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文坛故事 > 第18章(第1页)

第18章(第1页)

-----------------------pa52-----------------------

乏活力的情景交融。在法国文学中,是卢梭首次使他笔下的男女主人公走出了户外,走进了真正的大自然中。为了避免繁琐,现在,就让我们看着著名文学史家勃兰兑斯是怎样描绘卢梭笔下的取景地吧。卢梭的雕像今天耸立在日内瓦湖南端狭长部分的一个小岛上。这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地方之一。从这个小岛上过去,再过一道桥,就可以看到罗纳河激起白色的泡沫奔腾湍急地从湖里流出去。再往前走几步,可以看到它白色的急流和阿尔夫河灰色的雪水汇合在一起,两条河并排地流着,各自保持着自己的颜色。在远处,在两座高大的山岭之间,可以看到顶上覆盖着白雪的勃朗峰。傍晚时候,当这两座山岭的色彩暗下来时,勃朗峰的积雪皑皑,就像白色的玫瑰。大自然仿佛把一切形成对比的东西都集中在这里。即使在最暖和的季节,当你走近这灰色的泡沫四溅的山间急流时,空气会变得冰一样地凉。只要再走一小段路,在一个避风的角落,你会感到夏天那样热,再往前几步,你可能碰到严酷的秋天,迎面吹来刺骨的寒风。人们很难想像这里空气清凉的程度和风的强度。只有太阳和夜空闪烁的星星使人想到这是南方。这里的星星不像北方那样,亮晶晶地嵌在遥远的天上,而像是松松地悬在空中似的;而空气吸起来使人感到是一种浓郁的有份量的东西。由湖上坐船到维卫,在这个市镇后面的阿尔卑斯山麓是一片片树林和南国的葡萄园。在湖的那一边,矗立着蓝色的巍峨陡峭的悬岩,阳光照射在山腰上,形成明暗相间的图样。那儿的水也不像日内瓦湖水那样靛蓝。在晴朗的夏天船行在湖上时,湖水灿灿发光,就象嵌着金钱的蓝缎子。这儿简直是一个仙境,一个梦境,高大的群山在天蓝的湖水上投下暗蓝的影子,明艳的太阳给天空抹上了富丽的色彩。船再往前行就到了蒙特里厄,这里西龙石堡一直伸延到湖里,这是一所监狱,中世纪暴虐的统治者曾在这里设置了种种残酷的刑具。这个发生了种种野蛮恐怖行为的地方却位于如此秀丽迷人的景色之中。这里湖面更加宽阔,风景不那么独特,气候比维卫更有南方特点。天空、阿尔卑斯山和湖水融成一片神秘的蓝色。从蒙特里厄向克拉兰走去,可以在栗树林停一停,这地方现在仍叫作&ldo;朱丽林&rdo;。这里是一块高地,从这里可以看到蒙特里厄隐蔽在湖湾里。你只要向四周望一望,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对自然的热爱从这里一直传遍整个欧洲。这里是卢梭的家乡,是他《新爱洛绮丝》的取景之处。我们知道,卢梭一生热爱大自然,大自然是他心灵唯一的真正的故乡。而在卢梭的眼中,大自然并不是由一堆无知无觉的物件拼凑而成的死的世界,而是真正洋溢着生机和活力的所在。白云的游动、湖水的波澜、树林的低语、虫鸟的鸣叫,构成了一个丰富、完整、和谐的空间。而由于它们远离尘世的喧嚣,摆脱了文明的污染,所以,它们的所有行为都是服从着自己心灵的意愿的,它们是一群鲜活、自然、蓬勃、纯洁、善良的生命,它们因此也就成了卢梭最理想的精神寄托之所。而大自然似乎也就是因为有了卢梭才呈现出了它的全部魅力。&ldo;别去谈论别人,还是谈谈大自然吧&rdo;,这是卢梭晚年经常和他的朋友说的一句话。在这里,卢梭仿佛在说,人与自然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人已被文明糟蹋得一无是处了,只有在自然那里才能找到一个纯净的空间。而能够与这种纯净的空间融为一体的只能是自然人。正是基于这样一个理论的前提,卢梭才在《新爱洛绮丝》中把他的男女

-----------------------pa53-----------------------

主人公放到那么大的一个空间里,让壮美与柔美与他们作伴,让高山与湖水为他们传情。只有在这里,他们才能放飞自己的感情,而这样的感情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有坚实的依托。自然的人,自然的物,自然的感情就这样和谐共处,组成了一个完美、纯净的世界。因此,这是一种真正的情景交融。只有在卢梭那里,只有在一个崇尚自然、理解自然、委身于自然的自然人那里,这种真正的情景交融才会出现。当我们现在愈来愈生活在一个被文明(当然不是卢梭意义上的文明)所组装起来的空间中的时候,当我们愈来愈习惯了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生活了的时候,当我们的感情愈来愈被冰冷的理性打磨得那么精致那么纤细的时候,回忆一下卢梭,我们不是也能获得一些遥远而温馨的记忆,领略一下纯朴和粗犷的涵义,修补一下我们那将要枯萎了的生命吗?

-----------------------pa54-----------------------

三、把儿童当成儿童1762年,卢梭出版了他的第二部哲理小说《爱弥儿》,它的副标题是《论教育》。此书一出版,立刻遭到焚毁的厄运,不仅在法国,而且在欧洲许多国家;也就是因为这本书,卢梭被骂作是&ldo;无神论者&rdo;、&ldo;上帝的敌人&rdo;而开始了他的流亡生涯。那么,为什么这本书就那么让封建统治者和教会胆战心惊呢?而且卢梭本人也是信奉宗教的,他始终承认上帝的存在,为什么他又被说成是上帝的敌人呢?其实,这两个问题都能在《爱弥儿》中找到答案。启蒙思想家梅叶曾经说过:政府和教会是朋比为奸危害人民的匪徒。这种说法是千真万确的。所以,当时摆在启蒙思想家面前的任务主要只有两个,其一是砸烂君权,其二是捣毁神权。如果说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和《社会契约论》的锋芒是直接指向了君权,那么《爱弥儿》却是直接指向了神权‐‐因为《爱弥儿》中讨论是教育问题,而教育从来就是教会的世袭领地。这样看来,卢梭的《爱弥儿》是真正击中了教会和政府的要害,所以他们恐慌了。《爱弥儿》第四卷的题目是《萨瓦牧师的信仰自白》,在这一卷里,卢梭通过牧师之口阐述了自己的宗教观、上帝观。在《忏悔录》中,卢梭坦白地说他从来没有离开宗教,但他又是&ldo;常常以自己的方式来理解宗教&rdo;的。从《爱弥儿》第四卷里,我们看到了他所理解的上帝。实际上,卢梭心目中的上帝是不同于基督教的那个上帝的。他反对把上帝说成是人格化的神灵,但是他认为要回答上帝究竟是怎样的,又超出了人的理智能力:&ldo;他是否创造了物质、身体、灵魂和世界,我可不知道。创造的观念在我是模糊的,是我的智力所不能理解的。&rdo;他认为只能通过认识自然的秩序,去推想上帝是君临宇宙的最高绝对存在。他声称,我把所有一切的书都合起来,只有一本书是打开在大家的眼前的,那就是自然的书。正是在这部宏伟著作中我学会了怎样崇奉它的作者。所以,他明确指出,他所赞同和阐述的,&ldo;就是以自然宗教为限&rdo;。由此看来,自然就是他心中的上帝,因此,我们也就理解了为什么在《新爱洛绮丝》中卢梭对大自然的风光进行了那样动情的描绘,为什么在《萨瓦牧师的信仰自由》中又继续赞美了庄严灿烂和自然景色。大自然,是贯穿在卢梭作品中的一个永恒主题。与此相对应,当他对自己的自然宗教进行了热情洋溢的肯定之后,又把矛头指向了基督教的上帝,&ldo;这种宗教的神是最不公正的,是最残忍的暴君&rdo;,而基督教义的最不公正之处,就在于它的违背自然。理解了这一点,我们也就清楚了《爱弥儿》与它的主人遭遇厄运的原因了。现在,我们就来谈谈《爱弥儿》。《爱弥儿》与其说是一部长篇小说,倒不如说是一本长篇论著。作为小说,它的故事是简单的,甚至简直就可以说没有故事。全书共分五卷,前四卷叙述爱弥儿从初生到成年的四个时期的年龄特征、成长过程和对他应进行的教育,末卷叙述了对爱弥儿未来的妻子苏菲的教育。最后爱弥儿与苏菲在一个荒岛上结婚,组成了家庭。很显然,这部小说的重点是在论教育上的。全书贯穿着两条鲜明的线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