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原则地惧内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三月,光宗病体稍好,开始听政。宰相率百官恳请他到重华宫朝拜寿皇。光宗推说久病初愈,不能前去。于是文武百官纷纷上疏,流着泪苦谏。光宗无可奈何,才在绍熙四年间前往朝见寿皇一次。此后便一连半年没有再去过重华宫。直到十一月,丞相留正率百官至重华宫朝贺,兵部尚书罗点等上疏请光宗见寿皇,光宗竟拂袖退朝。大臣彭龟年慷慨激昂地说:&ldo;寿皇当年侍奉高宗,极尽人子之道,陛下亲眼目睹。何况寿皇只有陛下一人,听说陛下有病,亲自探视,圣上爱子拳拳之心,尽人皆知。如今陛下误听小人离间之言,长久不去省亲,有亏于孝道,怎能慰天下之望?&rdo;宗室赵汝愚也反复进谏。光宗又同李后商议,方点头答应。原来李后想归谒家庙,怕群臣谏阻,才做个顺水人情,答应过宫定省。寿皇却以为李后幡然悔悟,非常高兴,父子相聚,无话不谈。直到天色将晚,光宗夫妇才返回宫中。接着,李后便归谒家庙。在这以前,李后就把家庙修建得富丽巍峨,几乎与太庙相差无几,而护卫之士,竟然多于太庙。李后父、祖、曾祖三代都已封王,这次归谒家庙,又有亲属26人、故旧172人各授官职,甚至李家的门阁,尽管是鸡鸣狗盗之徒,也都封了官。这种反常现象,在宋朝历史上,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人来。
光阴荏苒,岁月如流,不觉到了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重阳节。百官上寿已毕,请光宗朝见重华宫。光宗未得李后同意,不敢答应。大臣谢深甫上谏说:&ldo;父子至亲,天理昭然,太上皇爱陛下,就像陛下之爱嘉王,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太上皇春秋已高,倘不去朝见,千秋万岁之后,陛下何以见天下之人?&rdo;光宗听后怦然心动,当即传旨往朝重华宫。群臣得旨,非常高兴,鹄立静候。不料光宗刚刚走出御屏风,李后突然出现,拉住光宗的衣袖说:&ldo;天气寒冷,皇上久病,快回去饮酒御寒吧。&rdo;光宗只得转身退回,百官、侍卫见此情景,一个个相顾失色,大臣陈傅良急中生智说:&ldo;百官都已齐集,陛下千万不可还宫,暮秋天气,并不严寒,请圣驾还是前往吧。&rdo;李后听得真切,一把拽住光宗,转入屏风后去了。陈傅良穷追不舍,也跟到了屏风里边。李后大声呵斥道:&ldo;这里是什么去处?酸秀才难道不怕杀头吗?&rdo;陈傅良无可奈何,嚎啕大哭着走了出来。从此以后,京城之中,街头巷尾,从百官到庶民百姓,没有不对李后议论纷纷的。
寿皇在宫中望盼欲穿,却不见光宗前来探视。于是他郁郁寡欢,几乎寝食俱废。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68岁的寿皇悒郁成疾,到了四月,疾势越来越重。群臣请光宗过宫问候,光宗却与李后前往玉津园游玩去了。以后不管众大臣怎样上疏力谏,光宗始终不肯前往重华宫探望重病的父亲寿皇。万不得已,只好派遣太子嘉王前去探病。尽管如此寿皇也感动不已。
六月九日,寿皇病逝。群臣奏知光宗,光宗不肯过宫。
到了十三日,寿皇大殓之日,光宗车驾仍未到来,群情汹汹不安,丞相留正等只好奏请吴太后主丧。吴太后是孝宗之母,见光宗不肯出面,只得代行祭奠之礼。朝野上下,见此情景,以为政事要有大变故,乱作一团。有的藏匿金帛,有的不告而辞,有的携眷归乡。
后赵汝愚等大臣同吴太后商议以皇帝有病之由推立太子继位,是为宁宗皇帝。
李凤娘自成为太上皇后,无法干预朝政,只好退居宫掖,颐养天年去了。
赵汝愚扶助宁宗即位宁宗皇帝前去拜见光宗时,光宗才明白自己原来是做了有名无实的太上皇。
母后主持儿子的丧事南宋时期,以宁宗取代光宗,是宰相赵汝愚一手策划的。他看到光宗昏庸不理事,从南宋朝廷的立场出发,置个人荣辱于度外,以和平政变的方式完成了一次艰难的权利过渡。
宋光宗即位时,已经四十多岁了,他的健康状况十分不好,经常称病不上朝,也不亲理朝政,国家的朝政被荒置起来。可是他也不立自己已经成年的儿子赵扩为太子,众臣对此十分忧虑。光宗皇帝做事十分不明事理、不懂人情,再加上李皇后搬弄是非、挑拨离间,他与太上皇孝宗的关系越来越疏远,甚至连起码例行的叩见礼仪都置之不理。所以以留正为首的群臣耳官多次劝谏和敦请光宗,还有大臣愤愤不平地说光宗不顾天理人情,可是光宗还是不予理睬。直到有一天孝宗病重,希望在临死前见见光宗。可是,光宗却推脱说身体不适,直到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六月孝宗去世,光宗也没有去探望父亲。面对这样一位昏庸的君王,众臣苦苦地规劝,期盼着光宗以朝廷大局和国家大事为重。
可是,光宗还是让大家失望了。孝宗去世是在半夜时分,本来得知消息后,宫人马上要报告光宗,当时任知枢密院事的赵汝愚担心光宗知道后,再使出以前所使用的伎俩,于是立刻拦住进宫报告的人。到次日早晨,光宗刚刚坐稳,赵汝愚立即把孝宗驾崩的讣告上奏光宗,请光宗尽快换上孝服为孝宗治丧。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光宗不能再借口推辞,只好答应回宫准备。可是留正、赵汝愚等却一直等不到光宗出来。留正、赵汝愚看当时的情势紧急,只好议请高宗的吴皇后也就是吴太皇太后暂主丧事。母后主持儿子的丧事,这真是一件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