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敦厚首先道:“请恕属下冒昧,想问将军一些问题。”
姜瓖道:“冯先生请问,姜某知无不言!”
冯敦厚道:“大明朝廷千疮百孔,弊病重重,百姓生活困苦,民心尽失,将军可有办法拯救?”
话毕后,四人都看向姜瓖,一副饶有兴致之色,要看看他们效忠的人有何办法。
只听姜瓖道:“大明最大弊病,在于税源枯竭,商人不缴税、官员土地不缴税、大地主不缴税、占据大量封地的藩王不缴税,朝廷一切府库开支所需,只能向为数不多的小农户摊派赋税,可就算再怎么压榨,也收不了多少税,反而导致小农户们生活艰难,以至于许多走投无路的人响应闯贼。其次,卫所制度名存实亡,大部分军田被侵占,以至于朝廷只能募兵,每年需支出高额军饷,又导致了需向小农户收更多的税!”
他所说的,四人连连点头赞同!
“若朝廷要根治弊病,必须有胆识、有魄力、勇于担当的明君才行,太祖和成祖皆可,当今陛下不行!”
“要是我全权管治一地,所有土地一律收田赋,重新分土地给百姓,抑制土地兼并,商人必须缴税,不重文轻武,打击贪污,注重官府办事效率!所有这些,必须用强力手段推行,对于反对势力一律镇压!只有这样,才能既让百姓过上安稳日子,又保证足够赋税确保府库充盈。仅仅只有武力不行,还得要有‘笔杆子’,要懂得掌控天下舆论,能够有效掌控、引导民意向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我对此已有大体计划,只要时机到了,便会逐步实施!”
听到这么说,四人皆振奋起来,为遇到明主而高兴。
姜瓖在三个镇所干的一切,还不是依仗有军队强力推行。
要是君主有魄力、胆识,又有军队作为后盾,的确可以做到。
四人既看到姜瓖的行动和所取得的的成效,再加上姜瓖的高论,彻底被折服了。
他们都知道,姜瓖要反明,反了就反了!反正大明已看不到希望了,姜瓖既是明主,亦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张煌言恭敬作揖,兴奋道:“将军一言,让末将茅塞顿开,煌言誓死追随主公!”
阎应元道:“姜将军,末将一辈子跟定你了!”
陈明遇、冯敦厚亦表示效忠。
姜瓖大喜,再跟四人畅谈,不仅谈公事,还谈及个人生活,以表示对四人的关心和亲近。
比如家中父母身体可好,有多少妻妾子女,过得如何?
跟姜瓖的长谈,姜瓖的关心,让四人倍感亲切和温暖。
阎应元、陈明遇、冯敦厚都决定,把在江阴的家人都接到大同,既解决了后顾之忧,又能陪伴家人。
————————
十一月初这天,姜瓖正在书房里看着三个镇各卫所统计数据。
守门的卫兵军官前来报告:“将军,范督师来了!”
要是没有姜瓖的允许,范志完即使身为督师,也进不了提督府大门。
范志完进来后,仔细查阅了档案,一一了解各卫的粮食收成、上缴军粮情况。
对于宣大军队八万七千余人,所需粮食消耗有固定数额。
今年秋收收成虽只有正常年份八九成,四十五万军户上缴的粮食,也是大数目,根据上缴粮食汇总,除了满足军队所需外,还有45%的剩余。
在范志完查阅档案时,姜瓖就感到了来者不善,对方似乎要干出一些动作来。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反正,他的钱粮和人,没有他的允许,谁也别想动。
对档案过目一遍后,范志完尽管厌恶姜瓖,也不得不佩服他,正是依靠强硬手段收土地,不仅粮食自给自足,还剩余不少。这种手段简单粗暴,却很有效果。
范志完郑重其事道:“姜提督,陛下有命,若有粮食盈余,需上缴给朝廷,运送到京城。本总督受皇帝重托来到大同,责任重大,需执行皇帝之命。姜提督啊,那所盈余粮食,由本官派人到仓库去取,运送到京城。”
他说出这些话时,一直都留意姜瓖的反应,要是姜瓖不答应,只能使出杀手锏了。
要是有盈余的粮食,必须上缴朝廷,这是崇祯给范志完的旨意。
原来如此,姜瓖不慌不忙道:“范督师啊!除了宣大军队外,大明其他主力已丧失殆尽,宣大军队要同时面对建奴和李闯,是大明生死存亡的关键,绝不能有任何意外,也随时有可能需扩充兵力,要储备足够多的粮食。所以,收上来的粮食不能动。”
范志完勃然变色了,重重道:“姜提督,你敢违背陛下旨意?”
姜瓖针锋相对,正色道:“范督师,末将也是为了大明好,才不得已这么做,还请见谅!”
read3();看小说,630book。cc