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了饭我想了一下如果要去找一下当年威王祭天盘出土的地方,那个地方肯定会有什么线索。但是牛山这个地方范围也是很大,往南是一片丘陵,往北是一望无际的平原。这一片地区是古代齐国的王公大臣的墓葬地,自古以来就是风水宝地。
姜齐一共32代齐候,田齐就算正式代齐开始也是8代,一共40代国君,有名有姓史书记载葬在这里少说也有30位。剩余的卿大夫之类贵族显贵就更是不计其数。这片土地可以跟陕西的那片帝王陵媲美,因此被叫做地下博物馆,从下面挖出来的好东西不计其数。
我拿出地图和《淄城志》来,父亲说这一块好像就在牛山附近,离的牛山已经很近了。我仔细对照着地图和《淄城志》,看看是那些国君埋在了牛山周围。我看了看一共是有6位国君葬在了这牛山周围,分别是田齐太公子田倄剡和田齐桓公田午,以及田齐的齐威王、齐宣王、齐湣王、齐襄王四个国君。因为埋葬的地方分布的原因,前面的被称为&ldo;二王冢&rdo;,后面的被称为&ldo;四王冢&rdo;。
我想,这就对了,齐威王的陵墓在这边,我在地图上圈出了这几个地方。威王祭天盘应该就是在威王的陵墓附近挖掘出来,但是要到那里才能知道。我标好了之后,看了看唐云馨已经将东西收拾完了。
我站来对唐云馨说:&ldo;咱们走吧,去看看这个地方是不是我们要找到的地方。&rdo;
&ldo;怎么去?&rdo;唐云馨问到。
&ldo;坐旅游线路的公交车去,咱们顺便看看景。&rdo;我知道,那附近的田齐王陵是一大景点,有必备的旅游公交线路经过。
我背上旅行包,装满了食物和水。两个人坐上往田齐王陵的旅游公交车,还是大夏天的太阳最为烦人。我们都是穿着很平常的衣服,专门给唐云馨买了一个老大的太阳帽,避免被晒着。我们到田齐王陵的站点下了车,准备走着上山。
田齐王陵都是依山开陵,然后再填土造山的。这样的坟墓都是在一个山丘上将山头凿掉,然后将山腹挖空,建造墓室,最后再在山头上重新堆满山石泥土重新形成山丘形状。工程量浩大,费事费工多,墓葬尽其奢华,真是世所罕见。其中二王冢东西300多米,南北200多米,高都是70多米;四王冢东西南北都是200多米,不加山基坟墓都高30米以上。
这样一听最好的70多米并不是多么高,但是如果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突然起来了这样6座连起的坟丘,站在这底下足够让人震撼的。距离史上记载,原先要比现在高到多了,据说最为低矮的齐湣王建造初期高足有100米,直径有1000米多。因为风吹日晒还有历史的各种破坏原因,封土已经消失了近三分之二。&ldo;墓冢东西排列,绵延相连,封冢高耸,气势雄伟,状若山丘&rdo;这是史书对田齐王陵的赞词。
&ldo;没想到古人竟然这么伟大的工程,这样的规模不亚于建造一座金字塔的的工程量了。&rdo;唐云馨看着不远处的齐王陵感叹道。
&ldo;那是,所以它们被称为&lso;东方的金字塔&rso;,司马迁的史记上也是暂不绝口。这些都是齐国历史辉煌和衰落的见证,不过我们不是来感叹的,我们要找东西的。走吧,我们去牛山上,那里是这周围最高的,从上面看看周围的地市,找找照片里的地方。&rdo;我跟唐云馨说,然后拉着唐云馨往牛山上去。
牛山只有174米,但是却是一座文化内涵深厚的名山。自春秋战国以来即负盛名,被视为临淄名山之一,清代把&ldo;春回牛山雨蒙蒙&rdo;列入临淄八大景。还有一首歌叫《赶牛山》,听我老爸讲但是好像还是彭丽媛唱的。
不过今天上来可不是阳春三月的雨蒙蒙的时候,毒辣辣的太阳不断挥洒着过多的精力。要不是因为身肩重要的使命,打死我也不会来。这个天凡是有点头脑的都会躲在家里或者阴凉处,不会有人傻的来做中暑的事情。虽然牛山不到200米高,这对于平原来说已经是一个不矮的高度了,爬上去也是大汗淋漓。我拿出水递给唐云馨,我就怪了,人家就不像我一样汗水哗哗的流,脸只是变得红一些罢了。我咕咚咚灌了一肚子水,总算是活了过来。
这个地方算是淄江东侧的最高点了,淄江个区域内建大片的民宅区,已经有几个不听老话的开放商栽倒这上面了。牛山处于齐王陵的那边,往北看去,田齐王陵的六座分头正好成对称的分布在前方。我要过唐云馨装着的照片,仔细的对着前方。没错,是在这里,这片上没有照全的两个山头就是齐王陵中两座。换句话说,威王祭天盘应该是从这些王陵中间挖出来了。
因为角度还是不能很好的对照出照片上的背景,因为离得有些远。于是我有拉着唐云馨匆匆下了山去。如果说威王祭天盘是从这些王陵的两座之间发掘出来的,那没我宁可相信是从齐威王和齐宣王两座王陵之间的那个地方。为了保险起见还是需要找到正确的角度去验证我的猜测对不对。在青藏高原高原上有句话叫做望山跑死马,在平原上也同样适用。
我们从牛山下来,到达二王冢的时间就花费了10分钟,站在牛山上看着也就是几步远。我一边走一边不是对比手中的照片,也顾不上擦汗了,急急忙忙的往前走。半个小时终于走到了四王冢底下,齐威王和齐宣王的王陵是中间的两座,而齐湣王和齐襄王的是在外面的两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