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皇帝的钱,就总能落到皇帝的小金库里。
赵煦的父皇那三十二个封桩库里的六七千万的财帛,就是这么来的。
老实说,赵煦要没有去过现代留学,开了眼界,是绝不会动诸司的。
诸司贪归贪,但从未少过给皇帝的那一份。
而且,他们常常会超额完成任务。
典型的就是绫锦院了。
不要看赵煦拿着绫锦院做文章,就以为绫锦院贪了他多少钱?
其实,绫锦院从未贪过他的钱。
绫锦院这些人退的赃,都是趴在那些织工身上吸血吸出来的。
而织工们则反过来,压榨剥削女工、工匠。
同样的事情,在州郡也一直在发生。
再苦一苦百姓,骂名诸司来担的事情,在大宋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
见到赵煦的神色犹豫,向太后连忙再道:“官家,请想想盱江先生的文章经义吧!”
盱江先生李觏,是一个旗帜鲜明的支持国家应该掌握国有经济命脉的大儒。
同时,他还是一位主张士大夫要大谈特谈利益的大儒。
赵煦从去年八月开始,就已经在学李觏的文章。
邓润甫从《庆历民言》开始教授,如今已经讲到了《国用》篇。
顺便说一句,因为邓润甫在经筵上,旗帜鲜明的给乃师李觏摇旗呐喊,鼓吹宣扬。
他现在已经被新党孤立了起来。
这很正常——邓润甫这样做,在其他新党大臣眼中,是完完全全的背叛,是对新学立场不坚定,对新学不老实,是新党中潜藏的小人。
没有宣布将之开除出新党籍贯,仅仅是因为王安石还没有发话。
若王安石发话,那立刻就会是——二三子可击鼓而攻之了。
但大家都已经不带邓润甫玩了,邓润甫现在上朝来来去去都是一个人。
而旧党?
旧党对此冷眼旁观,很多人都觉得最好,邓润甫和李清臣、安焘这些新党执政一起同归于尽。
那就真的是棒极了!
要是能把在外面的章惇、曾布还有韩缜、邓绾也一起送走,就再好不过。
而根据赵煦的观察,邓润甫对此是甘之如饴,乐在其中。
听到向太后提起盱江先生李觏,作为早已经矢志要成为李觏思想最好的继承人和李觏唯一指定传人。
赵煦顿时就来了兴趣。
“母后的意思,儿明白!”赵煦道:“我也正想和母后、太母说一说我的想法……”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