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图遂与阴生至吴山,赤须先生欲修乘御金丹,正无人相佐,见阴生来甚喜,并留山图共炼。
吉已于句章海上寻见安期,诉说旧情。安期言数十年求见大士,七上普陀,未得一面。童子言在须弥未回,故久待于此。
乃出林檎酒赭杏糕,对饮闲谈。吉曰:“先生以巨枣食李少君,有诸乎?”
安期曰:“曾于泰山会见,授以黄白之术,太乙皇人欲修救苦金丹,召我与苏仙公同事,我荐少君去矣。”
二人相论既久,饮亦微酣,安期取笔墨吟诗数章,索和于吉,吉谢以武夫不娴吟咏。
安期乏兴,嚼其诗曰:“句亦未佳,不可见知于世。”戏将所余墨汁横洒石上,斑滴宛成桃花形。
复返游天台山,其第八重,最高处曰华顶,峰可望海,草木薰郁,盖非人世。
偶问樵者,指云:“石罅有木瓜花,时有一蛇盘其上,至实落供大士,乃去。号为护圣瓜。”安期不胜叹羡。
大士在会上随释迦至西天竺国灵鹫山上,讲说无上甚深之法,得其微妙,辞归东土。
文殊、普贤亦合掌告归。
释迦更命大弟子迦叶作伴前行,兴隆三宝,设教十方,四尊者踏云至古昆弥国界,迦叶下指一山曰:“此名点苍,上有峰十九,其中峰之半有香岩,异香常从空中飘来,我佛曾苦行于此。我欲藏修其间,以俟因缘。”
三大士下瞰山景,苍翠如玉,盘亘三百余里,顶有渊泉。迦叶就于西之鸡足山驻锡。
普贤邀二大士至峨眉铧刃峰,敷座少憩,观音曰:“我佛慈悲,随处献身说法。今既暂停西南,即当济度斯民。”
文殊曰:“非世尊之广大神通,孰能行之?”遂辞还。
观音步行叶榆河面,观其形势,以指画河东之玉案山崖云:“此水可当兵十万,昔人空有客三千。”
水势湍急,常为山岭屏流壅决。
大士乃化一无大不大法身,持椎凿凿通山石,使洱水下趋。所凿处上连下断,成一石梁横跨,可度一人。
两崖缴水贱珠,宛若梅萼,后人呼曰不谢梅。
其时夜郎竹王略地入境扫掠,大士化一妩媚妇人,足大盈尺,将卒争欲逼之。
见以稻草縻一大石,负之而趋,吐舌相谓曰:“彼妇人膂力若此,况丈夫乎?”遂敛兵去。
大士复寓于周城旅舍,假称东南李贤。
主家妇生产难下,大士见其庭中一树,每穗结实一百八枚,即摘一枚,使产妇吞之立下。
其枚,儿手握之以出。
后人异之,取一穗穿成一串,以记所行之善事,名莫患子,因其曾疗产难。
大士至蒲蛮之地,曰庆甸,其地卤咸,苦于水。
土人忽见一老者以杖触地,即有甘泉涌出,不通姓名而去。
大士行此数事,生民大被其泽。
回至落伽,童言有客访久。
大士请见。
安期与清平吉秋间在芦山上赏玩鹤洲凫渚之趣,冬居蓬岛中,静观雪嶂松涛、重峦复岭,春乃出游雪窦翁洲桃花洞、千丈岩,夏则坐看瀑布泉、含珠林诸胜。
适童子来诏,遂同入海。行见两山剑立,安期曰:“所谓蛟门虎蹲,天设之险也。”
童儿远指微茫曰:“此即罗迦山头。”
至海岸孤绝处,见大士青巾素服,颈饰众宝璎珞,安期执弟子礼拜见,大士客礼相待,安期请曰:“闻世尊有甘露凝珠,欲乞此方修之,大济于世。为世尊布施。”大士即以成丹并此方相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