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四年十月,冯玉祥、胡景翼,孙岳组成国民军推翻了曹(锟)吴(佩孚)政权,张作霖乘胜长躯入关,进驻天津。
十二月四日,孙中山先生北上到达天津,翌日即往访张作霖,以谋求建立统一的革命战线。孙中山先生指定李烈钧、杨赓笙、孙科、邵元冲和汪精卫同行,杨赓笙因另有工作,未能同去。
张作霖知中山先生将至,故意炫耀军容,五步一岗,十步一哨。中山先生等人至客厅坐下良久,张作霖始出。
中山先生顾全大局,不以为意,首先打开僵局,他对张作霖说:&ldo;昨日抵埠,承派军警迎接,盛意可感,特来申谢。&rdo;张作霖面色稍缓,点头还礼。中山先生说:&ldo;此次奉直之战,赖贵军之力,击破吴佩孚,实可为奉军贺。&rdo;
张作霖听后说:&ldo;自家人打自家人,何足为贺?&rdo;李烈钧见状出来解围说:&ldo;事虽如此,若不将国家之障碍如吴子玉(吴佩孚的号)诸人铲除,则欲求国家之进步与人民之幸福,终属无望。总理孙公之贺,实有价值,亦唯公能当之也。&rdo;李烈钧这几句话使张作霖听后非常高兴,大笑起来,中山先生乘机接着说:&ldo;协和(李烈钧的号)之言是也,自民国成立以来,得我之贺词者,亦唯雨亭(张作霖的号)兄一人耳。&rdo;这时气氛遂转和谐,宾主交谈甚欢,张作霖表示愿与中山先生合作。中山先生告辞时,张作霖亲自送出大门,归语张学良:&ldo;中山伟人也,名不虚传,彼有容人之雅量,吾服矣!&rdo;
中山先生一行回到旅馆后,杨赓笙询问会见情况,汪精卫抢先说:&ldo;险哉!险哉!今日之鸿门宴也!&rdo;李烈钧听后笑对汪说:&ldo;如此胆力,即可以刺清摄政王乎?无怪事之不成也。&rdo;在场的人听了同声大笑起来。汪精卫则紧锁双眉,面红耳赤,至感窘愧。9
由上可知,两次直奉战争的前前后后,斗争还是复杂的,面对年轻的张学良来说,这无疑也是一次实战的锻炼,从他协助父亲对奉军的大刀阔斧的整顿,以及他亲率大军入关,奉军胜利和他对军阀混战的厌恶,特别是他因见&ldo;官兵伤亡之惨状,人民之流离失所,皆深感痛苦&rdo;这些认识来看,他毕竟还是吃一堑长一智,而对自己的行动也开始重新审视了。也正是这个时期他与奉军爱国将领郭松龄的相识以及几年后郭的倒戈反奉,更使他受到极大的震动,有人甚至认为这给他一生&ldo;带来了一个富有风暴性的人生教训&rdo;,我看不是没有道理的。……
--------
1 郭维城:《张学良将军半生事迹浅论》,载《在同张学良相处的日子里》,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出版。
2 何柱国:《孙、段、张联合推倒曹、吴的经过》,载《北洋军阀史料选辑》下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6月出版。
345 孟星魁、李泰棻:《第一次直奉战争直军得胜的真象》,载《沈阳文史资料》。
6 宁武:《孙中山与张作霖联合反直纪要》。
7 杨大群:《东北王世家》,春风文艺出版社1984年10出版。
8 于立言:《张作霖通过段祺瑞瓦解直系的内幕》,载《北洋军阀史料选辑》下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6月出版。
9 杨仲子:《孙中山在天津会见张作霖》,载《文摘报》。
张学良传--郭松龄
郭松龄
&ldo;汽车刚开出不远,迎头一队骑兵跑过来,围着汽车这一队骑兵,立刻刀出鞘,子弹推上膛。等来到近前才知道是传杨宇霆(实际是张作霖、杨宇霆‐‐笔者)的命令:&lso;把郭松龄和他的太太就地枪决!&rso;这是怕中途被劫走。大汽车停下了,王永清把郭松龄和他的太太拉下车来。骑兵在外围,步兵在里圈,围了个大圆场……
&ldo;韩淑秀看着凝目沉默的郭松龄,她在心里想:茂宸哪,想当年,你在广州讲武堂,毅然参加同盟会(实际是在四川陆军当连长时就加入了),提枪北上武昌,投身辛亥革命,这是何等英雄。
&ldo;郭松龄在刹那间看着韩淑秀想:当年,你在北京大学读书,参加&ldo;五四&rdo;运动,在天安门前高呼&lso;外争国权,内惩国贼&rso;、&lso;取消二十一条&rso;、&lso;拒绝和约签字&rso;,这是何等豪迈。
&ldo;秀,你还记得新民县城怒斥日本领事的情景吗?
&ldo;韩淑秀多么明白男人的眼神,她在心里回答:记得!
&ldo;那时,人海横流,炮火满天。茂宸你临危不俱,大义凛然,斜视太阳旗,白眼日本领事,慷慨陈辞,怒斥日寇,表现出一个中国人应有的英雄气概,这是何等的自豪!她不由大声说:&lso;将军!你生平最爱读爱国诗人屈原的《国殇》。今天,我要对酒高歌,为将军高吟一曲,以壮行色!&rso;
&ldo;&lso;好!秀,你唱!我来为你击节!&rso;郭松龄往前猛地迈出几大步,这几大步就是他头顶青天脚踏大地击响的拍节。
&ldo;韩淑秀傲慢地用眼睛横扫一下周围的大兵,然后,在刀光剑影中引吭高歌起《国殇》来:
…………
出不入兮往不反,
平原忽兮路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