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生逢喜事什么意思 > 第29章(第1页)

第29章(第1页)

田前监军死后,他的几个儿子还是得到加官的恩荫待遇,可谓皇恩浩荡。相比之下,郭将军的后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从有关史籍看,没有其子弟得到优抚的任何记录。

就郭进的生平功业及悲剧性结局来看,实与家喻户晓的杨业颇为相似,只是遗憾的是,其人其事既未能为后世所传诵,当今学界也少有关注。[1]

在此不妨将杨业与郭进做个对比。杨业在北汉守边时,以骁勇闻名,号称&ldo;杨无敌&rdo;。归宋以后,杨将军担负起捍卫河东北部边防的重任,屡败来犯的辽军。两人可谓都属守边名将。《宋史》称:杨业&ldo;忠烈武勇,有智谋,练习攻战,与士卒同甘苦&rdo;,又军纪严明,故部下悉心听命。一句话,杨业的事迹及功业与郭进极为相似。

杨业生前官至云州观察使,出任判代州(今山西代县)兼三交口(今太原以北关隘)驻泊兵马都部署;而郭进也官居云州观察使,死前为判邢州兼太原石岭关都部署,二人官爵相等。杨业死于第二次北伐辽朝的战场之上,其过程虽与郭进略有差异,但死因却几乎一致,即同样是遭到监军王侁等人的羞辱,被逼孤军出战,战败绝食自杀。郭、杨二人死后,又都得到了节钺的追加官衔,前者是安国军节度使,后者为大同军节度使。

但郭进身后却远远没有获得杨业那样大的声誉,特别是到宋朝以后,其人其事已淡出世人的视野。说起原因,并不是因为郭进功业相对逊色,而主要还在于杨家后继有人。杨老将军死后,其子延昭、延浦、延训、延环、延贵、延彬继续活跃于军界。其中杨延昭还在抗辽前线屡建功勋,连第三世皇帝真宗也赞叹道:延昭之父为前朝名将,延昭本人又守边有功,有乃父遗风,实在是可嘉可赞!再往后说,杨延昭之子文广也曾参加了抗击西夏、南征叛乱的战争,颇有战功,到第五世皇帝英宗时官至禁军高级将领之职。于是,杨门一家三代从军御边在宋代便成为佳话,以后历经元、明、清三代,又通过民间传说、评话、小说及戏剧而广为流传,影响至今。

而郭进就没有这样幸运,主要是儿孙不争气。还是据《梦溪笔谈》记载,郭进当年在邢州城内修建宅第,落成之日,宴请亲朋好友,主席设于正房,另外在东西厢房安排次席,令工匠和诸子分别落座东西两边。亲友不解地问:怎么能让公子们排在工徒下面?主人指着东厢房里的匠人说:这些是修宅子的。再指着西厢房里的儿子说:那些是卖宅子的,当然应该坐在修宅子的下面。他说出这样的话,自然是清楚儿子们的毛病,所谓知子莫若父。结果一语成谶,他死后不久,果然不肖之子连宅院都保不住,卖与他人所有。

就这样,家门不幸,无人继承父业,也无力宣传先人的业绩。随着岁月的流逝,郭进生前的非凡事迹及不幸遭遇便渐渐被尘封于故纸堆中。

收笔之际,想起杭州西湖岳飞墓前的对联:&ldo;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rdo;此联是后人专为追忆英雄岳飞所写,意在歌颂千古英烈和针砭万世奸臣。其实,宋朝历史上悲剧性的名将不限于郭进、杨业和岳飞三人,还有如狄青、宗泽、曲端、张宪、余玠等等许多位,都因遭到当权者的各种猜忌,或积愤而死,或蒙冤被杀,或不明暴亡。实在是&ldo;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rdo;。在此借用以上对联,祭奠早于岳武穆一百六十年冤死的郭进以及其余那些被遗忘的孤魂。

有道是公论自在人心。权贵无道,即使生前风光无限,身后不免遗臭万年;英雄不幸,纵然一生坎坷多难,却是自有青史垂名。

‐‐‐‐‐‐‐‐‐‐‐‐‐‐‐‐‐‐‐‐

[1]迄今为止,仅有笔者《宋初名将郭进事迹述评》一篇论文予以论述,载于《西北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猛士呼延赞

《水浒》第五十四回中说,为平定梁山泊众英雄,殿帅高俅向宋徽宗皇帝荐举了一位武艺高强的大将,此人名唤呼延灼,&ldo;使两条铜鞭,有万夫不当之勇&rdo;。高俅还特别向天子介绍道:&ldo;此人乃开国之初,河东名将呼延赞嫡派子孙。&rdo;这虽是元明之际小说中的描写,却着实有些史实的依据,因为呼延赞确是宋初一位剽悍的猛士。

&ldo;小尉迟&rdo;出道

呼延赞,河东太原(今属山西)人,出生于五代时一个军伍之家,究竟何年降生,却无记载可言。他的父亲呼延琮便是一员武将,在后周时做过淄州(今山东淄博)马步都指挥使,也就是当地的统兵官,只是官阶并不显赫,勉强归属到中级武官之列。

说起这家的姓氏,也不寻常。呼延氏最早可追溯到汉朝时的匈奴族,本称&ldo;呼衍&rdo;。时光流转至隋唐,历数百年民族交融,呼延氏已成为当时塞内外鲜卑族大姓之一。据宋代学者郑樵指出:匈奴之呼衍姓氏,进入内地后改为呼延氏,为唐朝五代时河东北部一带(今山西北部)的一个重要胡族复姓。由此看来,呼延赞的身世显然有着&ldo;胡族&rdo;血统的背景。

要说历史上,北方游牧部族的汉子因身强体壮,擅长骑射,常常被中原朝廷招募从军,一些强悍的勇士还因战功卓著成为名将,远的不说,唐朝的尉迟敬德、哥舒翰等人便是如此。当然,鱼龙混杂之下也不免出些跋扈叛将,像安禄山、史思明之流。不过,叛乱归叛乱,使用胡将的传统却是一直自觉不自觉地在延续。到五代之时,大小割据君王穷兵黩武,唯武力是崇,胡人从军为将的现象就更为普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