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该临时约法划分了总统和议会的各自权限,因此不久就出现了关于由谁来控制内阁及其行政权限的争执。袁世凯希望自己亲自掌控内阁,而不希望内阁由议会负责。当唐绍仪意识到这点后,便于1912年6月与其他4位同盟会成员递交了辞呈。此后的内阁就只由总统一人负责了。
在袁世凯统治初期,北洋集团与南方的同盟会领导下的各省并没有真正实现政治的整合,只是维持着表面上的合作。袁世凯为了避免与革命党人的关系破裂,便邀请孙中山和另一个同盟会的领袖黄兴来北京任职,但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职位。在北京国民政府中真正掌管权力的仍然是袁世凯代表的北洋派系,加之国会的软弱,孙中山未能与南方各省加强联盟,南方没有形成足可以与袁世凯抗衡的力量。而且,南方各省比以前愈加分化,对袁的态度也是各式各样。
当时南方之各省,大致可分为两湖、苏皖、两广、云贵川(西南)四大块(江西、浙江、福建位于前三大块之间),其中的重点省是鄂、苏、粤、滇。前二省横江面北,当南北之冲,尤为紧要。宁汉合则可北上逐鹿;宁汉虽分而同与北方为敌,则可成以北洋鼎足之势;宁汉中有一方左袒北洋,则另一方危矣,南方则处于困境中。而宁汉两方在革命时嫌隙已深,袁世凯采取拉黎制黎的手段,使宁方陷于半孤立状。
此时,在汲取了西方党派政治的组成结构后,中国大地上首次出现了一些在野党,包括1912年8月由同盟会改组而来的国民党和1913年5月梁启超建立的民主党。
1913年2月,中国首次根据临时约法的规定,进行国会选举。在一场以各省为基础、对选民限制极严的间接选举导致的全国大选中,国民党在参众两院取得了压倒性多数。在这种形势下,宋教仁在华中举行了大规模的竞选活动,要求政府允许国民党组阁。国民党亦准备由宋教仁出任内阁总理。但是3月20日,袁世凯派人刺杀了宋教仁,并在事后散布谣言指是黄兴是暗杀的主谋。
此时,反袁情绪日趋激烈,因为就在刺杀宋教仁事件发生不久,袁世凯在未经国会表决的情况下,就与五大国银行集团签订了2500万英镑的借款合同,以换取列强对其政府的承认和支持。根据该借款合同,中国实际上只能得到84的款项,即2100万英镑,但是在最后期限前要偿付全部本金和5的年息,共计6789多万英镑。同时,袁世凯还将华中和华南诸省支持国民党的军事长官革职。针对袁的所作所为,孙中山于7月发动了二次革命,武力讨伐袁世凯,但是因为南方各省的分化,革命被袁轻易击败。孙中山等人不得不再次流亡日本,而袁世凯将其势力扩张到了几乎全部省份。
用暗杀和战争打败国民党后,袁又转回来收拾国会和各省议会。10月6日,国会在军警压力下选举袁世凯为第一任正式大总统。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并收缴国民党议员证书,驱逐国民党党籍议员438人。国会因人数不足而无法开会。为了瓦解南方各省长官的权力,早在1913年1月,袁世凯不经参议院就颁布了新省级官制,以&ldo;民政长&rdo;为一省行政长官,由大总统任命,强行军民分治和省长简任(虽然不得已规定未设民政长之省由都督兼任)。同月,袁又公布了都督府组织令,使都督直属大总统,军令受参谋本部指挥,军政受陆军部处理,都督的设撤兼任,要由国务会议决定。虽然江西等省的抵制,延缓了袁的集权进程,但打败&ldo;二次革命&rdo;后,袁加快了步伐。1913年12月,增设&ldo;护军使&rdo;一职,其作用之一就是分割省级军政长官的权力。
1914年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2月,解散各省省议会;同月,内阁辞职。此后袁认为&ldo;人民滥用民主自由、人民政治认识尚在幼稚时代&rdo;,废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于5月推出新的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6月,裁撤各省都督,设&ldo;将军督理军务&rdo;,由(中央)将军府分遣。之后再修改总统选举法,使总统可无限期连任,而新任总统亦由在任总统指派。新的中华民国约法赋予了袁世凯作为独裁者所需要的一切权力。54岁的袁世凯成为了真正的独裁者。
袁世凯在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和大总统期间,在与列强的关系方面不断让步。首先在西藏和外蒙古问题上,默认了俄国对外蒙古的支配地位,允许英国在西藏享有永久性利益,而袁世凯得到的是俄国和英国对其政府的承认。其次,在对日本占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殖民地和铁路问题上,袁世凯又继续妥协。1914年,第一次大战爆发。1915年,日本乘欧美各国无暇东顾,秘密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要求中国承认日本取代德国的特权,进一步扩大日本在满蒙的权益,并聘用日人为顾问。日本的要求接近等同将中国纳入成为其保护国。5月9日,在日本的最后通牒之下,袁世凯被迫接受了二十一条的大部分条款。袁世凯的这一行为引发了全国人民的抗议。但是袁世凯不顾民情,继续实行他的皇帝梦。1915年8月,他授意杨度等人发起&ldo;筹安会&rdo;,鼓动恢复帝制。在一番推辞后,12月,袁世凯下诏将中华民国改称中华帝国,自1915年12月12日加冕登基为中华帝国皇帝,并改中华民国五年(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是为洪宪皇帝或洪宪皇朝。总统府改为新华宫。这同时标志着中国最初实行的宪政以失败告终。
袁氏的登基称帝之举,遭到绝大部份中国人的反对,蔡锷等人组织护国军于云南起兵讨伐,随之,贵州,两广,浙江,四川和湖南等地也先后起兵响应。南北冲突趋向表面化。而袁世凯的部分心腹将领,如段祺瑞亦借故离开。在后来倒袁运动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的袁的旧将冯国璋也公开指责袁。袁派兵攻击护国军,因人心所向,攻击失败。而日本则发动了所有与中国签约的列强反对袁世凯称帝。随着复辟帝制遭到广泛反对,得不到任何支持的袁世凯在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帝号,恢复中华民国,并商请南方停战。短暂的中华帝国不复存在。而南方提出要求袁世凯退位,由副总统黎元洪出任大总统。双方处于僵持状态。不久,称帝83天后的袁世凯于6月6日忧惧死去。黎元洪代行职权,并恢复了国会和临时约法,问题暂时得以解决。不过,袁世凯死后不久,为了争夺权力,南北方彻底分裂,中国开始陷入了军阀的混战中。
关于军阀混战的预言
隋朝步虚大师的预言诗第三节中预言道:&ldo;吉士怀柔,三十年变,岂凡人哉?昙花一现,南北东西,龙争虎战,七八数定,山川粗奠。&rdo;
吉士怀柔,暗指一个&ldo;袁&rdo;字。三十年变,三十为卅,三十年为一世代,这里暗指一个&ldo;世&rdo;字。岂凡二字,左右相拼,约为一个&ldo;凯&rdo;字。这是指袁世凯,心怀叵测,不想作凡人,企图复辟帝制。结果,只作了100多天的皇帝,终于在全国一片的讨伐护法运动中,含恨而死,正所谓&ldo;昙花一现&rdo;。
&ldo;南北东西,龙争虎战,七八数定,山川粗奠。&rdo;指民国建立后,马上進入了东西南北四方割据和的龙争虎斗的军阀混战局面。后来,国民军组织北伐,并最后取得胜利,这才奠定了江山的基础,&ldo;山川粗奠&rdo;。这时,已经是十五(七加八)年后,约公元一九二六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