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的场面,似乎不如基辛格私下想像的那样热烈和隆重。然而由于他一直关注着中国的局势,他推测这可能与中国近期突发的非常事件有关,他最担心的,就是这一突发事件,会给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带来负面影响。
当10月21日晚,基辛格一行来到人民大会堂三楼小礼堂,出席专门为招待他们举行的文艺晚会之际,他又一次感到有些冷落。他们入场时,以好客著称的现场观众,并没有像欢迎远道而来的贵宾那样,起立鼓掌表示欢迎。
美国人的确想像不到,小礼堂里的看客总共500人,除了他们以外,所有的人都是经过选择的。其中来自外交部的人员150名,来自我们中央警卫团的警卫人员100名,我们中办系统人民大会堂的工作人员50名,有关单位的人员100余人。除了美国人以外,没有其他国家的外宾。
所有看节目的中国人,在基辛格等到华前一天就被打了招呼,21日出席文艺晚会的美国人,有别于以往意义的国宾,他们入场时,不起立,不鼓掌,只在中间休息和最后谢幕时,给演出者鼓掌;在看演出的过程中,不得交头接耳、唧唧喳喳。
如此一来,文艺晚会自然就失去了原本给人的欢愉感染,礼堂的气氛显得肃穆。尽管如此,当基辛格等听陪同的人员介绍说,他们置身的这座恢弘而富丽堂皇的建筑,竟然在10个月内就完成了施工,仍忍不住啧啧惊叹。
比之更多务虚意义的第一次秘密接触,基辛格第二次来华拟订总统访华日程、敲定中美联合公报的务实会谈,就艰涩得多了。为此,周总理如何以其过人的睿智折冲樽俎,致使洛德最后发出&ldo;周恩来太厉害了,让我们否定了自己的方案,接受他们的方案,而且高高兴兴,心悦诚服&rdo;的慨叹,其中有许多精彩的故事,但这不是我要述说的主旨。
据我个人感受,基辛格第二次来华的接待和安全保卫工作大体是成功的,5号楼里再没有发生&ldo;语录&rdo;事件,但这一次确实增添了点新的笑料。有个别随基辛格来华的美国人,在飞机场吃饭时,也许是想留点有中国特色的东西作纪念,把筷子悄悄藏了起来。
在基辛格第二次来华期间,小的意外还是有一些的。例如有一次外出,警卫乘坐的车出了故障,阻挡了外宾车队。警卫部门随即进行了检讨,并研究了如何防止类似的事情再发生。
基辛格一行刚刚离开中国,周总理立即布置相关的部门和人员,对这次接待、警卫基辛格的工作进行认真地总结。
10月27日,基辛格来华期间参与会谈、接待和警卫工作的负责人,在外交部集合。公安部副部长于桑首先传达了周总理的指示:这次接待要认真总结,分两个方面,一个是政治的,一个是技术的。此次工作可视为尼克松访华的预演,总结是为下一步取得经验。x
------------
邬吉成:目击中美关系&ldo;解冻&rdo;细节(6)
------------
基辛格一行刚刚离开中国,周总理立即布置相关的部门和人员,对这次接待、警卫基辛格的工作进行认真地总结。
10月27日,基辛格来华期间参与会谈、接待和警卫工作的负责人,在外交部集合。公安部副部长于桑首先传达了周总理的指示:这次接待要认真总结,分两个方面,一个是政治的,一个是技术的。此次工作可视为尼克松访华的预演,总结是为下一步取得经验。
参与同查平等进行技术会谈的刘澄清、韩叙,介绍了会谈的有关细节,如尼克松访华时卫星地面站、电台的设置,无线电通讯等事项的会谈情况。他们说双方都认为技术会谈是成功的,但后面的工作还很多,中国方面的物质准备必须马上着手了。
民航总局副局长马仁辉、民航总局北京管理局局长张瑞霭,介绍了民航方面接待基辛格机组人员时,是如何由不太适应,到比较适应的。他们说开始和美方人员接触时有些束手束脚,后经周恩来总理及时点拨后才渐渐好转。
接着,他们摆出了美国总统来华时在专机的存放、专机机组人员安置、机场活动及通讯设备架设方面可能遇到的问题,民航方面所做的一些考虑。
由周总理点将的接待、警卫工作主持人李耀文,在最后总结时说:基辛格此次来会谈,各方面的工作都是令人满意的。但也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接待人员,在与美方人员的接触中,思想上在坚持原则方面有余,一事当前,捍卫主权、同美国人作斗争的意识很强;而灵活性不足,很少从为增进中美两国的了解、推进中美关系正常化做工作考虑。
李耀文要求参与尼克松访华工作的各个部门,尽快研究拟订出各自的接待计划来,在11月5日前,交出一个文本的草案,以便进一步研究协调,形成整体的接待工作方案。
我在自己的本子上,记录了警卫工作拟订文本草案中应有的内容:参与警卫的相关机构、警卫领导班子、警卫工作日程。还要包括路线警卫、交通警卫、住地警卫、宴会警卫、晚会警卫、会谈警卫、现场警卫、毛主席接见时的警卫、警卫值班等等细化的部署。
罗伯特?泰勒感到尼克松在华期间的安全大可放心/
美方安全警卫,准备携带手提式无线电荧光镜、窃听检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