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没有,去年我就看见几个外地人,说是特意来白马峰看日出的,大老远来看日出,真是吃饱了撑的。”
大家说着,鲁德彪心里突然想到了一个人。
乡村摄影师
摄影师阿忆来白马林场就是个错误。他原以为能在白马峰顶拍几张满意的日出照。结果在这儿蹲守了一个礼拜,啥也没有拍到。五月份,正值这儿的雨季。那几天,几乎每天都有一阵雨等着他。白马峰是附近海拔最高的一座峰,晴朗的天气里,能眺望到二三百里远的市区。当地人告诉他,看日出最好的季节是秋天。他心里笑笑,想几个月后人还不知道在哪儿呢。
阿忆脖子上经常挂着一台老式的海鸥牌相机。他留长发,戴一副用胶布包扎过的茶色眼镜,经常以诗人自诩。知道他底细的人,给他取过一个绰号,前面加了个定语,叫波西米亚人。
他没写过几首像样的诗,倒生活得像个诗人,整天四处晃悠,居无定所,二十多岁,没成家也没立业,就靠着给人拍照维持生计。城里人眼光狠,见识广,早就不用海鸥牌相机了。在城里找不到活路,他只好往穷乡僻壤钻。他知道那些偏僻的村落,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拍过相片。进村有肉吃有酒喝,把他当明星一样捧着,觉得这个外地人新鲜,做什么都和他们不一样,还会拍照。
乡里人拍照和城里人不一样。拍照前,男人都要刮刮胡子,女人要梳洗打扮一番。拍照便有了仪式感。跟过节似的。面对镜头,这些乡下人无一不流露出忸怩羞涩的神色,咔嚓咔嚓,几天后,照片洗出来,人们又哄了一声围过来,啧啧称奇,十几个脑袋碰在一起,将照片上的人轮番评论一通,谁最上相,谁闭了眼,谁笑起来露出了龅牙……每张照片能赚几毛钱,越是偏僻的地方,人们把抽烟吃盐的钱省出来也要照张相,觉得这一生没白活。
摄影师阿忆那几年,靠着这一招鲜,走遍许多村寨,游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某天夜里,他躺在一个农民的阁楼上,用铅笔在本子上写道:
借我怦然的心动
去杀死时间
借我屋檐的雨水
浇灌干涸的魂灵
写完这几句,他亢奋了许久。夜风裹挟着金银花和猪粪的气息,让他想起了很多往事,想起路边的野餐,想起城里的父母,想起姐姐,想起爱情,想起和他睡过觉的女人们。
想到女人,他又亢奋起来,弄出窸窣的响声。隔着楼板,一楼的男人打着猪一般粗重的呼噜。夜虫声和蛙声连成一片。摄影师终于睡着了。
一九九四年的五月,他在鸭柯围给人拍照片。他拍完了一个柯达胶卷。这儿的村民要比他见过的都朴实。他像个指挥官,站在一群衣衫褴褛的残兵败将面前发号施令。“站直”“笑一笑”“别眨眼”“一二三”“咔嚓”。
都是些没出过远门的山民,对他和脖子上的相机充满好奇,纷纷凑过来,要研究研究。
他护住镜头,说冲洗好照片再看。
他听说上面还有个林场,住着几个林场职工,说不定他们也要拍照。
“他们都是吃国家粮的,按月领工资,旱涝不愁。”村民说道。
他上去的时候,护林员正在光着膀子劈柴。院子里堆着些锯断的枞木。护林员的斧头划出一道弧形,啪的一声响,木头应声分成两半。地上堆满了劈柴,散发着枞木的清香。护林员往手心吐了口唾沫,回头看他一眼,一身结实的腱子肉,黝黑的脸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