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轩因为那篇专访心情不错。
其实也不是多大的事,就是面子上好看。
一般只有温司云那样名气比较大的才会有人专门联系约专访,而他一般是在有项目落成的时候会接受几句媒体的采访。
这其中大部分还是看重他们事务所的名头,以及想通过他问问温司云。
他都忘了上一次专访是在什么时候了。
写文章的人是通过事务所的邮箱联系的他。
上来就表明来意,问他意愿,还给了框架,看得出来是提前做过功课了,非常有诚意。
他当时就答应了。
他们通过邮件联系了几次,梁轩发现对方对自己很了解。
原来他也像温司云那样有忠诚的粉丝。
对方似乎是个年轻女人。通过邮件回答了过问题,基本确认了稿件后,梁轩提出来想加微信。
没等到她回邮件,文章倒是发了。
文章的阅读量很高,还被其他公众号自媒体转载。不少同行都看到了。
就是那个苏莉不回邮件了。
文章发出去的第二天下午,孟戚漾正在电脑前码字,手机响了一声。
银行短信提示有比收入。
是那篇文章的稿费到账了。
之前有段时间谭诉三天两头故意问她专访的进度,她为了应付他,空的时候就写了点。
过完年有一天,她看到电脑桌面上的文档,觉得不能白写,毕竟她写的每个字都是算钱的。
现成的大纲框架都好了,把它写完对她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要不了多少时间,她就试着通过民森事务所官网挂出来的事务所邮箱联系梁轩本人,很快就联系到了。
她写更新之余花了两个晚上把文章写好,投给了“建筑日常”的收稿邮箱。
没想到这个公众号的效率很高,也可能是正好碰上缺稿,从过稿加好友到上稿就一个星期,打钱也很快。
看完短信,孟戚漾正要放下手机,“每日建筑”的编辑发消息过来,问她稿费收到了没有。
-孟戚漾:刚刚收到啦。
-编辑:苏老师一直就是写这类型的文章的吗?稿件非常成熟。
-孟戚漾:不是,就是本职工作也要写一些东西。
-编辑:苏老师再有新的稿子可以直接发我。
-编辑:有新的选题也可以跟我讨论。
孟戚漾当然是没空再写了,而且建筑设计这块也不是她擅长的。
不过编辑很热情,她也不好直接拒绝,就回复:好的。
回完消息,孟戚漾继续码字,一口气写了几个小-->>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