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那交还王襄而辞谢不受的四镒黄金,再次退还给王家。见此光景,王襄知道事成僵局,连夜又派了人赶到巴东,催昭君务必克日赶回秭归。
到得第四天,王兴从巴东回来了,带来一个非常意外的消息,昭君与她的两个哥哥,根本未到巴东。
这会到哪里去了呢?不由人不怀疑,是在深山中遇了险?
王太太急得两泪汪汪,坐立不安。王襄自然也怀有深忧,只是为了安慰妻子,不便形诸颜色,只召集亲族中的壮丁,悬下赏格。请他们分道入八学士山去搜索。
乱糟糟地初步处置刚毕,县里则又着人来请了。王襄自然据实陈告,而孙镇却不肯信他的话,只是连连冷笑。
&ldo;实不相瞒,&rdo;王襄愁眉苦脸地说:&ldo;内人本来不舍得小女被选入宫,如今心思也改变了。生离到底强于死别,小女若能平安归来,情愿入选。倘或遇险,从此永别,愚夫妇就活着又有什么意思?那时钦使要治我的罪,在我根本就无所谓了。&rdo;
说得如此沉痛,孙镇不能不信。但由他的说话中,越发可以想见昭君是何等晶莹圆润的一颗稀世明珠!因而对她的生死下落,亦就更为关心,与陈和商量,不妨也派人帮着搜寻。
陈和当然照办。派出十来名差役裹粮入山,细细查访。
这样三天过夫,不大的一座八学士山,几乎搜遍了,毫无踪影。如说遇险,不论是坠入深谷绝涧,或是为猛虎毒蛇所噬伤命,总有迹象可寻,而竟杳然。何况王家兄弟还带着下人,一行人众,就是遇了险,不致于全数遭难,总也有个把人可以逃出命来,回家报信,而亦竟无一有,岂不是一桩大大的蹊跷。
孙镇居心此刻苛刻,认定这是王襄有意安排的一个骗局,颇有受人戏侮之感,因而越发恼怒,决定要&ldo;公事公办&rdo;了。
于是下令将王襄拘提到案,亲自审问。&ldo;你可知罪?&rdo;他说,&ldo;这个骗局,疑窦重重,你何以自解?&rdo;
&ldo;我不必作何解释,请钦使治罪好了。&rdo;
在王襄自觉不必辩,辩亦无益,爱女如果遇险,则一切都可置之度外,所以这样回答。
而孙镇却误会了,以为是他词穷服罪,正好证明自己的看法不错,这就不必再推究案情,只须考虑如何治罪。
转到这个念头,立刻发觉自己遭遇了难题:第一、没有司法的权责,不能治王襄的罪;第二、就算能治罪,不知道应当援用哪条律例?所谓&ldo;抗旨&rdo;、&ldo;欺罔&rdo;,到底只是口头恫吓的话,写入&ldo;狱词&rdo;,据以定罪,那又是另一回事。
不过。虽不能治王襄的罪,却可以交代陈和逮捕,带回京去。这样想停当了,便即说道:&ldo;王襄,你既然无以自解,承认是个骗局‐‐&rdo;&ldo;钦使!&rdo;王襄抗声说道:&ldo;治我的罪可以,我可不能承认是个骗局。&rdo;
孙镇一愣,&ldo;你怎么又翻供了?&rdo;他说,&ldo;既非骗局。那么,人呢?&rdo;
&ldo;小女生死不明,教我如何交人?&rdo;
答得振振有词,驳他不倒。可是,孙镇亦非弱者,不跟他辩这一点,只说:&ldo;好!就算生死不明,不过总有水落石出的一天。眼前你还不能卸责,我亦不能放你。唯有拿你带进京去,交付廷尉衙门,依律治罪。只要你的女儿能够报到。或者能确实证明,是出了意外,我仍旧可以放你。&rdo;
这样处置,不算过分,王襄问一句:&ldo;要怎么才算是出了意外的确实证明?&rdo;
&ldo;如果出了意外,总有尸首吧?&rdo;孙镇作了个结论:&ldo;反正没有活的有死的!王昭君若无下落,你就休想回家了。&rdo;
王襄黯然无语,听凭孙镇交代陈和,将他下狱。王夫人得知信息,急得几乎昏厥。央求族人出面,请求保释,陈和一口拒绝,孙镇则决意加重压力,关照陈和,尽快将王襄解送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