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法古今之完人,养天地之正气&ot;,将他常去避暑的草山改名为&ot;阳明山&ot;。1972
年7月,专门对&ot;船山学会&ot;颁词,称:
王船山先生是我国近代史上博学深思,卓然独立的大儒,穷理尽性,以弘扬传
统文化;居仁由义,以匡正天下人心;几所言行,皆切合格、致、诚、正、修、齐、
治、平儒家正学。其孤忠尽节,尤堪为后世楷模。
第十一章台湾&ot;第一家庭&ot;
一&ot;第一家庭&ot;大家长
一
&ot;第一家庭&ot;大家长
蒋介石的一生,如同与他同时代的许多名人一样,在婚姻问题上,由于生活环
境的不断变迁、人生道路的转徙曲折致使婚恋常有变故,被他抛弃的女人不乏一二
。到了晚年,蒋介石对她们进行了较为妥善的安置,并由宋美龄和他一起出任&ot;第
一家庭&ot;大家长的角色。
1.被抛弃的女人
1901年冬,14岁的蒋介石奉慈母之命,依媒妁之言,和早就被他看中的、芳龄19、
性格温驯、长相秀丽的堂表姐毛福梅结婚。但婚后的蒋介石仍不改顽劣乖张性格,
常常无缘无故地对毛氏又打又骂,毛氏忍气吞声,对小丈夫只能或哄或劝。随着蒋
介石1905年离开故乡,去保定和日本学军事,蒋、毛之间原来就不太和睦的关系,
又因蒋介石见了世面,长了本事,而导致感情冷漠,毛氏只能孤身一人在家侍奉蒋
母。
1909年夏天,蒋介石从日本放暑假回故土探亲,越看毛福梅越不顺眼,加之,
蒋介石剃着光头,常遭乡人讥笑,一气之下,他去了上海。蒋母见儿子成亲八年了,
仍无子息,又感到儿子儿媳关系不睦,如再没有孩子,后果恐难设想。于是老太太
带着毛氏千里迢迢地赶到上海,找到了蒋介石的住所,勒令他必须与毛氏同房,否
则,将纵身黄浦江自杀。迫于母亲的斥责,加上朋友的劝说,蒋毛在一起生活一段
时间,于第二年春暖花开之际,毛氏生下蒋经国。
尽管蒋介石年纪轻轻便喜得贵子,但这并没有使他与毛福梅的感情错位得到修
正。在封封家书中,蒋介石除了向慈母问安和督促儿子读书外,很少提及毛氏。在
为数不多的探亲假中,蒋介石常对毛氏恶语相加,有时还大打出手,两人基本上形
如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