多余的粮食怎么办?粮食放久了会发霉的,因而余粮会用于改善生活水平,以及投资孩子的教育。

接受教育并能吃饱饭,人们的脑子会更加活络,进一步提升生产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