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太祖皇帝过黄河定都金陵后,认为西夏控制着河西走廊,大宋对西方的贸易往来在地域限制和路上上难以掌握更大的自主权,所以不支持中原贸易继续走丝绸之路,而是在政策上支持&ldo;自广州路入贡&rdo;,这个举措和宝瑞上一世所知的历史几乎不谋而合,也让她理解到为什么丝绸之路最终走向衰败,而西夏政权却得以更加壮大和稳固,并导致西夏中期对汉文化的抵制。
这一点让宝瑞清楚地意识到,尽管这里的历史轨迹和上一世她所知道的有差距,但是仍然是非常相似的,她对这样的历史进程感到了惧怕。她将这种想法和远昊详细地交流过,远昊当然也认同缺乏文化渗透对民族国家之间的交流磨合是多么重要,但是有一点很明显,宝瑞这所谓上一世的历史绝对不能在这个时候透露给赵光义,且不说他能否接受,即便是接受了,也会让他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今后难以作出理智的判断。
基于这个原因,宝瑞只好将心中的忧虑生生地压了下来。
师父曾经说过,二十岁将是宝瑞的大劫,大家都异常紧张,夏天一来,远昊就早早地威逼利诱将宝瑞半劝半押地带回了无缘谷。
原先师父和远昊都想过要将宝瑞带到大理去,利用大理国的地热和大理奇珍红阳花也许能对宝瑞的阴寒之症有所帮助。
但是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自德庆七年的秋天开始,大理国就爆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巫教和王室之间的权力争夺战,同时还爆发了大面积的瘟疫,随着瘟疫的蔓延,大理境内一时大乱,素来信奉巫教和巫医之术的大理国竟对这场瘟疫毫无办法,哀号遍野民不聊生。
为了避免瘟疫蔓延到与大理相临的贵州、四川等地,朝廷关闭了通往大理的所有途径,在这种情况下师父和远昊的计划只得作罢。
靠近年末,大理王室对国内的混乱已经完全无法控制,迫于无奈只好向大宋朝廷求助,朝廷不但派人前往治理瘟疫,还从四川、贵州以及两广地区调集军队,直接派兵帮助大理镇压巫教叛乱,在大理驻军长达十个月。最后大理王室对宋称臣,赵光义将大理国王封王,将大理定为省,大理从此服从大宋的直接管制。
可是在此期间,大宋东南部,由于东海海洋气候的异常,自德庆七年岁末起到次年三月间,多次出现了咸cháo上溯。咸cháo的出现导致沿海地区淡水资源更加缺乏,原本盛产米粮的福建、浙江一带,严重的部分地区竟出现了几年来最严重的旱情,加上扶持关中后经济压力向南转移,沿海地区顿时就显得吃紧起来。
而从阿楚处传来的消息得知,东海的倭患比往年更为严重了。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赵光义亲自查看旱情,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南巡。
这一年的二月二,宝瑞的二十岁生辰,几乎要了她的命,无缘谷众人费劲了周折想尽了法子才把她从阎王爷手里抢了回来,但是宝瑞仍然元气大伤,阴寒之毒伤及经脉,在床上一躺就是二个月不能下地,之后一直病恹恹地,直到赵光义结束南巡借机来看她之时,也没有完全恢复。
宝瑞本来就是个生性开朗好动之人,在奇疾的折磨下,不能动弹,不能出谷,不能潇洒自在,就憋了一肚子气,赵光义一来,几人谈起政事,一时意见不合就大吵了一顿。
宝瑞自小就与赵光义相识,正因为这样的亲近,她对阿一的期望是很高的,不知不觉见,就把自己对一个强大中国的期盼都寄托在这个年轻皇帝身上,她认为她的想法和思路,基于对她的了解,阿一也同样会信任她,理解她。
但是有时候形势比人强,理想是一套,真正实现起来又是另外一番光景。
开始宝瑞先是讲起她在西夏的见闻,比如西夏的一些军政建设,和西夏目前这样建设可能带来的趋势走向,又提到丝绸之路的贸易问题。在这一点上,之前她和远昊是反复商量过的,远昊也编了一些合理的理由,向阿一阐述了文化交流对政权之间以及以后吞并西夏的一些机会和影响。
赵光义考虑过后,认为可以适当地恢复中原向西域的贸易,在政策上给予适当的支持,于是宝瑞趁机提议设置过境税的可能,这样西夏可以根据贸易的多少适当地收取中原贸易商人的过境税收,同时为这些宋人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而贸易的往来,将直接带动大宋文化向西夏甚至整个西部的传播,这是很肯定的。
赵光义作为皇帝可不是傻子,自然理解其中的要害,但是国家大事毕竟不是随便和两个人讨论就能决定的,还得回去和朝臣反复商讨才能作出具体的决策。不管如何,意见能听进去总是好的。
分歧出在东海安全问题上。
宝瑞上一世是南京人,作为中国人,骨子里对日本是有深刻的恨,作为南京人,更是刻骨铭心。因为对于倭患这个问题,她是从主观上有着万分的主动攻击倾向,所以对目前朝廷的做法是大为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