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昌的两支军队和新唐军两路开战,都没有打过,反而是连连失利,连续被新唐占了几座城池之后,京城外聚集的流民越来越多。
大昌明帝让濮王爷负责流民的安置工作,不想这濮王爷到底是没有什么能力,又刚愎自负,不听别人的建议,与户部的对接也没有做好,搞的流民缺衣少食无所安身,又不让进入京城里,这些流民彻底就变成了乱民。
乱民们进不了城,就在郊区乡镇袭扰乡民,已经有多处乡村受害,那各县的官员也是愁的很,但他们手上也没有多少兵丁啊,根本管不过来,要想大面积平乱,只能让城卫军过来,但是朝廷里主战主和派吵成一团,几个皇子又相互扯后腿,总之就是一团糟。
奏报雪片一样飞来,战事失利,流民作乱,将老皇帝气的要死,最终还是主和派占了上风。
和新唐的战事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结束的,但这流民如果不能赶紧解决,都不要新唐打了,这后方自己就要先乱起来了。
攘外先安内,流民的问题必须要先解决好。
老皇帝发怒,又有四皇子发力,濮王爷首先遭殃,直接被从王爷降成郡王,这次赏了一块封地,却是武国边境的一个不毛之地,令他即日起程。
皇子夺嫡,首先倒霉竟然是濮王爷。从王爷降到了郡王,哪怕是闲王也是在京城有产业有王府有一院子的美妾,现在倒好,有了一个县城做封地还不如没有,边境荒凉之地,人口不过数千,时时还可能受到武军的袭扰,这就是要让他去送死的啊。
玉玲珑的美人计初见成效。
政令两分,一方面安排了人员去招安,为了显示诚意,派了主和派的代表大皇子为招安正史前往。
另一面,又让四皇子接了濮王爷的烂摊子安置流民,对于平息乱民作乱这一块,又派出了强势的二皇子。
他这也是存了让三个儿子比试之意,立太子已经势在必行,不得不立了。
这次就看三个儿子,哪个任务完成的最好了。
贤王四皇子接手安置流民,开粥棚煮药汤救治病患,将孤幼接到慈幼局,壮丁壮妇则以劳领粮,安置到了各县去修水渠。
一系列的措施下来,京城外流民围城的压力立即小了许多。
只是那些作乱的乱民尝到了抢劫的甜头,怎么可能再愿意吃那苦做苦工来换取每天的一点裹腹口粮,依然到处做乱四下抢劫。
此时二皇子出手了。
带了城卫军干掉了一个较大的乱民团体,只是乱民小团体太多,又太分散,城卫军主要任务要保卫京城安全,又不能将全部的兵力拿去用于平乱。
只能抽出几营军士化整为零,分到城郊各个大型村镇护村,带领村民建立自卫队自我防卫,他则是派出主要的兵力去集中对付较大的乱民团体。
这个倒是较为新颖的想法,能发动乡民,走出了从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思想很是先进了。
只是不拿群众群众一针一线这一方面没有做好,驻村兵士要当地的村子供应粮食,在这样粮价上涨的情况下,地主家都没有太多的余粮,再让村子提供驻军粮食,就让村子太有压力了。
上河村下河村同为一里,只派出了一队二十余人的军士过来,按说兵士守着了上河村这个大村落,也等于就守住了下河村的通道。
只要上河村守住,也许就不可能有乱民会进到下河村来了。可这老里正偏偏又带了一伙五个兵士到下河村来,明义上是为了驻村保护,实则就是要将压力转移一点到下河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