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在古代都是“真”韵字,读in。普通话翘舌音保留较好,但是翘舌音后的in异化为en,导致了不押韵。闽粤很多方言没有这种异化,所以读起来押韵,但是丢失了翘舌音也是一种损失。
三、舌尖韵母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z,c,s,zh,ch,sh后面的i在普通话中读的不是“衣”的音,而是舌尖化了,而其他的i则得以保留,所以会有不押韵。这一点全国大部分方言都做不好了。
四、歌戈韵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歌”韵本读a,“戈”韵本读ua,是互相押韵的,在普通话里面有了些变化。“歌”、“鹅”是“歌”韵字,“波”是“戈”韵字。这个变化有点混乱,比如“戈”乱入进了“哥”韵。江淮官话的“歌”“戈”韵完全混淆了,所以读起来反倒能押韵。
五、麻韵二三等
麻韵分为二等和三等,本来是彼此押韵的,但是在《中原音韵》里已经分化。普通话继承了这一特点。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斜是三等,家、花是二等。不少南方话都还是押韵的。
六、遇摄三韵
“模”“虞”“鱼”在古代是三个不同的韵,有的诗人“模”“虞”互相押韵,但是不跟“鱼”押韵;有的诗人三者都互相押韵。这和各人的押韵标准有关。后来的普通话里,“模”一般变成u,“虞”“鱼”一般变成u。就显得不押韵了。
近郭西溪好,谁堪共酒壶。
苦吟防柳恽,多泪怯杨朱。
野鹤随君子,寒松揖大夫。
天涯常病意,岑寂胜欢娱。
有些南方方言仍然保留了“鱼”韵和“虞”韵的区别,从音位来看很古;但是由于音值跟古音偏离过大,所以也不能押韵。
以上举的例子都是中古汉语时期的诗歌,总体还是比较简单规则的。如果上溯到上古汉语时期,那就还要复杂很多。
比如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海”和“峙”是古老的之部上声长短音关系:-wwq与-wq的押韵。这种互押至迟到北朝就已经灭绝了。上古的押韵很叫人头疼,当时的押韵还没有韵书可以参照。而且上古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押韵还各有特点,可以写几十本大砖头书了。深入扯起来简直是一团乱麻,我这里就不多解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