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方士的由来 > 第23章(第1页)

第23章(第1页)

唐代以来一直比较消沉的谶纬迷信,在清代中叶以后突然异常活跃,出现在下层民众中。

乾隆中叶,浙江鄞县吴家山村的农民搞到一本《五公经》,此书中的隐诲谶语,预言朝代兴替,宣扬明王复兴,自称是星宿下凡,组织武装起义。

晚清,有不少人以谶纬作预测。据《劫余灰录》记载:&ldo;《推背图》、《盘陀经》《万年歌》皆谶纬之书,例禁甚严。昔见黄叶道人与天台老僧之偈,悉历朝治乱之事,有云:&lso;金陵称福地,淮水作渔阳,从此干戈起,钱塘作战场,相持十二月,空靡百万粮。&rso;此盘陀经也。至发逆伪苏福省,浙中丞王有龄绝粮殉难,则无一不验矣。又云:&lso;甲子乱如麻,人人不在家,弓长空努力,木子例生叉。男子充军役,婆娘浪里花。兔走江南定,池塘处处蛙。&rso;亦验于后。弓长谓张国梁殉溃兵之难也。木子者,李少卿之开城,伪忠李秀成之占居,李抚军之克复,一例叉而事,未战一仗也。&rdo;这是把太平天国的兴衰附会到古代的预测书中。

民国初年成书的《新燕语》叙述&ldo;京师谶纬之言&rdo;云:&ldo;近有一道人,自言能知未来事,语人曰:&lso;都城平列三城门,东曰崇文。崇文者,应明崇祯帝,以文臣贪黩亡国之验。西曰宣武者,乃清宣统帝,以武臣革命亡国之验。中曰正阳者,以中华民国正用阳历代满清而起之验也。&rdo;按:这类谶纬的随意性很大,有的术士把正阳门表示元朝至正年灭亡,而不是释为民国代清。用三个门的名字来说朝代兴衰,完全是望文生义,主观的附会。

《新燕语》叙述&ldo;京师谶纬之言&rdo;云:&ldo;辛亥十月,革军正盛时,天津童谣云:&lso;红棍打老鼋,铜子换制钱,若要世太平,还须一两年。&rso;后又有一谣,与此文小有异同。解者曰:红棍者,元代末年南方红军革元之命者,故云打老鼋。铜子者,清帝宣统,上继同治,而方在冲龄。换制钱改换民国之阳文币制也。……吾国每逢国家将亡及有大乱发生之时,往往有此,而李淳风之推背图,刘青田之烧饼歌,黄蘖禅师之汉中语录,意至畅销于南方者,亦此类也。&rdo;天下每有变动,必有征兆,谶谣即是一种征兆。它反映了民情和民心。

晚清政局动荡,人们思想不安,有人作谶语,预测皇帝的在位时间。枕梓在《避寇日记》同治元年二月初七日记载:&ldo;大清历世传有&lso;木立斗世共中,之谣,木者十八,谓顺治也。立者六一,谓康熙也。斗者十三,谓雍正也;世者二卅,谓乾隆也。共者甘六少一,谓嘉庆也。中者横甘加作卅,谓道光也。惟字不得其解。去年咸丰升遐,亦无人能解之者。朱星河从宁波来,云已得解人矣,其木旁者谓十八月也,其字,谓口外又一年则了也,咸丰于庚申年八月蒙尘北狞,不复回跸,至辛酉七月崩于热河,则口外又一年了,其确解也。&rdo;&ldo;木&rdo;代表顺治在位十年;&ldo;立&rdo;代表康熙在位六十一年;&ldo;斗&rdo;代表雍正在位十三年;&ldo;世&rdo;代表乾隆在位60年,&ldo;共&rdo;代表嘉庆在位二十五年,&ldo;中&rdo;代表道光在位三十年;&ldo;&rdo;代表咸丰于十年八月(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逃到承德避暑山庄,一年后死去。

四方士的预测观(2)

这套预测看起来很神秘,实际上是术士们用隐秘的测字方法,附会于已经发生的事情,而又托之于前人。作为一种舆论,它神化了方术,刻意说明清朝的兴衰是天命决定的。

(二)扶乩预测

近代下层民众经常采用扶乩预测。扶乩是一种方术,伪托神的感应,在沙盘上显示笔迹,由乩者解释征兆。

扶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唐代的&ldo;请紫姑&rdo;。紫姑神在刘宋时就已有传闻,宋代以来很流行扶乩,这大约与举子预测科场有关。元末用于预测国事。如元末流行乩语:&ldo;天遣魔军杀不平,不平人杀不平者,杀尽不平方太平。&rdo;陶宗仪《辍耕录》卷二十六又记载说:&ldo;至元十三年(1276),江南初内附,民间盛传武当山真武降笔,书长短句曰西江月者,镀刻于纸,黄纸模印贴壁间,其词曰:九九乾坤已完定,清明节候开花,米田天下乱如麻,直待龙蛇继马。依旧中华福地,古月一阵还家,当初指望作生涯,死在西江月下。&rdo;乩语中&ldo;米田&rdo;、&ldo;古月&rdo;言番人胡人,九九八十一代指元代在立国八十一年后已面临危机。

清代特别流行扶乩。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卷四《漆阳消夏录》四指出扶乩手法&ldo;盖亦借人之精神始能运动,所谓鬼不自灵,待人而灵也。蓍龟本枯草朽甲,而能知去凶,亦待人而灵耳&rdo;。扶乩是心灵作用的一种表现,把人的愿望和猜测通过乩语反映出来。

晚清庚子事变之前,乩语满天飞,把人心搅得惶惶不安。

义和团的坛谕就是乩语,尽是诡秘的预言。如关帝坛谕推测天有十愁:&ldo;一愁天下不安宁,二愁山东一扫平,三愁湖广水连天,四愁四川起狼烟,五愁江南大荒乱,六愁人死多一半,七愁义和拳人弱,八愁洋人直隶闹,九愁有衣无人穿,十愁有饭无人吃。&rdo;这些乩语的内容反映了民众的担忧和愿望。

仲芳氏的《庚子记事》载有义和团乩语:&ldo;大劫临头,只在今秋,白骨重重,血水横流,恶者难免,善者方留,但看铁马东西走,谁是谁非两罢休。&rdo;这是庚子年春季在北京流行的乩语,后来果然在夏秋季发生了事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