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马金生 > 第55章(第1页)

第55章(第1页)

1936年3月,日本驻华大使有田八郎与国民党外交部就&ldo;广田三原则&rdo;开始谈判。8月,日本驻华大使与宋哲元商谈开发华北问题。1937年初,加紧拉拢蒋介石,诡称要改变过去日本对中国的关系,协助中国的&ldo;统一&rdo;和&ldo;复兴&rdo;。并组织所谓&ldo;经济考察团&rdo;来华,胡说要帮助中国&ldo;完成现代国家之组织&rdo;。日本帝国主义的表演使蒋介石觉得&ldo;日本具有诚意&rdo;,于是下令取缔中国人民的抗日活动。甚至在芦沟桥事变发生以后,还&ldo;希望以和平的外交方式,求得芦事的解决&rdo;。

战事的爆发有一个酝酿的过程,并且会显露出一些征兆。有时甲方已经认识到甲乙双方必有一战,此时,乙方还可以在发起进攻的时间上欺骗对方,从而达成战略上的突然性。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对苏联的进攻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

1939年至1940年夏,法西斯德国侵占了波兰、丹麦、挪威和西欧诸国后,便积极进行侵略苏联的准备。苏联也己感到来自德国的侵略威胁日益增加,并且加强了国防工业和武装力量建设,但对德国将于1941年夏发动侵苏战争缺乏应有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因而在战争初期吃了大亏。之所以如此,就是由于德国实施了以&ldo;西战东和&rdo;为主要内容的战略示形。德国占领法国以后,曾制定过一个进攻英国的所谓《海狮计划》,后来由于要进攻苏联,实际上已放弃了这个计划。但是,德国却故意制造准备执行《海狮计划》的假象,以掩盖其侵苏战争准备。1940年秋冬,英吉利海峡战云密布。一列列满载德国&ldo;军用物资&rdo;的火车源源不断地开来,登陆器材和各种作战物资在海峡东岸堆积如山。德军的许多舰艇在海峡停泊待机,各种规模的登陆作战演习持续不断。频繁出动的德军机群在海峡和英国上空呼啸盘旋,对英国

本土的许多重要目标投弹扫射。一张张英国地图发到了德军官兵手中,成批的英语翻译配到了部队。德国广播电台日夜制造进攻英国的舆论。海峡东岸许多港湾的建筑物上,张贴着&ldo;打到英国去,活捉丘吉尔!&rdo;的标语。整个英国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战争灾难而担忧和恐惧。其实这是希特勒导演的旨在麻痹苏联的大骗局。为了掩盖军队大规模东调的企图,德国还故意放风说,德军东调是为了隐蔽进攻英国的企图而作的佯动,是进攻巴尔干实施&ldo;马尔他&rdo;计划的助攻,或者是为了到东部地区去休整。有些调动则是以训练、演习为名进行的。希特勒担心德军调动引起苏联的怀疑,因此命令德国驻苏联的外交官主动向苏联解释这些调动的目的。如,希特勒向波兰大举增兵时,德国驻苏使馆武官奉命向苏军总参谋部解释说,&ldo;这个调动只是派年轻的士兵去替换将要退役的士兵。&rdo;当德国向芬兰增兵时,德驻苏大使奉命拜会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并&ldo;顺便&rdo;通知说,德国将取道芬兰向挪威北部派遣援军。进乓罗马尼亚被解释为帮助罗马尼亚训练军队,等等。与此同时,德国停止了往常那种对苏联的攻击,通过多种形式反复向苏联表示&ldo;友好&rdo;,积极同苏联签订贸易协定、甚至让苏联军事代表团参观德国先进的航空技术器材展览,并同意卖给苏联最新式的战斗机。就这样,德国在&ldo;东和西战&rdo;的掩护下,秘密地完成了进攻苏联的军事部署。就在德军大兵压境、进攻在即之时,苏联境内还是一派和平景象。有的部队在广场上配着乐队的演奏进行班教练;许多阵地、工事没有部队据守;在德军开始袭击时,有的部队还在进行野营训练;许多炮兵停留在射击场上;空军也集中在少数机场上;有的军官还在休假或远离营地;一些部队旧装备上交了,新装备还没有发下;有的部队连行动地区的地图都没有。战争一开始,苏军就陷入了混乱状态。希特勒之后,&ldo;假和谈、真备战&rdo;成为帝国主义的惯用伎俩。在战后爆发的局部战争中,以麻痹对方为目的的示和示形,倍受青睐,屡试不爽。以1967年的&ldo;六&iddot;五&rdo;战争为例,这次战争以色列在军事上并不占据优势,但是,由于以色列在美国的暗中策划下,成功地进行了旨在麻痹埃及的欺骗活动,战争反以埃及的惨重失败而告结束。这次战争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第三国插手帮助一方进行欺骗活动。美国高级将领不仅参与了以色列作战计划的制定,而且自导自演了对埃及的战略示形。为了在政治上麻痹埃及,美国政府在对埃进攻作战计划刚刚拟定不久,便照会埃及政府,保证以色列不会有&ldo;进行侵略的意图&rdo;。美国总统约翰逊多次佯称&ldo;反对在中东的任何侵略&rdo;,并多次邀请纳赛尔派代表赴美会谈&ldo;和平解决争端&rdo;。直到战争爆发前两天,还商定由埃及派一名副总统于7日赴美国举行会谈,致使埃及始终抱着&ldo;和平解决争端&rdo;的幻想,放松了起码的警惕,在以色列的突然袭击面前惊慌失措,一触即溃。这一战例说明,由第三国协助实施政治、外交欺骗,会取得更理想的效果。这是因为,对立的双方一般都存有戒备心理,而由一方的盟友出面,以&ldo;局外人&rdo;的身份进行游说,或作出某种担保,或穿针引线,则容易消除戒备心理,达成欺骗目的。也许正是由于这一原因,战后局部战争中的示形欺敌活动,大都有第三国插手,两个超级大国曾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