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明朝女人地位有多低 > 第174章(第1页)

第174章(第1页)

&ldo;嗯,说得不错,起来吧。&rdo;柳娘给孙妙云身边宫女一个扶的手势,那宫女马上站到一旁,待孙妙云起来的时候,顺势扶着她到了座位上,没让她出丑。

有了孙妙云的先例,献艺的诸人对自己事先准备的内容有细细检查了一遍,务必没有歧义,不引起误会。再有小心思的人也不敢做小动作,一句简短低声的挑拨都让镇国公主抓个正着,宫里没什么是她不知道的。

献艺顺利进行,完事儿之后,周皇后问道:&ldo;坤仪,你不喜欢那孙家姑娘就不让她进宫,万没有为一个没影儿的太子妃委屈你的道理。&rdo;

&ldo;母后想哪儿去了,今日一见,太子眼光果然不错,满殿闺秀,只她一人稍稍入儿的眼。太子既然有意立她为正妃,我乐见其成。&rdo;柳娘笑到,若不是至关重要,柳娘干嘛屈尊降贵去试验她。

周皇后失望,还以为能趁机推出周芷、周蕴呢。

柳娘只需要对正妃人选发表意见,剩下的侧妃不再她的关心范围内。周皇后和太子商议过后,决定立孙承宗孙女孙妙云为正妃,温体仁孙女温柔为侧妃,国丈周奎的孙女周蕴也为侧妃,刚好,武将、文官、外戚都有了。剩下的就没从高官子女里面选,人家把女儿培养出来,也不是送给太子做妾的。周皇后还从自己的宫人里面拨了几个美貌温顺的给太子做选侍。

柳娘倒是趁机提醒太子,&ldo;长子嫡出,中正之道。等正妃进宫半年后再纳侧妃,至于那些选侍,服下避子汤才好。&rdo;

&ldo;大姐姐放心,弟弟如何不知,父皇便是再宠爱田贵妃,也是等我和三弟出生后,再有小四、小五。&rdo;太子娶孙妙云娶的是孙承宗的公爵位,娶的是武将的忠心,但他对正妻也是绝对的尊重,毕竟他就是嫡出长子,如何会不维护这一制度。

说起田贵妃,早两年就病死了,小四朱慈焕、小五朱慈灿都被送入京中宗学读书,一向隐形。再想想当初柳娘小时候,除了操心朝政大事,担心国家灭亡之外,还要抽空帮周皇后和田贵妃斗智斗勇,而今却是物是人非,时光真是匆匆催人老啊。

太子见柳娘一瞬间怔忪,不知她怎么了,连忙询问。

&ldo;没什么,想起小时候和田贵妃的事情,父皇也有色令智昏的时候。&rdo;柳娘调侃自己的父皇,太子心里赞同,嘴上却不说话啊,笑哈哈扯开话题。

以周皇后对名义明发懿旨,礼部正式走流程。

原本进行的好好的,突然太医院来报,崇祯病危。

太医院已经报过好几次病危了,说实在的,崇祯倒下能坚持这么多年柳娘都意外。皇帝一向没有存在感,突然病危,倒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拉回来了。太医们坚持了这么久,这次终于坚持不住了,来年二月,雪未化、春未至,崇祯皇帝终于走完了他的一生。

崇祯的前半生励精图治、勤政爱民,后半生躺在病床,可有一双出色儿女为他刷分,大明江山安稳,百姓渐渐恢复生机,一片欣欣向荣之态。礼部为其定了谥号哲,乃是美谥,不再是历史上的&ldo;思&rdo;字。

哲宗下葬之后,太子登基,奉周皇后为太后,居慈宁宫颐养天年。奉柳娘为镇国坤仪长公主,依旧监理朝政。封朱慈炯、朱慈焕、朱慈灿为郡王,三位新封郡王依照先前宗室改革条例,并未直接封国,而是留在京师,等待宗室大比后,授官为朝廷出力。再视其功过,升降爵位。

太子突然拔高成了皇帝,倒把先前封的几位后宫撂在了尴尬的局面上。当然,皇帝要做什么事不怕尴尬的,只是现在皇帝犹豫了而已。

定阳公孙承宗老将军在为先帝哭灵的时候感染风寒,缠绵病榻,待先帝葬入陵寝之后,老将军也薨逝了。准太子妃孙妙云是他的亲孙女,当时的太子现在的皇帝娶她,不就是娶这位军神、军中定海神针吗?现在孙承宗去世,太子有点儿反悔,下旨准太子妃守孝。

瞎扯淡吧!先帝山陵崩,什么时候影响后继之君立后纳妃了?

往远了追溯,明孝宗逝世,其子武宗朱厚照即位,次年改元正德。就在正德元年,册立夏氏为皇后,同时立沈德妃和吴贤妃。往近了说,他们的伯父也是,当年明神宗和明光宗先后驾崩,神宗之孙、光宗之子明熹宗即位,次年即举行婚礼,迎娶张氏为皇后,同时册立良妃王氏、纯妃段氏。

先例摆在这儿,皇帝你给我说要准太子妃守孝?逗我玩儿呢!

第126章公主命

听到新帝下旨让准皇后守孝的时候,柳娘一口茶喷了出来,这搞笑呢!

&ldo;主子,你看是不是劝劝陛下?&rdo;沉水担忧问答道,就是她一个奴婢也知道这样做不好,不知陛下怎么想的。他们这些年见得多了,也不把陛下当神仙鬼怪,依旧愿意用人的思维去揣摩他。皇帝若想收拢武将忠心,就不该犹豫。

&ldo;关我什么事儿?&rdo;柳娘大袖一摆,皇帝要作死让他去。原本平定四方战乱、抵御外族南侵这样的天大的功勋就是皇帝和柳娘平分,现在局势缓和,天下欣欣向荣,皇帝也希望能独尊一方。人之常情,只是皇帝太过着急了。

坤宁宫中,周皇后见儿子有反悔的意向,自以为不着痕迹的叹道:&ldo;这孙氏的命格是不是有妨碍啊,刚定了她做太子妃,陛下就驾崩了,连定阳公都去了,你说这事儿闹得!&rdo;

&ldo;母后慎言。若说命格不好,定了孙氏之后,蜀王之乱、浙江东林党之乱悉数平定,弟弟身登大宝,都是喜事,也没见克着什么。父皇久病,定阳公快八十的人了,儿知您不过随口一句,但让外面人听到了,还不知掀起什么波澜,孙家姑娘只能出家为家人、皇室祈福了。&rdo;柳娘看周皇后说得不像样,淡淡提了一句,总不能因为悔婚,让人家姑娘去死。柳娘已经做过许多昧良心的事情,但那都是为了朝政,在无关国计民生的事情上,还是讲点儿道理吧!

周皇后笑了,不说这个话题:&ldo;孙氏要守孝一年,总不好让你弟弟空置后宫,不若先把周妃、温妃接进宫来。&rdo;

周皇后这心思,浅的一望即知,柳娘摇头道:&ldo;听弟弟的,让他自己拿主意吧。&rdo;

&ldo;好啊,我去问问他。&rdo;

柳娘的&ldo;自己拿主意&rdo;是不掺和这趟浑水,周皇后的&ldo;自己拿主意&rdo;是极力影响皇帝,让自己侄女儿赶紧进宫,若能抢先生下皇长子,就最好了。

后宫中之事暂且放在一遍,皇帝新登基,地方大员都要入京述职,太子已经做了多年有实无名,现在正了名分,与朝臣之间相处良久,并无需要磨合的地方,君臣之间颇为相得。来京述职的大员之中,需要柳娘特别留心的只有祖大寿、洪承畴和钱龙锡。

封疆大吏进宫述职,见皇帝龙椅旁还摆着小一号的凤椅并不惊慌,先帝曾下旨让镇国公主辅政,后来皇帝也重申过公主的地位,现在皇帝登基亲政,似乎不需要辅政大臣了。可镇国公主的功绩之高绝、手段之狠辣都让朝臣们不敢出头说话。只要皇帝愿意就成,他们这些做臣下的不敢有意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