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曾国藩全书适合多大孩子看 > 第13章(第1页)

第13章(第1页)

席上,刘邦说:&ldo;诸位爱卿,请真实地告诉我,我得天下与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rdo;王陵首先说:&ldo;陛下平时待人傲慢,动不动就发脾气,但是赏罚分明,量才授职,肯分赏有功之臣,所以将士都愿为您效劳。项羽表面很仁慈、恭敬,但刚愎自用,猜疑功臣,战胜而不与人功,得地而不与人利,此其所以失天下的原因。还有,陛下派人攻城略地,并用来分赏给各位将士,和大家共同占有这种利益;霸王项羽则不同,他加害有功之臣,猜疑贤能之士,这也是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rdo;

刘邦不完全同意王陵的看法,他说:&ldo;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定国家,稳定后方,充实军饷,我不如萧何;统率军马,冲锋陷阵,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此三人可谓当今豪杰,天下奇才。但我能悉心委用,所以得天下。而项羽只有一个范增,尚不得重用,这就是他灭亡的缘故。&rdo;

众臣听了心悦诚服,纷纷下座拜伏。

东晋的刘裕则认为,与其用庸才,不如不用。当时刘裕身兼扬州、徐州、衮州三地刺史,心存代晋之意。刘道怜是刘裕的同父异母兄弟,他的母亲萧氏是刘裕的继母。刘裕称宋王后,尊萧氏为太妃,相当恭敬孝顺。刘道怜曾追随刘裕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有一年,刘裕辞去扬州刺史的职务,而任命自己才十四岁的儿子刘义真担任此职位,镇守石头城。刘道怜很想担任这一职位,但又不便开口要官,便央求母亲萧氏为其说情。刘裕去见萧氏,萧氏对刘裕说:&ldo;你兄弟道怜曾与你同甘共苦,又立有战功,可以让他当扬州刺史。&rdo;刘裕十分了解刘道怜,虽追随自己转战南北,立有战功,但为人蠢笨,才干平庸,又非常贪婪放纵,根本无力胜任扬州刺史这一要职。而当时,刘裕正准备夺取晋朝江山,扬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此,刘裕说:&ldo;扬州乃要害之所在,关系到我的前程命运,要务繁多,道怜恐无力胜任。&rdo;萧太妃一听,满脸的不快,问道:&ldo;五十多岁的道怜,难道还不如十几岁的义真吗?&rdo;刘裕解释道:&ldo;义真虽为刺史,但事无大小,都由我作主。道怜年纪已大,如果什么也都由我作主,怕影响不好。如果让他自己作主,又怕难以负重。无论是为国,还是替道怜着想,他都不适合担当此职。望母亲见谅。&rdo;萧太妃这才无话可说,只好作罢了。

唐玄宗早年也堪称一代明主,而这与他知人善用也有很大关系。

第一部分:人才用才‐‐世不患无才(2)

公元713年,唐玄宗和姚崇在渭水边游猎后,玄宗皇帝让姚崇就国家军政大事陈述意见。姚崇说:&ldo;臣愿以十事闻,陛下度不可行,臣敢辞。&rdo;玄宗说:&ldo;试为朕言之。&rdo;于是,姚崇便把要玄宗实行的十件事讲了出来:一是政先仁恕;二是不幸边功;三是法行自近;四是宦竖不与政;五是租赋之外一切禁绝;六是戚属不任台省;七是接臣以礼;八是群臣得犯颜直谏;九是绝道佛营造;十是禁外戚干政。玄宗皇帝听完大喜,说:&ldo;朕能行之。&rdo;第二天,玄宗皇帝下诏拜姚崇为夏官侍郎(即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姚崇拜相后,勤勉能干,深得玄宗皇帝的赏识,凡事都同他商议。有一次,姚崇染病不能入朝,凡军国大事,玄宗就令另一位宰相源乾曜去姚崇府邸咨询。源乾曜所上奏的事,如合玄宗心意,玄宗便说:&ldo;一定是姚崇谋划的。&rdo;如不合,则反问源乾曜:&ldo;为何不去问问姚崇?&rdo;直到源乾曜承认确实未问姚崇,玄宗皇帝才停止追问。玄宗皇帝为便于询问政事,命姚崇搬到四方馆居住。姚崇任相期间,对边疆的屯田地点、兵马器械的情况,都了如指掌,成为玄宗皇帝的得力助手,被誉为开元名相。

北宋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也是个雄才大略的封建君主,他亲近贤士,疏远佞臣,特别是对陈桥兵变中的功臣赵普,更是视为肱股,委以丞相重任,并经常与他单独商议军机要事,共饮同榻,亲密无间。

一个风雪交加的夜里,操劳一天的赵普刚卸衣入睡,就听家奴通报:&ldo;圣上驾到!&rdo;赵普慌忙穿衣迎接。赵普把皇上接到客厅,并吩咐烧炭备酒,与宋太祖饮酒畅谈,无拘无束。

酒过三巡,赵普问道:&ldo;如此大雪纷飞之夜,陛下不辞劳苦,亲自下顾,不知有何教诲?&rdo;

太祖叹息说:&ldo;朕睡而不能安枕啊!四境之外都是它邦啊!&rdo;

赵普说:&ldo;陛下是忧心天下尚未统一。以愚臣之见,凭陛下之圣贤,荡平天下,指日可待。不知圣意如何?&rdo;

太祖沉吟片刻,说:&ldo;朕想发兵攻打北汉,尔后南征,卿意如何?&rdo;

当时,宋据黄河中下游地区,而南方的广大地区还有南唐、吴越、后蜀、荆、湖和闽等大小政权并立;东北则有强盛的辽国虎视眈眈,又有契丹贵族卵翼下的北汉政权占据着太原。赵普对当时形势早已掌握,他稍停顿一下,便向太祖进言:&ldo;权衡利弊,北汉地处边陲,不如暂时留下太原,先削平南方各国,然后挥师北上,这样北汉就成为囊中之物,不攻自破。&rdo;

太祖听后,大加赞赏,说:&ldo;爱卿之计,正合朕的心意,刚才朕提出先打北汉,只是试探爱卿一下罢了。&rdo;

赵普被太祖的雪夜问计所感动,积极为太祖统一天下出谋划策。后来,太祖统一了南方。太祖死后,他的弟弟继承统一事业,到公元979年,中原与南方基本上统一,从而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崛起于布衣,更是知道要打天下,必须用天下之贤士。

朱元璋率军打下徽州后,大将邓愈向他推荐说:&ldo;附近有个人叫朱升,担任学政,饱览经书,在徽州一带很有名声,大帅何不访求?&rdo;

朱元璋听后大喜,立即和邓愈等人离开帅帐,前去拜访朱升。来到朱升住处后,朱元璋亲自叩门,只见一老者走出来。朱元璋作揖问道:&ldo;请问,先生莫不是名士朱升?&rdo;

老者答道:&ldo;老朽正是朱升,不知将军尊姓大名?&rdo;

邓愈抢先答道:&ldo;这就是攻克徽州的红巾军主帅朱元璋。&rdo;

朱元璋谦逊地说:&ldo;我本布衣,为了推翻元朝的残暴统治,拯救百姓,举起义旗。听说先生是有学问之人,今日特来求教。&rdo;

朱升听到这儿,连忙下拜:&ldo;原来是朱元帅到了,久仰大名,十分钦佩。老朽乃村野农夫,何劳元帅屈尊!&rdo;说罢引朱元璋等人入屋叙谈起来。

俩人促膝畅谈,从衣食住行、风土人情说到国家大事、百姓疾苦。

朱升谈吐不凡,鞭辟入里。朱元璋连连称是。朱升也觉得朱元璋平易近人,胸怀大志,颇具将帅气度。两个人一见倾心,互相敬慕。

言谈间,朱元璋问道:&ldo;以朱老先生之见,当今天下之势,我该如何是好?&rdo;朱升早已揣度出朱元璋有平定天下之心,沉思片刻,答道:&ldo;以老朽之见,大帅想成就大业,要遵循&lso;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rso;三句话,如此,元帅大业可成。&rdo;朱元璋听后,连声称赞:&ldo;先生励言警策,重如泰山!操练兵马,积蓄实力;奖励农耕,积有食粮;讳露锋芒,勿早树敌。当真是见识宏远!&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