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他改变了明朝 > 第44章(第1页)

第44章(第1页)

完颜药师接着,几乎有点得意了,说:&ldo;我们只需要派几百个士兵,今天晚上辛苦一下。在这里,我可是要给他们请功啊!天这样冷,还需要派他们去执行任务。&rdo;

完颜宗望说:&ldo;一定!一定!您完颜将军的提议,我们一定照办!给今天晚上执行任务的将士,人人发白银五十两,记功一次。&rdo;

完颜药师说:&ldo;我们今天晚上,就睡不得安稳觉,恐怕要受一点吵闹。我们只需要派几百士兵,沿着黄河的水边上敲鼓。本将军敢肯定,明天白天,黄河对岸就没有一个大宋的士兵了。为了爱护我们的士兵,为了我们的士兵不着凉,我们的士兵可以分三班轮流值班敲鼓。&rdo;

众金兵的将军,看着完颜宗望,这也是计策?需不需要执行?

完颜宗望看来是一个十分明智的统帅,大声说:&ldo;好!就照郭药师,郭将军,不!完颜将军的计策,派五百士兵,穿厚一点,沿着黄河河边,把战鼓敲响一点。&rdo;

完颜宗望也不知道郭药师的计策好不好。不过,仅仅派五百士兵,晚上敲一下战鼓,又不伤筋动骨,何乐不为呢!

没有效果,明天耻笑郭药师还有笑料。如果有效果,六万大军马上可以过河。实行!

黄河南岸的守军,有十二万,扎了十二个营寨。调兵遣将的将军是大宋宣抚副使折彦质。住在离黄河岸边几里的地方的中军帐里。晚上,听到鼓声。其实,鼓声对岸用力在敲,有个黄河,再传到中军帐,也声音很小。偏偏折彦质知道金兵已经到了对岸,今晚心神不宁,金兵的鼓声,他就听到了。于是他带领自己的卫队,骑上马,跑了。

主将逃跑离开了中军帐,大家都看见了的。于是,中军帐的将领,士兵就东一坨,西一坨开始跑。很快,中军帐的将士都跑完了。

中军帐的将士一跑,很快,这个消息又传到了临近的营寨,附近的营寨又开始效仿。也没有将军出来制止。这个逃跑的行为向两边扩散,不到两个时辰,整个十二万的大宋军队,由于主帅逃跑,扩散为全军逃跑。

如果有一个将军出来制止,敌人又没有来,面前还有一道黄河天险,肯定可以少跑许多人,也不会得了传染病,十二万人一起逃跑了。

他比国民党军队在中条山被日本军队几千人追得四处逃窜,还要使人觉得耻辱。毕竟日本人还在后面追嘛!(不过也够叫中国人汉族人耻辱了)

这个折彦质是个将军,又是一个文人。现在都还有他的诗文传下来,可以见他的文采很好。不过在笔者看来,如果作为一个将军,是军队的耻辱,如果作为文人,是文人的耻辱。你手边有十二万人的军队,你身边有一条天险黄河,仅仅听到鼓声,就逃跑了。这是汉族人永远的耻辱。我也是一个汉族人,但是我们不能掩盖我们民族的耻辱。有多少文人投笔从戎,干下了惊天动地的功绩。文人不是贪生怕死的理由。以个人的牺牲换取民族的生存,才是每个汉族人应该有的品质,才是民族永远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础。

李回部一万多人的军队,后面的支援部队,见十二万全部跑了,遂跟随进行了后撤。只是李回的部队没有垮,形成了整建制的撤退。但是,他,他这一支部队,仍然存在耻辱。敌人虽然多,能够一次渡过黄河的,毕竟人数太少,完全可以抵抗敌人、消灭敌人。

金兵第二天早上,看见河对岸旗帜仍然在飘扬,只是头天的人来人往没有了。对岸看不到一个人。

消息报告到完颜宗望处,完颜宗望还不相信。亲自到河边来看,哪里有大宋的兵的影子?

马上,完颜宗望派三十个士兵,作为试探,到对岸去侦查。他们五人一组,四面查看,也没有大宋人的影子才派船回来报告。

完颜宗望说:&ldo;郭药师真神人也!&rdo;

金兀术对郭药师的怀疑更加深了。大宋军队为什么敲了个鼓就全部撤走了?

金兵击鼓就吓走十二万人的军队,可以说旷古未闻。

金兵临近了大宋的京城----开封,而且来得十分轻松。

正文第十九章李纲将军

金兵在那里顺利地渡河。

可惜渡船太少,只有五条船。他们有六万多的军队人要渡。还有,他们每一个人有两匹马。一匹马相当于四个人的面积重量,它们还不那么老实,运输还困难。

金兀术后来是一个出名的军事家,他怎么不知道&ldo;半渡而击&rdo;的道理。

如果先渡三万人过河,没有了马,金兵不能在骑射上显出威力,大宋的军队可以出动十万人,轻松消灭金兵。如果由好的指挥官指挥,十万大宋兵,也可以消灭金兵的三万骑兵。大宋调二三十万人的军队,比金国容易得多。半渡而击,两面夹攻,全歼金兵的六万余人?

被歼灭的危险,这个担心在金兀术心里十分沉重。

他把这个东西告诉完颜宗望。完颜宗望告诉他,大宋没有他担心的那样的本事。他们都是贪生怕死之辈。金兀术是一个打仗的好手,但与大宋人打交道的时间太少了。如果这样前怕狼后怕虎,仗就没有办法打了。

靖康元年正月初三,大宋朝廷的早朝开始了。

大臣们三呼万岁,三跪九叩。

早朝已经没有昨天热闹了。小赵皇帝的气色反而好多了。该滚蛋的已经滚蛋了,现在是该打仗的时候了,也是自己可以扬眉吐气的时候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