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在当时就是桂林郡辖下的城市,完全可以拿来作为这个时空岭南三府的一个标本。两相比较的话,周正所将见到的岭南,肯定会比柳宗元所见到的,还要落后一些。毕竟两人间有两个世纪的时间差。
柳宗元当年写下了一首《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柳宗元的这首诗,首联写的是柳州的人文景观。城上高楼接大荒,有城,城上有楼。这就明了柳州已经像中原地区一样,有了正儿八经的城市文明。
但是从高楼上向外望去能看到什么?什么也看不到,只能看到茫茫荒原。也就是,柳州虽然已经建立起了文明,但在城市以外,还是一片荒凉。
再看颈联,“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这写的是柳州附近的自然环境。其特有二,一是树多,桂林桂林,就是因为当地桂树极多,因此得名。二是河流很多,而且蜿蜒曲折,容易使人迷失。这也符合《淮南子》对岭南地区“九嶷之南,陆事寡而水事众”的描述。
最后来看尾联,“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这写的是什么?这写的是柳宗元和朋友的遭遇,他们都被贬谪到了“百越文身地”,而且相互之间,音讯不通。
“百越之地”其实就是岭南地区。其中的百越,就是对生活在岭南地区的越常、骆越,瓯越、瓯皑、且瓯、西瓯、供人、目深、摧夫、禽人、苍吾、越区、桂国、损子、产里、海癸、九菌、稽余、北带、仆句、区吴等等部族的泛指。
而“文身”就是纹身,是这些部族的习俗。
至于为什么柳宗元和他的几位朋友一起被贬谪到岭南,却音讯都难通?因为在他们各自镇守的城市之外,到处都是“茫茫大荒”、“重重岭树”和“九曲江流”。一封信要从一个城市传到另一个城市,实在是太难了。
公元九世纪的岭南都这么封闭而落后,何况公元七世纪的?而这恰恰就是闻思绮选择岭南作为目的地的原因。
无论是正道六大家还是魔教,抑或是妖族,到底“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他们都只盯着中原和江南之类的花花世界在看,滚滚红尘十万丈,多美好的景象?只要谁势力大,谁打得赢,那谁就是红尘之主,想想就快意。
又有谁会愿意到岭南之地来,来教化百越部族,来改变茫茫大荒?
魔教里都是大爷兵,没几个脾气好的,自然不会有这种担当。事实上魔教在岭南只有一个传讯,人手也只有四五人,连个根据地都算不上。
妖族人丁稀薄,就更不会管这片蛮荒之地了。据闻思绮所知,妖族在岭南连个传讯都没有。
再有就是正道六大家。开玩笑,正道六大家的人在朝堂上正争得头破血流呢,哪有空管什么岭南?只有那些被贬谪的倒霉鬼,跟柳宗元一样,不情不愿地来,然后郁郁而终。
在这种地方,周正就算想见义勇为,也难有机会。就算真的见义勇为还闯了祸,那跑就行了。一个刺史与另一个刺史都难以联络,难道闻思绮还用怕什么海捕文书?
对于周正这种惹祸精而言,岭南真是个再合适不过的地方了。
闻思绮想得很美,然而很快她就发现,她想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