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的死,着实令董卓心有余悸回味无穷。
一方面,他感到十分后怕。
当时何氏完全有机会把鸩毒下在他的杯中,让他在不知不觉中饮下毒酒命丧黄泉。
但她却没有这么做,究竟是什么原因,恐怕只有何氏自己清楚。
另一方面,他感到非常委屈。
明明是自己好心好意去探望何氏,送去了酒菜,席间何氏却因服下毒酒而香消玉殒。
世人只能理解成是他董卓想要杀人灭口、永绝后患,才毒死了何氏。
这个黑锅董卓注定是要永远背下去了,就算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何氏死了还是让董卓长出了一口气。
何氏毕竟不是个省油的灯,她若活着,日后还不定惹出什么乱子。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当务之急,董卓觉得还是要考虑自己下一步该做什么。
董卓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他知道自己只是一介武夫,带兵打仗倒是行家里手,对于治国之事却是一窍不通。
眼下他的心腹,也只是一群大字不识一箩筐的莽夫。
为了稳定朝堂,必须要重用读书人。
于是他又开始大量提拔名士,担任中央及地方重要官员。
对于像袁绍那些话不投机、分道扬镳的人,董卓也表现得很大度,不但既往不咎还授以高官厚禄。
满朝文武都理顺了脉络,董卓又自拜相国,并享有剑履上殿的特权。
此时,董卓的权力和威望已经到了如日中天的地步。
人在最得意的时候,往往就会忘乎所以,真正的本质就会暴露无遗,董卓当然也不例外。
他大权独揽之后,便开始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夜宿皇宫奸淫嫔妃宫女,看谁不顺眼说杀便杀。
上梁不正下梁歪,他手下的西凉军也四处烧杀抢夺、奸淫掳掠。
一时间,董卓一党惹得人神共愤、遭至民怨沸腾。
满朝文武也只是敢怒而不敢言,终日装聋作哑、忍气吞声。
讨好董卓便可加官进爵,违逆董卓便会满门抄斩,谁也不愿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这一晚,王允一边在湖畔赏月,一边在思考人生。
自董卓入京以来,自己的仕途可谓顺风顺水。
朝中那些老臣都不识时务,对董卓恨之入骨却又无可奈何。
而自己通过阿谀奉承、曲意逢迎,从河南尹升到太仆,又从太仆升到尚书令,可谓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但朝中文武官员众多,自己始终不能给董卓留下什么特别的印象,也一直不能成为他的心腹重臣。
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不入董卓之流,一旦发生什么变故,便会万劫不复。
所以必须尽快想办法成为董卓的股肱之臣,可是究竟该如何行事,才能入董卓的法眼、获董卓的欢心呢?
正在王允一筹莫展之际,天边忽然来了一片云,将明月遮盖,整座湖畔顿时黯淡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